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2篇“ 天文历法“的相关文章
- 清华简《四时》天文历法问题研究
- 清华简第十辑收录了一篇名为《四时》的天文数术类文献。《四时》全篇共43支简,简文内容详细列举了一年四时十二月的星象物候。本篇所述星象自成体系,只有个别同于传世文献,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天文星象和历法时令有重要价值。本文结合...
- 马军辉
- 关键词:历法礼制政治文化
- 科技史里看中国 元 天文历法进入新高峰
- 王小甫
- 符号学视域下的彝族二十四节气天文历法
- 2024年
- 相较于广为人知的黄河流域天文历法体系,彝族天文历法虽蕴含丰富的自然观察与人文哲理,其独特太阳历制度在学术界的理解与可视化上仍显不足,尤其缺乏与汉族二十四节气的深入对比及直观可视化探索。鉴于此,文章旨在通过符号学视角与比较研究法,剖析两者异同,并依托索绪尔文化转译理论与图像转移技术,创新设计彝族天文历法可视化方案,以期增进对彝族文化的理解,同时强调全球化多元文化的共融对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意义。
- 孙奕菲岳红
-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天文历法彝族文化比较研究法符号学
- 海上丝路与中国天文历法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研究
- 2024年
- 经过海上丝路有大量汉文科学典籍传入日本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天文历法知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文中通过史料调查和实证考察,探索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天文知识传日背景;研究隋唐时期,随着海上丝路的发展,日本留学生(僧)把中国天文知识传至日本的详情,尤其考察了唐历《宣明历》在日本使用八百多年之久的缘由;继而分析了宋元明时期,中国传统天文历法持续传日,并对其传统学术建构产生的深远影响。结论认为研究中日传统天文历法的关联性,不仅有助于认识海上丝路文明对日本传统科技的影响,对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萨日娜
- 关键词:海上丝路天文历法
- 秦汉历法“五帝说”与远古天文历法体系吻合一致——从岭南北帝庙说起
- 2024年
- 岭南一带许多北帝庙(又名玄武庙)有其历史渊源。古代将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四宫:东宫青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和北宫玄武。玄武由龟蛇组成,北帝是脚踏龟、蛇的北宫之神。原来华夏先民视北斗星的斗柄与北极星连成一线为“天枢”,一年四季天体都是围绕它旋转运动,由此制定历法安排活动。对此《山海经》、卜辞和《尚书·尧典》等均有记载。殷人经历对四方部落的征战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五方观念,这是五行说的原始。尔后周人倡八卦之说,春秋时代五行说和八卦文化盛行。前者认为天地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开始五者并列,后来出现尚土思想;八卦之说则与八方、八风、八节相配渐成系统,认为天帝按八卦方位巡行八方,且有相应的八风、八节。到战国末期和秦汉出现了新的以中央黄帝为首的“五帝说”。再到秦汉时期五帝死后被祭祀,并重新把麒麟转配中宫黄帝,其北宫之位也由玄武代替这样。远古华夏天文历法体系的“五帝说”与秦汉大统一形势和需要吻合一致,最后由西汉司马迁以官方史书记载确定,适应秦汉中央大统一集权的体制格局。这个演变意义重大。
- 韩湖初
- 关键词:五帝
- 《黄帝内经》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天文历法背景
- 2024年
- 文章探讨了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天文历法背景。十天干以记10日数和“地以五为制”为核心基础理论,并记人体的部位、病位,以“地以五为制”分配五方配应五行五脏及化五运,十天干五行生克属性决死生,十天干记日数的模型是八卦月体纳甲图、河图、洛书。十二地支以记12月数和“天以六为节”为核心基础理论,十二地支配应天地人三才四正,合为“八正”。丑未辰戌土属于地道四正,居中不主时,在四时之末。十二地支的模型是太阳南北回归线往复视运动360日圆周太极图。十天干、十二地支的阴阳属性按“阴道偶而阳道奇”分别,单数甲、丙、戊、壬为阳干,偶数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单数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偶数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并以“天以六为节”分为六气,有天道六气、地道六气、人道六气之分。科学破解同化的日食、月食实质。
- 田峰田合禄
- 关键词:十二地支日数太极图月食
- 中国早期天文 帝尧时代的天文历法
- 2023年
- 帝尧时代(前2168-前2097年,在位72年),距今四千多年,史界定其为远古或上古时代,位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它是中国早期历史的关键时期。中国的上古文化是传说还是信史?民国时代开始争论,百年过去了,今天通过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以及天文推算,我们可以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天文历法,重新发现在天文文物中所蕴含的帝尧时代的天象信息。为确立中国文化的发源提供科学的依据,让早期中国的历史走出传说成为信史,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事情。
- 肖军
- 关键词:上古时代天文历法民国时代信史古文化帝尧
- 论宋元数学的理论化发展及在天文历法学中的应用
- 2023年
- 宋元数学的理论化水平达到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高峰:演绎归纳的方法范式,逻辑完备的数学范畴,复杂性结构体系,抽象思辨算法程序等,不断涌现。尤其是“纯数学”问题的创造,使之在数学史中的地位,独树一帜。宋元数学发展整体遵循“术数”与“算术”两个路向,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其产出的卓越数学成果在当时天文历法中得到充分运用,效果颇佳。然而,随着中国古代数学失去自己传统动力,在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下,宋元数学的理论化发展陷入停滞。而这又孕育了一次新的“转向”,客观上为中国数学由古代走向近代提供了契机。
- 康宇
- 关键词:象数学天文历法
- 一种天文历法实景实时展示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文历法实景实时展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基台,所述基台的一侧设有供参观者观察的日晷,所述日晷的一侧设有晷针,所述日晷的一侧设有用于模拟一天中太阳光对所述晷针照射角度变化的转动组件,本发明利用...
- 王秀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天文历法的呈现控制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文历法的呈现控制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左右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升降筒,所述升降筒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端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
- 王秀华
相关作者
- 李维宝

- 作品数:36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研究主题:活动区 历法 天文历法 太阳活动 太阳
- 江晓原

- 作品数:343被引量:67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 研究主题:科学史 天文学 NATURE 科学家 科幻
- 蒋南华

- 作品数:56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华文明 炎黄 炎帝神农 出土文物 发祥地
- 黄黎星

- 作品数:68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周易》 周易 《易》学 易学思想 《易传》
- 李烁

-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两汉 象数易学 自然哲学 天文历法 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