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9篇“ 太湖底泥“的相关文章
- 太湖底泥磷释放量及释放规律的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25年
- 太湖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湖泊之一,是国家湖泊治理的重点。自2007年水危机以来,太湖治理累计投入超2620亿元,是世界上治理力度最大的湖泊。2016年以来太湖出现磷反弹,2020年开始显著好转,2023年水华减少。太湖蓝藻水华与磷的响应相对显著,回顾太湖磷十余年来的研究,关于底泥内源释放对水体总磷贡献的说法不一,这对于太湖整体磷负荷的认识及内源治理措施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针对太湖底泥磷的源汇、释放量以及释放规律,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湖泊底泥磷释放的监测、实验、计算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对关于太湖底泥释放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和分析,尝试形成对太湖底泥磷释放规律和范围的一些基本认识。通过综述总结提出了“总源”“总汇”“净源”“净汇”的概念,并对可能成为“净源”的5个过程的发生条件和释放强度进行分析。认为Fick扩散释放是可以恒常性发生的过程,而在具备条件才发生的过程中,DO<2 mg/L后出现的磷还原释放是比较主要的过程,需要重点关注。“净源”是否发生应该依据实际湖泊的环境条件开展动态释放实验来判断。太湖目前虽然处于“总汇”状态,但“净源”是显著存在的,明确“净源”存在的位置和发生的时段对于太湖内源治理非常重要。
- 朱伟侯豪刘环许小格朱瑜星陈诺曹俊林乃喜
- 关键词:太湖底泥磷释放
- 太湖底泥来源吸水链霉菌HU216代谢产物及其抗真菌活性
- 2025年
- 太湖底泥中分离得到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HU216具有广谱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为进一步明确其活性代谢产物,通过硅胶、凝胶柱层析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发酵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1D,2D)等进行结构表征,鉴定为子囊霉素(ascomycin,1)、3-(1-羟丙基)苯酚(3-(1-hydroxypropyl)phenol,2)、阿比利醚(abierixin,3)、(2E,4Z)-8-羟基癸-2,4-二烯酸((2E,4Z)-8-hydroxydeca-2,4-dienoic acid,4)、库瓦烯(cuevaene A,5)和29-O-尼日利亚菌素(29-O-methylnigericin,6),并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其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60μg/滤纸片时,化合物1~6均表现出一定的抗真菌活性。其中化合物1~3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5.83%、75.74%和70.15%;对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9.38%、76.63%和62.25%;对玉米圆斑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3.40%、64.22%和58.50%,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戊唑醇(36.76%);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44.61%、34.31%和43.30%,其中化合物1和3的活性高于阳性对照戊唑醇(38.54%),表现出较好的抗真菌作用。对番茄果实接种灰霉病后的防治效果测试表明,化合物1~3能有效保护番茄果实免受灰霉病危害,具有开发为新型农用抗生素的应用价值。
- 何云飞王瑞俊朱礼显陈春同齐欢吴漪张立钦王继栋张绍勇
- 关键词:吸水链霉菌代谢产物抗真菌活性
- 一种太湖底泥高值化制备有机肥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淤泥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太湖底泥高值化制备有机肥装置及方法,包括底板、顶板、淤泥转运组件、滤水组件、挤压组件、烘干组件、粉碎组件、成品架、输送带和四个支柱,四个所述支柱呈矩形分布在底板的顶部,所述顶板安...
- 钱盘生徐韬
- 太湖底泥—水界面总溶解态磷的Fick扩散释放通量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太湖蓝藻暴发与水体中总溶解态磷(TDP)密切相关,而底泥是否向水中释放TDP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由于太湖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的TDP之间存在3~5倍的浓度差,因此会存在TDP的Fick扩散过程。针对Fick扩散计算仍然未能精确地考虑含有机磷时的扩散系数等问题,本文在考虑有机磷的影响、孔隙率、温度等变化的条件下进行了监测和计算。基于全湖30个采样点的现场调查数据,使用只有无机磷扩散系数20%左右的扩散系数计算太湖TDP年Fick扩散量约为127.8 t;磷的Fick扩散量与上覆水磷浓度相同,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敏感性分析表明:相对于温度变化,有机磷的占比和孔隙率的取值对于Fick扩散量的计算值有更大的影响。
- 刘环朱伟侯豪谈正伟季浪
- 关键词:磷平衡底泥释放太湖
- 基于铜污染太湖底泥的真空电渗脱水去污电极材料特性试验研究
- 2024年
- 真空电渗法能够实现重金属污染底泥脱水去污一体化处理,本文通过自制真空电渗一体化室内模型试验系统,从排水量、沉降、电流、有效电势、污染物去除率、能耗等方面,对EKG、石墨、铝、铁、铜等五种材料作为电极在真空电渗方法处理铜污染太湖底泥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用铜作为电极材料具有最好的脱水效果但对铜污染去除效果较差,而选用EKG作为电极则具有最好的铜污染去除效果,且脱水效果仅次于铜,说明EKG材料在脱水去污一体化处理中的优越性。当选用金属作为电极材料时,阳极的电极腐蚀较为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处理过程中真空电渗各项参数和处理效果。介入真空压力后,改变了传统电动修复过程中有效电势持续衰减的趋势,使有效电势在处理中后期出现回升,且回升程度受电极材料变形协调能力的影响。
- 李少宇沈扬戚文成陈锴嘉
- 关键词:真空预压电渗污染底泥电极材料铜污染
- 一种太湖底泥在线捕捞脱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湖底泥在线捕捞脱水处理设备及方法,具体涉及底泥捕捞领域,包括捞捕机构,捞捕机构的外壁转动安装有围挡机构,捞捕机构包括底泥罩筒,底泥罩筒的外壁呈螺旋状固定安装有旋耕刀片,底泥罩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流板,导...
- 钱盘生徐韬周敏洹
- 一种太湖底泥高值化制备有机肥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淤泥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太湖底泥高值化制备有机肥装置及方法,包括底板、顶板、淤泥转运组件、滤水组件、挤压组件、烘干组件、粉碎组件、成品架、输送带和四个支柱,四个所述支柱呈矩形分布在底板的顶部,所述顶板安...
- 钱盘生徐韬
- 一种基于太湖底泥的微开孔吸声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多孔吸声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开孔吸声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料主要为太湖底泥,对其实现高资源化利用。采用凝胶‑发泡‑注模法,制备步骤包括浆料制备、搅拌、注模、烧结等步骤。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微开孔陶瓷吸声材料...
- 闵鹤群荣宁宁孙晶岳文瑄
- 一种基于太湖底泥的微开孔吸声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多孔吸声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开孔吸声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料主要为太湖底泥,对其实现高资源化利用。采用凝胶‑发泡‑注模法,制备步骤包括浆料制备、搅拌、注模、烧结等步骤。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微开孔陶瓷吸声材料...
- 闵鹤群荣宁宁孙晶岳文瑄
- 太湖底泥垂向构成类型及底泥—水界面组成物质被引量:3
- 2022年
- 针对太湖中底泥—水界面上物质的状态、性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问题,本文通过对太湖8个湖区39个采样点的现场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太湖底泥状态和垂向上的构成、不同区域底泥—水界面物质的差异及底泥与磷释放和湖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湖底泥—水界面上存在3种物质:粉质硬黏土、淤泥质粉土和悬浊水层.粉质硬黏土(硬底板)是太湖形成前的沉积物,全湖普遍存在,并于湖心区等部位直接裸露;淤泥质粉土是太湖湖相历史形成的沉积物,覆盖了约68%的湖底面积而直接与水接触;悬浊水层在近些年输入颗粒物比较多的区域出现.太湖底泥的垂向存在4种结构,其中Ⅰ型、Ⅱ型结构对水的影响比较小,Ⅲ型、Ⅳ型是易于释放的结构,是磷释放的潜在风险类型.本次调查发现的悬浊水层中有机质和总磷的含量很高,出现位置与湖泛发生区吻合,是对太湖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物质.
- 侯豪朱伟许小格薛宗璞程林
- 关键词:太湖底泥
相关作者
- 陈荷生

- 作品数:74被引量:1,222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研究主题:太湖 太湖流域 生态疏浚 水环境 水污染
- 范成新

- 作品数:223被引量:4,042H指数:4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太湖 沉积物 底泥 磷 富营养化
- 逄勇

- 作品数:389被引量:2,604H指数:28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太湖 水环境容量 水质 水环境 富营养化
- 崔广柏

- 作品数:125被引量:1,449H指数:19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太湖流域 水资源 太湖 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物
- 朱广伟

- 作品数:265被引量:4,843H指数:4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太湖 蓝藻水华 营养盐 富营养化 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