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寻找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为P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340例因POP相关症状就诊患者,根据是否存在POP分为POP组211例(其中轻度95例、重度116例)及非POP组12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OP发病及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POP组相比,POP组患者高龄、多产、经阴分娩史、绝经、便秘、低学历、慢性咳嗽、腰—盆腔痛、存在POP家族史比例均高(P均<0.05);高龄、经阴分娩史、便秘、腰—盆腔痛及POP家族史是PO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4.149、0.420、3.263、2.438、3.595,P均<0.05)。与轻度POP组相比,重度POP组患者高龄、多产、经阴分娩史、绝经、低学历、超重、腰—盆腔痛、存在POP家族史比例均高(P均<0.05);高龄、经阴分娩史、超重、腰—盆腔痛及POP家族史是POP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7.409、0.128、2.650、3.044、5.531,P均<0.05)。结论POP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高龄、经阴分娩史、存在腰—腔痛及便秘、POP家族史。POP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有高龄、经阴分娩史、超重、存在腰—盆腔痛及便秘、POP家族史。
女性随着妊娠、分娩、绝经、老龄化进程机能衰退等生理过程,会出现泌尿、生殖和肛肠3个系统交错的功能紊乱,导致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排尿排便及性生活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随着发达国家和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高发于老年女性的PFD逐渐成为影响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PFD中,POP是临床最常见,也是对女性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一类疾病。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全球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检索来源,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7收录的女性POP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2软件对文献的年发文量、作者、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211篇文献,近10年来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Dietz Hans Peter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朱兰是发文量第二同时是我国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美国是发文量和中心性最高的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占据主要地位;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加州大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尿失禁、外科手术、流行病学、影响因素、生活质量等领域;研究前沿与趋势主要有排尿障碍、手术预后、体育活动、直肠膨出等。结论女性POP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大跨学科、跨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国内应加强与国外在该领域的交流学习,以促进女性POP在国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