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54篇“ 大鼠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章
- 羽扇豆醇通过极化M1/M2巨噬细胞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
- 2025年
-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探究羽扇豆醇(Lupeol)极化M1/M2巨噬细胞对SC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组和Lupeol组,每组18只。Lupeol组于损伤后立刻给予Lupeol腹腔注射治疗14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损伤中心巨噬细胞的极化程度,采用ELISA检测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通过尼氏染色观察损伤中心神经元存活量,通过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估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SCI组比较,Lupeol组损伤中心的iNOS^(+)F4/80^(+)细胞/F4/80^(+)细胞比率明显减少,而CD206^(+)F4/80^(+)细胞/F4/80^(+)细胞比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47、4.856,P均<0.05)。ELISA提示,与SCI组相比,Lupeol组和Sham组脊髓组织中IL-1β、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2.49、130.30、69.52,P均<0.05)。尼氏染色显示,与SCI组相比,Lupeol组和Sham组损伤中心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1,P<0.05)。BBB评分显示,SCI组和Lupeol组的运动功能在SCI后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7天开始,接受Lupeol治疗大鼠的运动评分显著高于S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斜板试验显示,与SCI组相比,Lupeol组和Sham组大鼠的倾斜角度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3,P<0.05)。结论Lupeol可能通过极化M1/M2巨噬细胞来减少损伤中心的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微环境,减少神经元凋亡,有效促进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 史阔源李俊杰饶耀剑
- 关键词:羽扇豆醇脊髓损伤
- 神经营养因子3经受体切换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2025年
-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是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调控自噬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但具体的信号通路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如何通过P75NTR/Trk C受体切换来调节少突胶质细胞的自噬以及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神经营养因子3组,通过大鼠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来评估神经营养因子3对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3、Olig1、MBP蛋白以及自噬标记蛋白LC3B的表达水平。在细胞实验中,将少突胶质细胞接种在培养皿中,分为糖氧剥夺组、糖氧剥夺+神经营养因子3组、糖氧剥夺+神经营养因子3+P75NTR质粒组、糖氧剥夺+神经营养因子3+Trk C质粒组、糖氧剥夺+3-甲基腺嘌呤(自噬抑制剂)组及糖氧剥夺+雷帕霉素(自噬激活剂)组。光学显微镜观察少突胶质细胞形态变化,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现象,Western blot检测Trk C受体、P75NTR、LC3B表达及PI3K/AKT/m TOR和AMPK/m TOR信号途径的磷酸化状态。结果与结论:(1)动物实验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脊髓损伤组相比,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治疗能够加快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P<0.05),并增加Olig1和MBP蛋白的表达(P<0.05);(2)细胞实验发现,3 h是损伤早期与中后期的分界点,与糖氧剥夺组相比,糖氧剥夺+神经营养因子3组少突胶质细胞能够更长时间地维持其形态,Trk C受体在早期表达水平较低而中后期显著上调(P<0.05),P75NTR则在早期上调而中后期下调(P<0.05),自噬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3)通过对比糖氧剥夺+神经营养因子3组、糖氧剥夺+雷帕霉素组和糖氧剥夺+3-甲基腺嘌呤组的细胞形态和TUNEL染色结果,发现单独促进或抑制自噬对少突胶质细胞的�
- 丛岩于健孙志德康大伟
-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3少突胶质细胞脊髓损伤
- 低剂量甲氨蝶呤激活Notch-1/Hey-1通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 2025年
-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甲氨蝶呤(MTX)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TX组和甲基强的松龙(MP)组,各9只,使用环扎法(实现70%的截面压缩)构建大鼠SCI模型。所有大鼠术后24 h内首次给药,MTX组和MP组分别给予MTX(0.5mg/kg、qw)和MP(30mg/kg、qw)治疗,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予以磷酸盐缓冲液(200μl、qw)注射。术后3、14、21 d使用BBB评分和斜板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HE染色评估脊髓组织病理改变,TUNEL检测观察SCI区域脊髓组织的凋亡细胞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大鼠SCI区域Notch-1、Bcl-2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B)、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SCI区域组织相关蛋白和基因Notch-1/Hey-1和Bcl-2表达。结果 MP组与模型组BBB评分比较,大鼠减压术后3 d[(7.2±0.2)分vs.(3.6±0.2)]分、14 d[(12.3±0.4)分vs.(5.1±0.3)分]、21 d[(15.3±0.7)分vs.(7.1±0.5)分]评分均升高(P<0.05);MTX组与模型组BBB评分比较,大鼠减压术后3 d[(6.4±0.4)分vs.(3.6±0.2)分]、14 d[(11.7±0.4)分vs.(5.1±0.3)分]、21 d[(15.4±0.5)分vs.(7.1±0.5)分]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板评分与BBB评分显示出相同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HE组织切片显示MP组和MTX组的SCI区域组织坏死较少。TUNEL结果显示MP组和MTX组的SCI区域组织细胞凋亡数量较模型组在各个时间段均出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C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在术后3、14、21 d SCI大鼠脊髓组织样本中,MP组及MTX组中Bcl-2、Notch-1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和PCR检测结果发现,同模型组相比,MP组和MTX组在各个时间段Notch-1、Hey-1、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的MTX使用对SCI后大鼠神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初步发现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Notch-1/Hey-1通路有�
- 刘思航陶周善杨民程昌锦谢加兵朱劲松
- 关键词:脊髓损伤甲氨蝶呤分子通路
- 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牛磺熊去氧胆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联合干预组,采用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SCI)模型。造模后次日,牛磺熊去氧胆酸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灌胃200 mg/kg牛磺熊去氧胆酸;造模后第3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 mL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则持续14 d生理盐水灌胃并后续尾静脉PBS注射。造模后第3、7、14天,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并进行BBB评分。给药结束后,通过足迹实验记录大鼠后肢运动轨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IL-6、IL-10、Arg-1、PI3K、Akt蛋白表达,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AP2、GAP43、GFAP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牛磺熊去氧胆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后肢功能、脊髓组织形态学均有改善(P<0.05),MAP2、GAP43荧光强度和IL-10、Arg-1、p-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GFAP荧光强度和IL-6蛋白表达降低(P<0.05),其中联合干预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损伤,促进轴突和髓鞘再生,达到恢复大鼠脊髓损伤功能的作用。
- 文雅倩梁超伦郑坤锐谢典翁杨海梅邹梦迪郭达李兴
- 关键词:牛磺熊去氧胆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
- 生长分化因子15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
- 2025年
-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GDF)15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型钙结合蛋白(Necab)2、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突触素(Syn)、胱天蛋白酶(Caspase)3、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及运动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105只,其中35只大鼠仅做椎板切除手术且不注射药物为假手术组,其他70只大鼠重物击打脊髓制作顿挫损伤模型,然后分为生理盐水组和GDF15组,分别通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人重组GDF15。在手术后第1、3、7、14、21、28天,通过斜板实验、脊髓损伤行为学评分(BBB)和甩尾实验,观测大鼠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随后处死大鼠收集脊髓损伤区周围组织,进行尼氏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检测,观察各组脊髓组织中Necab2、GAP43、Syn、Caspase3、IL-1β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斜板实验与BBB运动评分结果显示,从手术后第7~28天GDF15组评分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甩尾实验检测显示,从手术后第7天起GDF15组潜伏期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尼氏染色显示,GDF15组神经细胞数量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脊髓组织结构清晰,生理盐水组神经细胞较少、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脊髓组织结构紊乱。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发现大量Necab2、Syn阳性细胞,手术后第1天生理盐水组和GDF15组Necab2、Syn阳性细胞均出现大量减少,随后两组Necab2、Syn阳性细胞开始逐渐增多,一直到手术后第14天达到高峰,且GDF15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手术后生理盐水组只有少量GAP43阳性细胞,而GDF15组GAP43阳性细胞随时间逐渐增多,一直到手术后第14天达到高峰,之后稳定维持在高水平表达(P<0.05);手术后第1天GDF15组和生理盐水组均大量出现Caspase3阳性细胞,随后两组均逐渐减少,且GDF15组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手术后第14天发现Necab2与突�
- 孙丹华徐纪伟王宁陈旭东孙壕烨
-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15突触素
- 一种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器,包括支撑台,支撑台侧壁拐角处设置有四个定位筒,四个定位筒内部活动插接设置有插杆,插杆中心位置内部分别安装有解锁组件和定位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解锁组件和定位组件的相互配合,启动电动推杆...
- 王永杰张绍昆刘柏源
- 大鼠脊髓损伤后MicroRNAs表达谱变化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microRNAs表达谱变化。方法:将1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量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脊髓组织,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前期构建的cDNA文库进行RNA-Seq分析。将测序数据与高粱参考基因组对比后,以P<0.05为条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KEGG等数据库,对DEGs的功能以及参与的调控路径进行分析,并通过RT-qPCR验证RNA-Seq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假手术组与模型组BBB评分有显著性差异,HE染色观察到脊髓组织结构受损较为严重,脊髓损伤前后microRNAs表达有显著差异。结论:脊髓损伤许多基因表达失调。
- 何燕飞唐瑷汪晓宁徐东周英龙帅勤李龙文李政
- 关键词:脊髓损伤表达谱MICRORNAS
- 血小板裂解液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验证血小板裂解液(PL)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治疗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大鼠暴露脊髓后不予砸击;损伤组大鼠暴露脊髓后以20 g自制打击器砝码从5 cm高度垂直落下砸击脊髓,持续5 s,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治疗组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给予腹腔注射PL 2 mL,每日1次,连续19 d。采用脚印分析(BBB)评分及斜坡实验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于第7天分别取大鼠脊髓进行HE染色及电镜扫描,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术后第3、7、14天,3组大鼠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BB评分高于损伤组(P<0.05)。治疗组、损伤组在术后第7、14天斜坡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损伤组比较神经元变性坏死减少,细胞肿胀改善,小胶质细胞吞噬现象减少;电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损伤组比较星形胶质细胞胞质水肿及细胞膜局部破损均减轻,线粒体肿胀、变性等减轻。结论PL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减轻脊髓损伤后病理改变,对于大鼠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
- 王玲金红旭刘颖陈哲远项良碧
- 关键词:脊髓损伤血小板裂解液
- 基于Notch/STAT3信号通路探讨bFGF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机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bFGF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的治疗作用及Notch/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10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T10节段SCI模型,其中32只造模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bFGF组,每组16只;另取16只SD大鼠仅暴露T10棘突、硬脊膜和脊髓,作为假手术组。造模后bFGF组腹腔注射100μg/kg bFGF(1次/d,共28 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同法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于造模前及造模后即刻、14 d、28 d行BBB评分评估后肢功能。造模后28 d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行HE、Nissl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神经元存活(尼氏体数量)和凋亡(PI红染细胞数量)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组织Notch/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STAT3、磷酸化-STAT3(phosphoryl-STAT3,p-STAT3)、BMP-2]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造模后即刻,模型组及bFGF组BBB评分均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14、28 d时模型组BBB评分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bFGF组较模型组升高(P<0.05)。模型组、bFGF组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即刻BBB评分降低,14、28 d评分逐渐升高,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脊髓组织出现较多坏死灶,结构正常尼氏体较少;bFGF组脊髓组织坏死灶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可见部分结构正常尼氏体。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组织尼氏体数量减少,PI红染细胞数量增多,GFAP、IL-1β、TNF-α、IFN-γ以及Notch、p-STAT3/STAT3、BMP-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bFGF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改善(P<0.05)。结论bFGF能改善SCI大鼠运动功能和脊髓组织病理损伤,有利于神经元存活,
- 曹春风邵高海张铭华李波徐海涛张红军屈一鸣
- 关键词:BFGF脊髓损伤NOTCHSTAT3
- 参枝苓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机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参枝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连接蛋白(NL)1、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神经胶质纤维蛋白(GFAP)表达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175只体质量200~220 g成年雌性SD大鼠,其中140只建立脊髓钝挫损伤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激素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5 mg/kg地塞米松、25、50 g/kg参枝苓,其余35只仅做椎板切除手术且不灌胃给予药物为假手术组。在手术后1、3、7、14、21、28 d,进行甩尾实验、斜板实验及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大鼠收集脊髓损伤区周围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观察各组脊髓组织中NL1、GAP43、Caspase-3、白细胞介素(IL)-1β、GFAP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1、3、7、14、21、28 d生理盐水组、激素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BBB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斜板实验角度均显著减小(P<0.05),甩尾实验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术后3、7、14、21、28 d BBB评分、斜板实验角度和术后7、14、21、28 d甩尾实验潜伏期及术后7 d NL1、GAP43、GFAP、IL-1β、Caspase-3蛋白表达,生理盐水组<激素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激素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在术后1 d开始出现NL1、GAP43阳性神经细胞,术后7 d达到高峰,之后维持在高水平表达。生理盐水组、激素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在术后1 d开始出现GFAP阳性神经细胞,术后7 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术后1、3、7、14、21、28 d激素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NL1、GAP43阳性神经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5)。与激素组比较,术后1、3、7、14、21、28 d低、高剂量组NL1、GAP43阳性神经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术后3、7、14、21、28 d高剂量组NL1、GAP43阳性神经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5)
- 徐纪伟孙丹华王宁陈旭东孙壕烨
- 关键词:脊髓损伤生长相关蛋白43
相关作者
- 贾连顺

- 作品数:1,691被引量:11,105H指数:45
-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 李明

- 作品数:857被引量:3,068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 吕刚

- 作品数:286被引量:1,236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脊髓损伤 大鼠脊髓损伤 细胞凋亡 脊髓
- 廖维宏

- 作品数:312被引量:1,133H指数:1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损伤脊髓 脊髓移植 大鼠脊髓损伤 胚胎脊髓移植
- 伍亚民

- 作品数:319被引量:1,169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损伤脊髓 周围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