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篇“ 头皮静脉采血“的相关文章
皮静脉采血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4年
探讨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皮静脉采血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疾病筛查新生儿,分两组,对照组:予以改良足跟采血法,观察组:予以皮静脉采血法,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皮静脉采血法,采血持续时间,新生儿哭闹时间较短。还有助于提高采血成功率,血液标本合格率以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于蕾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
门诊护士心理素质对婴幼儿皮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23年
分析门诊护士心理素质的高低对婴幼儿皮静脉采血穿刺成功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本院门诊进行皮静脉采血穿刺的60例患儿,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安排心理素质良好的5例门诊护士为研究组患儿进行护理,安排心理素质欠佳的5例门诊护士为对照组患儿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皮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率、家长满意度、穿刺时疼痛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患儿依从率(96.67%)比对照组(73.33%)高,皮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93.33%)比对照组(66.67%)低,家长满意度(100%)比对照组(8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405、6.667、6.667,P=0.011、0.010、0.010<0.05)。研究组的穿刺时疼痛评分[(3.29±0.45)分]比对照组[(1.21±0.23)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43,P=0.000<0.05)。结论 门诊护士心理素质越高,越可以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提高婴幼儿皮静脉采血穿刺的成功性,同时患儿家长也会更加满意。
秦玉兰
关键词:门诊护士心理素质静脉穿刺成功率
皮静脉采血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
目的:探讨皮静脉采血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运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疾病筛查的4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改良的足跟采血法为对照组新生儿进行血液标本采集,采用皮静脉采血法为试验组新生儿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筛查结束后,对比两组新生儿采血过程持续的时间、采血过程中哭闹的时间、一次性采血的成功率、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及新生儿家长对采血过程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试验组新生儿采血过程持续的时间及采血过程中哭闹的时间均较短,其一次性采血的成功率、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及其家长对采血过程的满意率均较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采用皮静脉采血法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新生儿哭闹少、一次性采血的成功率、新生儿家长对采血过程的满意度及血液标本的合格率高等优点。
李亮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皮静脉采血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皮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于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需进行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的血液样本共16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评分为试验组(n=828)与对照组(n=828),试验组患儿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评价不同护理模式在患儿皮静脉采血依从性与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数据显示,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依从性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监护人对护理满意度显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风险事件发生率显示,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的皮静脉采血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与患儿的依从性,对于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推广。
蔡小艺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低下护理干预头皮静脉采血依从性穿刺成功率
一次性针眼贴在婴幼儿皮静脉采血按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一次性针眼贴在婴幼儿皮静脉采血按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接受皮静脉穿刺采血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采血后用棉签顺血管走向纵向按压3~5min。试验组采血后用一次性针眼贴敷贴采血处,两指并拢按压3~5min。比较两组患儿按压效果。结果试验组按压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小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针眼贴按压,可增加按压面积,避免按压移位,减少采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有利于保护患儿血管,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郭妮郝晓柯刘云云王哲萍
关键词:婴幼儿静脉采血按压止血
小儿皮静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儿皮静脉采集血标本与股静脉采集血标本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儿科护理单元住院患儿200例,采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集血标本,实验组采用皮静脉采集血标本,比较两组标本采集效果及患者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采集成功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91%,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9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皮静脉采血法优于股静脉采血法,值得临床使用。
齐秀琴
关键词:头皮静脉股静脉采集血标本
婴幼儿皮静脉采血对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影响的研究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皮静脉采血对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0例需静脉采血的婴幼儿,分别采用皮静脉采血(观察组50例)和股静脉采血(对照组50例),分析两种穿刺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结果采用皮静脉穿刺采血者,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标本合格率为92%;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者,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4%,标本合格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皮静脉采血能有效地提高婴幼儿静脉采血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标本合格率,减轻患儿痛苦,家属易于接受,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罗瑞兰
关键词: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
皮静脉采血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皮静脉采血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200例新生儿按单双月采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双月采血为对照组,行足改良式足跟采血采集血标本;单月采血为观察组,行皮静脉采血采集血标本。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采血时间、疼痛评分、采血部位瘀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一次采集成功率、标本送检合格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皮静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可提高血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及血样本合格率,减轻患儿疼痛,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丁继红周美珍李芳刘进
关键词:疾病筛查新生儿静脉采血护理管理
皮静脉采血降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疼痛刺激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皮静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对新生儿疼痛刺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5月行疾病筛查的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皮静脉采血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对照组采集足跟血。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疼痛反应、有声音的啼哭次数和持续时间、心率变化及采血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疼痛反应、心率变化、啼哭次数、啼哭时间、采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静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可减少对新生儿的疼痛刺激,是一种对新生儿疼痛刺激小、简单方便的技术。
周美珍刘进丁继红李婷婷金荣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疼痛头皮静脉采血足跟采血
皮静脉采血在儿科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皮静脉采血对提高儿科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儿科门诊285例患儿采用皮静脉采血,与住院部283例患儿采用肘部静脉、颈静脉、股静脉采血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皮静脉采血一次采血成功266例,成功率达93%,二次采血成功13例,三次采血成功6例。采用前臂静脉、颈部静脉及股静脉采血一次性成功244例,成功率为85%,二次采血成功24例,三次采血成功7例,失败9例。两种方法比较:皮静脉采血的技术操作更加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结论小儿皮静脉是一种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患儿痛苦小,家长易接受的有效静脉采血法。
汤红艳
关键词:头皮静脉静脉采血

相关作者

刘进
作品数:3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台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 头皮静脉采血 抑郁 产妇产后
李雪梅
作品数:11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静脉 儿童 儿科门诊 输液中心 头皮静脉采血
孙红灵
作品数:9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头面部外伤 采血 头皮静脉采血 头皮静脉
丁继红
作品数:13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台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妇产科 行动学习法 护生带教 分娩 产褥期
周美珍
作品数:18被引量:147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台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妇产科 行为转变理论 农村产妇 初产妇 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