搜索到23篇“ 姬蠊科“的相关文章
Five new species of Episymploce(Blattodea:Blaberoidea:Ectobiidae)from China
2022年
In this paper,five new species of Episymploce are reported,mainly distributed in Yunnan,Guizhou and Guangxi in China.Three new synonyms and a combination are proposed.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s of the new species,including the male genitalia,are provided along with detailed photographs.A checklist to Episymploce from China is also given to indicate the diversity of species.
Limin QIAOQiongyao ZHAOYuhong ZHENGZongqing WANGYanli CHE
关键词:COCKROACHESTAXONOMY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18S rRNA,28S rRNA)数据的系统发育研究
Ectobiidae Brunner von Wattenwyl,1865是蜚目中种类数量最多的类群,世界广布。其中Blattellinae物种丰富,在我国分布广泛,有些属种仅凭借形态特征难以准确鉴定。系...
金笃婷
关键词:姬蠊科线粒体基因组核基因系统发育
中国分类研究(蜚目:
Blattellin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网翅总目Dictyoptera蜚目Blattaria蜚BlattoideaBlattellidae。目前,全球已知昆虫约26属500余种,其...
张赛男
关键词:蜚蠊地理区系
文献传递
基于线粒体基因12S、16S、COI和组蛋白基因H3的系统发育研究
本论文是关于蜚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是蜚目最大的,世界性分布。论文基于西南大学蜚分类研究课题组对中国经典分类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使用线粒体基因12S、16S、COI和组蛋白基因H3基因标记对在...
石岩
关键词:姬蠊科系统发育
文献传递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分类研究
本文以昆虫COI基因片段为对象研究了DNA条形码技术在分类中应用的可行性。论文简述了昆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以及其分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DNA条形码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现状及其自身优势、存在的问...
王锦锦
关键词:COI基因DNA条形码技术
文献传递
中国玛属三新种记述(蜚目,)被引量:1
2011年
刺玛属Margattina Bey-Bienko,1958是玛属Margattea Shelford,1911新的同物异名。记述了产于中国的玛属Margattea Shelford,1911的3新种并提出1新组合:华丽玛M.speciosa sp.nov.,分布于湖南、江西;岔突玛M.furcata sp.nov.,分布于贵州;无斑玛M.immaculata sp.nov.,分布于浙江;三刺玛M.trispinosa (Bey-Bienko,1958)comb.nov.,且附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刘宪伟周敏
关键词:蜚蠊目姬蠊科
锯爪属一新种记述(蜚目,,伪)(英文)
2011年
记述我国锯爪属Chorisoserrata1新种,即短尾锯爪Chorisoserrata brevicaudata sp.nov.,补充了该属的属征,提供该属分种检索表。短尾锯爪,新种Chorisoserrata brevicaudata sp.nov.(图1-13)新种与Chorisoserrata jendekiVidlika相似,主要区别特征为:1)左阳茎指状凸起短且末端钝圆,后者长且末端尖锐;2)中阳茎端部钝圆,后者端部尖锐;3)中阳茎附属骨片刷状,端部具刺,后者端部钝圆无刺;4)腹部第7背板不特化,后者特化,中部具不明显的腺体。正模♂,云南勐腊勐仑,海拔800m,1981-04-10,李法圣采。副模1♀,云南勐腊勐仑,海拔800m,1981-04-10,李法圣采。词源:新种种名源于拉丁词brevi(短)和cauda(尾),表示该种左阳茎指状凸起短小。
吴可量王宗庆
关键词:同翅目蜚蠊目姬蠊科
中国小属分类研究及一新种记述(蜚亚目:)(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对小属Blattella Caudell分类研究进行了回顾,并记述分布于中国的小属9种,其中含一新种B.singularis sp.nov.,对该种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编制了我国小属种的检索表。
王宗庆车艳丽冯平章
关键词:蜚蠊
中国毡属二新种和一纪录种记述(蜚目,)(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1 弧毡,新种Jacobsonina arca sp.nov.(图19-26)本种与简毡Jacobsonina simplex Hebard,1929相似,可从以下特征区分:1)腹部第7背板不特化,后者特化,具1对圆形凹陷; 2)中阳茎粗壮,呈棒状具1刷状附属阳茎,后者细长无刷状附属阳茎; 3)下生殖板的后端部弧状突出,后缘波状弯曲,后者后端部略弧状突出,后缘近平截。正模♂,湖北秭归九头岭, 100m, 1993-06-12 ,李文柱采。副模: 1 ♂,湖北秭归九头岭, 150m, 1993-07-13 ,姚建采; 3 ♂♂, 1♀,同正模; 1 ♂,湖北秭归九头岭, 150m,1993-06-13 ,黄润质采; 1 ♂,湖北秭归九头岭, 150m, 1993-06-12 ,姚建采; 1 ♂,广西龙胜花绑林区, 1963-06-7 ,刘思孔采。2 扭毡,新种Jacobsonina tortuosa sp.nov.(图27 -34)本种与特毡Jacobsonina aliena(Brunner,1893)相似,但可从以下特征区分: 1)下生殖板左侧角呈倒"L"形缺刻,右侧角圆滑呈指状,左侧缘波状弯曲,右侧缘明显弧状突出,但后者的侧缘微凹人,端部窄且平截;2)中阳茎粗壮,呈棒状无附属阳茎,后者中阳茎弯曲且其下具1粗壮的骨片。正模♂,云南西双版纳景洪,650m,1958—07—5,孟绪武采。副模:2♂♂,云南西双版纳大勐龙,650m,1957—06-17,王书永采;1♂,同正模;1♂,云南西双版纳大勐龙,650m,1957—07-10,洪淳培采。
王宗庆蒋红云车艳丽
关键词:蜚蠊目姬蠊科
中国拟截尾属二新种和三新纪录种(蜚目,)(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记述中国拟截尾属Hemithyrsocera Saussure2新种和3新纪录种:二叉拟截尾Hemithyrsocera bifurcata Che,sp.nov.,多突拟截尾Hemithyrsocera multicuspidata Wang,sp.nov.,缘拟截尾H.marginalis(Hanitsch) (中国新纪录种,国内分布:云南,广东) ,刺突拟截尾H.macifera(Roth)(中国新纪录种,国内分布:云南,广西)和福拟截尾H.fulmeki Hanitsch(中国新纪录种,国内分布:福建,云南)。文中给出了所有中国种类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南大学标本室和中国学院动物研究所。1 福拟截尾Hemithyrsocera fulmeki Hanitsch,1932中国新纪录前胸背板长×宽2.2 -2.6mm×3.0 -3.5mm;前翅长9.5 -10.3mm;体连翅长11.5 -13.2mm。鉴别特征体红褐色。前胸背板中域及前缘黑色,两侧及后缘黄白色。雄虫第1背板不特化;第7背板特化,中部具1隆起。雄性外生殖器肛上板后缘半圆形,肛侧板片状,稍有不同,尾须间突起弯曲,右侧突起较大,端部均尖锐。下生殖板不对称,两侧缘向后伸出,后缘中部具1突起,端部具长刚毛,尾刺着生在右侧突起近基部。钩状阳茎位于下生殖板左侧,钩状部分粗短,无端前缺刻;中阳茎粗壮,近端部具片状骨片,端部二分叉、尖锐,左分支稍弯曲;右阳茎由大小不同的2个不规则骨片和1个细长骨片组成,大骨片具短的细柄。2缘拟截尾Hemithyrsocera marginalis(Hanitsch,1933)中国新纪录 前胸背板长×宽3.2~3.8mm×4.5~5.0mm,前翅长14.2—16.2mm,体连翅长17.2-19.5mm。鉴别特征体棕色。前胸背板中域及前缘黑色,两侧具淡黄色斑纹。雄虫第1背板不特化;第7背板特化,中部具1隆起。雄性外生殖器肛上板对称,后缘半圆形,肛侧板片状、相似,尾须间突起短小。下生殖板后缘稍斜截,左侧2个及右侧近中部1个突起边缘均具小刺,右侧具1刺状突起,指状尾刺着生在刺状突左侧。�
车艳丽张燕宁王宗庆
关键词:蜚蠊目姬蠊科

相关作者

王宗庆
作品数:22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姬蠊科 蜚蠊目 蜚蠊 英文 新种记述
车艳丽
作品数:31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蜚蠊 蜡蝉 瓢蜡蝉科 姬蠊科 蜚蠊目
冯平章
作品数:30被引量:44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杀虫活性 蜚蠊目 姬蠊科 BT毒蛋白基因 BT毒蛋白
张燕宁
作品数:157被引量:33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甜菜夜蛾 蚯蚓 急性毒性 喜树碱 熏蒸剂
刘宪伟
作品数:26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直翅目 新种记述 螽斯总科 蛩螽科 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