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7 篇“ 天主教徒 “的相关文章
中元节,天主教徒 可以为祖先祈祷吗? 2024年 “七月半,鬼乱窜”是民间关于中元节的描述。因为我是成年后领洗入教,未领洗以前,常与家中长辈一道在中元节祭奠先祖、施孤亡魂,这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川渝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的祭祀活动。领洗后,总感觉这些习俗与天主教 信仰传统不符,便逐渐远离。进入修院念了些神学,更是以异端迷信对这些行为之以鼻。然而,我们所反对的一切,真如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必须加以反对吗? 丁杨关键词:中元节 天主教信仰 祭祀活动 天主教徒 真如 异端 明末清初晋绛天主教徒 韩霖研究 明末,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将天主教 带入中国,随之一起进入中国的还有西方科学技术以及天主教 文化。山西绛州教区作为当时较早建立且发展繁荣的教区之一,教区的建设离不开入绛传教士群体的建设,更离不开绛州本地教徒 的热心协助,譬... 李梦杰关键词:天主教 教徒 《活人丹方》与明末儒家天主教徒 王徵的道家情怀 2024年 王徵(1571—1644)所作《活人丹方》见于刘凝编辑《天学集解》。这份珍贵的文献对于研究王徵的信仰是有价值的。本文结合《活人丹方》的内容阐述了王徵的“畏天爱人”之学及其功行。其次,从该丹方的源流来看,《活人丹方》仿照了明代宗本禅师编撰《归元直指集》中的《无际大师心药方》。最后主要论述了归信天主教 的儒者王徵运用道家化的丹方阐述天主 之义的原因。明代以来士人沉迷道家内丹术,王徵受洗入天主教 之前,也曾经迷恋内丹多年,并且注解《周易参同契》《百字碑》等道书。正是基于如此深厚的道学基础,王徵才运用了道家化的丹方形式阐述天主 要义,并使用道家化的名号。这些都说明了王徵在儒耶会通中还保留着很深的道家情怀。 丁锐中关键词:道家 易宗神化天人道,经妙会通圣哲心——清代天主教徒 吕立本《易经本旨》“耶易会通”析论 2024年 乾隆中期,出现了一本以天主教 思想为主要诠释的著作,即吕立本(LyuLiben,生平未详)所撰《易经本旨》。《易经本旨》手稿收藏在上海徐家汇藏书楼,经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杜鼎克(AdrianDudink)、王仁芳(WangRenfang)编辑整理,后收录于台北“利氏学社”所出版《徐家汇明清天主教 文献续编》第一、二册之中。《易经本旨》对《易经》的诠释结构,主要针对卦辞、爻辞、传文作出诠释,同时以天主教 思想的前理解、天主教 的教义与神话故事植入,因此充满着浓厚的天主教 气息与神格化诠释趋势。本文主要以《易经本旨》与《圣经》作为对照,分别从《易经本旨》的主旨与风格、天人关系、巽女生离王,以及《圣经》与《易经》的天地观四个向度,探讨析论《易经本旨》受到天主教 教义影响后生成的独特内涵。要之,吕立本运用天主教 思想注解《易经》之举,含有捍卫天主教 原典的宗教意义。此方法与佛教初传入中国时常使用的格义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在转化的过程中,所欲传达的教义很有可能受到语境的限制,而使教义与原典产生偏差;此外,西方耶稣会索隐派(Figurism,SocietasIesu)传教士如白晋(JoachimBouvet,1656‒1730)等的《易经》研究,与吕立本作为天主教徒 的诠释立场、脉络与内容之间的同异,以及其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或区别等,仍具有后续深化研究的比较价值,值得观照与探索。 赖贵三论天主教徒 在二战期间美国援苏决定中的态度变化 2023年 为取得对抗轴心国的胜利,维护自身利益与安全,美国政府决定援助苏联。然而该决定引发了美国国内民众,尤其是天主教徒 的反对。为此,美国政府努力修复苏联的宗教形象,游说天主教徒 领袖宣扬纳粹是更大威胁,又派遣迈伦·泰勒前往罗马,请求教廷重新解释禁止与共产主义合作的《神圣救主》通谕。最终,美国天主教徒 加入罗斯福的外交共识,援苏政策顺利进行。 陈冬梅清代本土天主教徒 《易经》的索隐法诠释——基于吕立本《易经本旨》的个案研究 2023年 关于索隐法(Figurism)的研究相当丰富,但就研究对象而言,学界基本只关注耶稣会传教士群体,本土天主教徒 方面则付之阙如,尚待进一步发掘。清乾隆年间山西临晋人吕立本撰有《易经本旨》,为本土天主教徒 《易经》的索隐法诠释的重要案例。对《易经本旨》进行分析能为索隐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中国本土的视角,起到深化该主题的作用。同时,透过该个案,也将有助于理解清廷禁教后普通教徒 的精神世界,考察不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的两类人在经典诠释理路上的异同,对天主教 史、《易经》研究等领域有所裨益。 杨园章关键词:天主教 明清鼎革之际中国天主教徒 朱宗元及其同伴——读《在地之人的全球纠葛:朱宗元及其相互冲突的世界》有感 2023年 201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多米尼克·萨克森迈尔(Dominic Sachsenmaier,中文名为夏德明)的《在地之人的全球纠葛:朱宗元及其相互冲突的世界》(Global Entanglements of a Man Who Never Traveled:A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Christian and His Conflicted Worlds,以下简称《全球纠葛》)。20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张旭鹏翻译的中译本。《全球纠葛》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好评。 龚缨晏通天以通神:钦天监与清初天主教徒 群体 2022年 晚明时期,徐光启主持组建历局,推荐传教士和天主教徒 入局修历,钦天监成为传教士居留中国的重要机构,并对天主教 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迨至清初,钦天监成为天主教徒 官员最多的官府衙门。传教士不仅掌管钦天监修历事务,还通过积极传教,将钦天监官员、天文生变成天主教徒 。钦天监的传教士为各地的传教士提供了保护,官员信徒 在致仕之后返回家乡继续传播天主教 。即使在禁教时期,钦天监仍然有传教士供事。钦天监天主教徒 官员群体的形成,可视作明清天主教 科学传教之体现。学界对汤若望、南怀仁研究颇多,但对钦天监与天主教徒 官员研究较少。本文在相关档案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梳理钦天监与天主教 之间的关系,展示明末清初天主教徒 官员群体的基本情况,并对通过钦天监传教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肖清和关键词:钦天监 浅探明末清初儒家天主教徒 张星曜的“天主 形象” 2022年 回顾明末清初中西方和平理性的文化对话—耶儒对话,“以耶释儒”“以儒释耶”,为文化、宗教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明末清初史学家、儒家天主教徒 张星曜继续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天主教 儒士的耶儒对比研究,进一步进行耶儒互相诠释的研究路线,促成了儒家文化与基督宗教文化较深入的对话。本文将分析张星曜《天教合儒》中的“天主 形象”来探析张星曜的信仰,希望为我们处于多元文化、宗教等对话共存的当代生活提供启发借鉴意义。 刘维杰康熙时代的江南天主教徒 与“礼仪之争” 被引量:1 2021年 “礼仪之争”是清代中西关系史上重要事件,中国教徒 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根据欧洲所藏第一手史料,深入探讨了康熙时代江南教徒 的宗教活动,特别是1700—1702年间他们在“礼仪之争”中扮演的角色,对祭孔、祭祖的看法,与耶稣会士的关系,进而揭示了康熙时代天主教 传播的关系网络。 韩琦关键词:礼仪之争 耶稣会士 天主教徒
相关作者
贾未舟 作品数:29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儒学 儒家 天主教徒 天主教 晚明 包兆会 作品数:110 被引量:179 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历史文化名人 信仰 中国基督教 文化名人 历史进程 孙尚扬 作品数:38 被引量:95 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基督教 利玛窦 文化思想 公民宗教 天主教徒 杨波 作品数:46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域外游记 晚清 晚清域外游记 留学生 天主教徒 汤开建 作品数:142 被引量:508 H指数:1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研究主题:天主教 明代 明清之际 传教 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