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30篇“ 大鼠行为“的相关文章
维生素B12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和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维生素B12(VitB12)对CUMS大鼠可能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CUMS组(接受3周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和CUMS+VitB12组(CUMS大鼠颈部注射微量VitB12)。对3组大鼠体质量测量,并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等方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各组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第5周开始,CUMS组大鼠较对照组平均体质量降低,CUMS+VitB12组大鼠较CUMS组平均体质量增加(均P<0.05)。在第3周和第6周,CUMS组大鼠对糖水偏好均低于对照组(P<0.001);CUMS+VitB12组糖水消耗量较CUMS组有所升高,且第6周升高水平更明显(P<0.01,P<0.001)。第4周开始,旷场实验中CUMS组大鼠穿格、修饰和站立得分较对照组均降低(P<0.001);CUMS+VitB12组大鼠较CUMS组运动能力和探索能力有所改善(P<0.01,P<0.001)。第3周和第6周强迫游泳实验中,CUMS组大鼠较对照组静止时间延长(P<0.01);第6周,CUMS+VitB12组大鼠静止的时间相较CUMS组缩短(P<0.01)。HPLC结果显示,CUMS组大鼠大脑皮质5-HT、NE、DA含量较对照组下降(P<0.01,P<0.001);CUMS+VitB12组较CUMS组5-HT、NE、DA含量升高(P<0.05,P<0.01)。HE染色检测结果显示,CUMS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UMS+VitB12组大鼠海马组织小较CUMS组数量增多,形态饱满光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UMS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TrkB和CREB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CUMS+VitB12组大鼠海马
陈晶刘瑾春张鹏杰张申起
关键词:大鼠模型行为学单胺类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松果菊苷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5-羟色胺相关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松果菊苷(ECH)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类型的胁迫建立大鼠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模型(CUMS),通过腹腔注射松果菊苷对抑郁大鼠进行治疗。旷场实验(OFT)、强迫游泳测试(FST)、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被用来检测动物的行为学及抑郁状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采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大鼠海马组织BDNF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ECH降低CUMS引起的大鼠体质量的降低,减少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升高单胺能神经递质水平并且部分恢复大鼠海马组织BDNF蛋白水平。结论ECH能够促进神经递质代谢并抑制大鼠抑郁行为
赖欢龙珊珊蒲建林
关键词:抑郁松果菊苷动物实验5-羟色胺神经递质
鹿茸多肽对MCI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观察鹿茸多肽(velvet antler peptide,VAP)对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模型组(Model)、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鹿茸多肽高剂量组(VAPH)、鹿茸多肽中剂量组(VAPM)和鹿茸多肽低剂量组(VAPL)。其中Positive control给予盐酸美金刚(3mg·kg^(-1)),VAPH、VAPM和VAPL分别给予VAP400、200和100mg·kg^(-1),Blank和Model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21天。除Blank以外,其余各组大鼠于第8天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2mg·kg^(-1))复制MCI大鼠模型。跳台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跳台潜伏期和错误次数,计算各组大鼠脑指数、肾指数和肾上腺指数,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酮(cortisol,CORT)含量。结果 跳台实验结果表明,与Model比较,Positive control、VAPH和VAPM大鼠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脏器指数结果表明,与Model比较,Positive control、VAPH、VAPM和VAPL大鼠脑指数及肾上腺指数明显升高(P<0.05或P<0.01),VAPH、VAPM和VAPL大鼠肾指数明显升高(P<0.05或P<0.01);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与Model比较,Positive control、VAPH和VAPM大鼠血清中CRH及ACTH含量明显减少(P<0.01),Positive control、VAPH、VAPM和VAPL大鼠血清中CORT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VAP能够改善由氢溴酸东莨菪碱诱导的MCI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机制可能与减少大鼠血清中CRH、ACTH和CORT含量,抑制HPA轴功能相关。
董秀莲雷钧涛万谨豪刘玥欣黄晓巍
关键词:鹿茸多肽MCI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
抗生素和低聚半乳糖干预对大鼠行为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2025年
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作为益生元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大脑发育;相反,抗生素可以通过干扰肠道菌群影响神经系统。然而,抗生素和低聚半乳糖如何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及动物行为尚不清楚。【目的】以断奶SD(Sprague-Dawley,SD)大鼠为试验动物,探究抗生素和低聚半乳糖干预对动物行为和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3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抗生素组(ABX组)、低聚半乳糖组(GOS组)和抗生素+低聚半乳糖组(AG组)。对照组饮用灭菌水,其余三组饮用含有抗生素、低聚半乳糖或抗生素+低聚半乳糖的灭菌水,其中低聚半乳糖浓度为5 g/L,抗生素由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盐酸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甲硝唑组成,试验为期16 d。【结果】与GOS组相比,ABX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低(P<0.05);ABX、GOS、AG三组肝脏指数显著低于CON组(P<0.05);大鼠行为分析显示,与CON组相比,ABX组趋光性指数(明暗箱试验中明箱时间占比)和理毛次数显著降低(P<0.05),GOS组理毛次数显著低于CON组(P<0.05)。AG组在旷场的静止时间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运动距离、时间和运动速度显著低于ABX和GOS两组(P<0.05)。与CON组相比,ABX组海马体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显著增加,左旋多巴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含有低聚半乳糖的GOS和AG两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增加(P<0.05),而左旋多巴和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下降(P<0.05)。与CON组相比,ABX和AG组的微生物多样性下降(P<0.05),Escherichia_Shigella是ABX、AG两组的优势菌,GOS组的Chao1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OS组优势菌主要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与ABX组相比,AG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会减少焦虑样行为,同时降低海马神经递质左旋多巴胺、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并增加潜在致病菌;低聚半乳
韩水兵刘晓英刘子昱潘龙慕春龙朱伟云
关键词:抗生素低聚半乳糖肠道微生物神经递质
P2X7受体抑制剂对青春期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嘌呤能离子通道型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P2X7)受体抑制剂对青春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抑制剂组。通过单一延长应激和情景恐惧条件反射方法构建PTSD动物模型,并在应激后早期腹腔注射P2X7受体抑制剂亮蓝G进行干预。采用行为学实验评估大鼠行为表现,通过宏基因组绝对定量测序检测粪便菌群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2X7受体抑制剂显著缩短大鼠僵住时间(P=0.0499),增加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P=0.004),提升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和停留时间百分比(P=0.001,P=0.003),以及自发交替正确率(P=0.008)。宏基因组绝对定量测序分析显示,P2X7受体抑制剂显著增加肠道菌群的总丰度(P=0.003),尤其是厚壁菌门(P=0.002)、毛螺菌科(P=0.006)和颤螺菌科(P=0.003)的绝对丰度,并影响脂质代谢、异种生物降解和代谢、辅酶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功能。此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差异菌群的绝对丰度与PTSD样行为显著相关。结论应激后早期给予P2X7受体抑制剂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青春期大鼠的PTSD样行为,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的总丰度、组成及代谢功能有关。
徐晶晶王新起张洋许旺旺高进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青春期肠道菌群
固肾通督调神法电针对PTSD大鼠行为学的调节作用
2024年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固肾通督调神法电针早期干预对PTSD雄性大鼠行为学影响。采用改进的单一延长结合足底电击刺激(SPS&S)制作PTSD雄性动物模型,通过旷场箱、Morris水迷宫、电击箱等行为学检测,观察评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焦虑恐惧情绪、自发活动能力等行为学改变,探寻固肾通督调神法治疗PTSD大鼠行为学上的疗效,为针灸防治PTS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采用SPS和SPS&S方法,并运用旷场实验(OF)、高架十字迷宫检测(EPM)和条件恐惧反应实验(CS+)测试进行行为学评估。再将雄性SD大鼠共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治疗组、电针治疗组、空白针刺组、空白对照组5组。除空白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余动物均接受相同的SPS&S应激进行造模。造模后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进行与电针治疗组、空白针刺组相同的固定,但不给予针刺治疗。电针治疗组、空白针刺组进行14天的针刺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OF、EPM、CS+和MWM等行为学测验。结果:5组大鼠在治疗后OF测试、EPM测试、MPM测试、闯入性记忆的检测中的评分电针治疗组与模型组均有显著差异(P 0.05)。闯入性记忆的检测中电针治疗组较西药治疗组警觉、恐惧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四种行为学测试中空白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固肾通督调神法电针可以改善PTSD雌性大鼠的焦虑、恐惧等行为,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作用与帕罗西汀相当。
何承东赵桂君
关键词:PTSD雄性大鼠行为学
基于透明笼具和图像处理的大鼠行为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透明笼具和图像处理的大鼠行为监测系统及其方法,包括:透明笼具,高清摄像头,视频采集模块,行为识别模块,基于DeepBehaviorNet算法模型处理预处理后的视频数据识别大鼠行为;面部表情识别模块,...
于金华 刘流王洁 余洁 王菁
针刺法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针刺法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4只雄性大鼠制备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每组各8只。随机选取正常雄性大鼠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每日上午9∶00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在此基础上,针刺组予百会穴、关元穴针刺干预;氟西汀组每日上午9∶00予以氟西汀药液1.8 mg/kg灌胃。分别在干预的第1、7、14、21、2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大鼠自我修饰、区域探视、跟随同伴、身体接触的次数,观察大鼠行为学及学习记忆的情况。结果:干预后,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大鼠潜伏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干预第21天,氟西汀组、针刺组潜伏期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大鼠干预第7、14天水迷宫穿过平台次数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针刺组与模型组第1、14、21、28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第1、21、28天跟随同伴次数、自我修饰次数、同伴身体接触次数、区域探视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上述指标,氟西汀组干预第14天与模型组同时间节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法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以及学习记忆有一定的调节和改善作用。
张奥萱王军雎世聪
关键词:抑郁症针刺行为学学习记忆
不同时间急性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突触生物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急性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睡眠剥夺24 h组、48 h组、72 h组、96 h组、120 h组、144 h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焦虑状况,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数量的改变,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实验分别测定大鼠突触相关分子标志物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大鼠的站立次数和修饰行为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120 h、144 h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与上台前路程均显著增加(P<0.05),而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1),且与睡眠剥夺时间呈负相关;BDNF、SYN及PSD-95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且与睡眠剥夺时间呈负相关。结论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增加,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害与焦虑情绪逐渐加重,其可能与突触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减少有关。
张士滨王璐王储郭鹏程闫旭升霍东升杨占君王艳国贾建新
关键词:睡眠剥夺海马突触可塑性
基于CaMKⅡ/CREB/BDNF信号通路麦粒灸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麦粒灸对抑郁大鼠行为学、海马区环磷腺苷效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的影响及对突触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的调控作用,探究麦粒灸对抑郁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氟西汀组,每组10只。孤养+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21 d复制抑郁大鼠模型。造模第1~21天,麦粒灸组在造模前1 h给予麦粒灸“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穴3壮预防治疗,1次/d。同期氟西汀组予氟西汀溶液[1 mg/mL,10 mL/(kg·d)]灌胃治疗。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及行为学改变。21 d后,行为学检测后2 h内解剖大鼠取出海马组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HC)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GluR1阳性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BDNF mRNA和CREB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REB、BDNF、CaMK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率及旷场实验垂直运动频率和水平移动距离均下降(P<0.01),强迫游泳实验静止时间明显延长(P<0.01);IHC结果显示模型组mGluR1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1),BDNF、GluR1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CaMKⅡ、CREB和BDNF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CREB mRNA和BDNF mRNA表达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及氟西汀组以上指标出现相反变化(P<0.05)。麦粒灸组GluR1阳性表达高于氟西汀组(P<0.05)。两组其余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法可通过调节抑郁大鼠CaMKII/CREB/BDN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减轻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毒性,发挥抗抑郁作用。
孙佳姿翟玲张向悦赵婷婷张天生
关键词:麦粒灸

相关作者

刘健
作品数:1,247被引量:4,998H指数:32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新风胶囊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佐剂性关节炎
王高华
作品数:613被引量:3,126H指数:2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抑郁 利培酮
范海霞
作品数:107被引量:616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新风胶囊 类风湿关节炎 佐剂关节炎 肺功能 大鼠行为
杨梅云
作品数:47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新风胶囊 佐剂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大鼠行为 肺功能
谭庆荣
作品数:230被引量:1,284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抑郁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分裂症 帕罗西汀 重复经颅磁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