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6篇“ 大鼠抑郁模型“的相关文章
- 基于转录组学测序探究归脾汤改善大鼠抑郁模型的可能机制
-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广泛影响全球人群的严重心理障碍,病理机制复杂,传统中药归脾汤(GPD)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展现出潜在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转录组学测序技术探究归脾汤对大鼠抑郁模型的改善机制,为其抗抑郁作用提供分子层面的证据。...
- 范钰
- 关键词:抑郁症归脾汤
- 解郁除烦胶囊对嗅球摘除致大鼠抑郁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嗅球切除(OBX)抑郁症动物模型可重现抑郁症患者观察到的行为和神经化学变化。本研究评估了解郁除烦胶囊对OBX大鼠的治疗效果。解郁除烦胶囊改善了OBX大鼠的快感和焦虑样行为,并减轻了皮质和海马损伤。解郁除烦胶囊增强了神经营...
- Chi ZhaoMingye WangTongtong LiTao SongWenwen CuiQiuyan ZhangYunlong Hou
- 关键词:中药抗抑郁
- 黄芩苷镁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抑郁模型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 抑郁症是由遗传、生物、心理及环境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疾病,主要症状为持续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目前传统的抗抑郁药虽有一定疗效,但药物发挥作用时间长,且需要持续服用,副作用较大。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成...
- 沈诗嫄
- 关键词:黄芩神经炎症
- IFN-α诱导大鼠抑郁模型行为学以及海马组织CAl区5-HTA2R表达水平变化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方式制备大鼠抑郁症模型的行为学、海马组织学及其5-HTA2R表达水平,探讨抑郁症发生机制。方法:选择30只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干扰素组和CUMS模型组,各10只。通过皮下注射IFN-α12周,完成大鼠抑郁症模型制备,并以传统的CUMS大鼠抑郁症模型作为对照,进行比对研究。记录大鼠干预措施实施不同时间的体重、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结果和新环境抑制进食时间等行为学指标;HE染色和硫瑾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5-HTA2R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素组和模型组在大鼠体重和各项行为学实验积分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扰素组新环境抑制进食时间显著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大鼠体重变化、旷场试验积分以及糖水偏爱性实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干预措施持续时间延长,大鼠体重、糖水偏爱性实验以及旷场实验评分积分逐渐减少,新环境抑制进食时间逐渐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和硫瑾染色均发现,模型组海马CAl区有明显损伤征象,模型组有明显损伤征象,其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层数变少,稀疏,排列紊乱,细胞结构不完整,呈萎缩状态,部分细胞出现空泡化,细胞核变小、固缩,也可见胞核肿胀、淡染、碎裂,甚至脱失,呈现嗜酸性染色;干扰素组域模型组类似;与正常组相比,干扰素组海马CAl区5-HTA2R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差异有显著性(71.6%vs56.3%,χ^(2)=4.85 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海马CAl区5-HTA2R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略有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52.6%vs56.3%,χ^(2)=0.32 P>0.05)。结论:干扰素能够通过减少海马CAl区5-HTA2R表达水平,可能导致大鼠抑郁症发生,为研发抑郁症模型制备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 徐柏郁池红井刘金霞
- 关键词:干扰素-Α
- 松果菊苷对大鼠抑郁模型线粒体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松果菊苷(EA)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斯普拉格-杜勒鼠(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单纯EA组、模型组、治疗组和氟西汀组。采用实施慢性不可预知的轻度压力(CUMS)构建大鼠抑郁症模型。治疗组大鼠腹腔内注射EA 30 mg/(kg·d),记录大鼠体重、检测大鼠糖水偏好指数评估大鼠行为。HE染色检测脑组织损伤情况;TUNEL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ELISA检测炎症因子血清中IL-6、IL-1β、TNF-α和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胞质内磷酸化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p-Drp1)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标记物SOD、MDA和LDH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EA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表现出体重降低(P<0.01);糖水偏好降低(P<0.01);血清促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增加;脑组织损伤加重;p-Drp1表达减少(P<0.01);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增加(P<0.01);而治疗组表现出治疗作用,能回救CUMS造成的上述病理损伤。结论松果菊苷可减轻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线粒体损伤。
- 岳凌峰马敬王宁
- 关键词:抑郁症CUMS松果菊苷线粒体损伤
-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大鼠抑郁模型P2RX7/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通过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抗抑郁的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除正常组外,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模型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10 mg·kg-1),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高、低剂量组(618,309 mg·kg-1),每组10只;连续造模21 d,刺激第7天给药,以10 mL·kg-1体积连续给药14 d,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悬尾不动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抑郁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运用多因子检测技术(Luminex)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NOD样受体3(NLRP3)及其相关激活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连续给药14 d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率明显降低、直立次数明显减少、悬尾不动累积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及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高剂量组大鼠表现为直立、穿格次数增加,糖水消耗率增加,悬尾不动累积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HE结果显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高剂量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排列有序,轻度疏松,小胶质细胞浸润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嘌呤能受体P2X7(P2RX7),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及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P2RX7,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以改善孤养结合CUMS诱导
- 曹姗范晓迪赵步长徐立王益民宋文婷王勇姚明江顾国强赫长清王光蕊刘建勋
- 破布木果水提物对大鼠抑郁模型行为学及5--HT、5--HIAA含量的影响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破布木果水提物迷迭香酸(RA)进行定量分析,建立慢性不可预测性轻度抑郁大鼠模型(CUMS),并观察RA对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影响;采用液质联用(HPLC-MS)研究方法检测CUMS抑...
- 哈丽娅·吐尔逊麦麦提
- 关键词:迷迭香酸抗抑郁作用
- 电针对魏一凯二氏大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及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WKY(Wistar Kyoto)抑郁大鼠行为学、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5-HT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10只雄性Wistar大鼠为正常组(Control),30只雄性WKY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Model)、电针组(EA)和假针组(Sham EA)。通过糖水偏好实验(SPT)、旷场实验(OF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进行行为学测试。采用电生理场电位实验,检测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区LTP的作用,即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5-HTT蛋白表达。结果:Model组糖水偏好比低于正常组(P <0.01),EA组糖水偏好比明显高于Sham EA组(P <0.05)。OFT中,与正常组相比较,Model组中央运动时间,总运动时间,中央运动距离,总运动距离,垂直站立次数均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Model组相比,电针EA组的中央运动时间和总运动时间明显增加(P <0.05)。FST中,与正常组相比较,Model组大鼠的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 <0.05)。与Sham EA组和Model组相比较,EA组的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 <0.05)。Sham EA和Model组LTP均诱导失败,EA治疗后两个脑区均可成功诱导出LTP。Model组兴奋性突触后场电位(Field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fEPSP)斜率明显低于Control组(P <0.001),与Sham EA组相比,EA组fEPSP斜率明显升高(P <0.001)。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5-HTT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P <0.001)。与Sham EA相比较,EA组5-HTT的表达降低(P <0.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下调海马CA1区5-HTT蛋白的过表达,从而修复受损的海马突触可塑性,这可能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 韩栩珂尹平殷萱武上雯徐世芬
- 关键词:行为学突触可塑性5-HT
- 皮下注射干扰素α大鼠抑郁模型的建立与鉴定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通过皮下注射干扰素α,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方法:选择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干扰素皮下注射组30只,分别给予低、中、高三个梯度剂量干扰素α。对干扰素α皮下注射中剂量组,分别在用药第4周、8周和12周和24周进行行为学测试。正常对照组10只,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CUMS模型组10只,交替给予各种不可预测的低强度刺激(CUMS)12周。通过体重测量、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以及新环境抑制进食时间等手段进行行为学测试,鉴定皮下注射干扰素α导致大鼠抑郁症的可行性以及适宜时间和剂量。结果:干扰素α治疗组8周时体重测量、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以及新环境抑制进食时间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在行为学实验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与CUMS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皮下注射干扰素4周、8周、12周和24周各不同时间点比较第12周抑郁最明显,与24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体重、糖水偏爱性、旷场实验评分和新环境抑制进食时间等指标在低剂量干扰素皮下注射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等剂量干扰素皮下注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UMS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干扰素皮下注射与中剂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皮下注射干扰素能够诱发抑郁症,在12周即可出现明显抑郁行为,且抑郁症发生存在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增加,抑郁症状加重。
- 刘金霞苗光新李建团高杨郭亚春刘立新王福
- 关键词:干扰素-Α抑郁CUMS行为学实验
- 培元解郁方对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抑郁模型TRP-KYN代谢的影响及神经元可塑性调节机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培元解郁方对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抑郁模型的抗抑郁作用,对色氨酸-犬尿氨酸(TRP-KYN)代谢的影响以及对海马和皮层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天丝饮组、四逆散组和培元解郁方中、高剂量组,糖皮质激素注射28 d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结束后进行敞箱测试和糖水消耗测试;采用HPLC-MS/MS技术检测血清色氨酸(TRP)、犬尿氨酸(KYN)、犬尿烯酸(KA)、喹啉酸(Q)含量,RT-PCR检测海马和皮层神经元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结果糖皮质激素注射28 d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敞箱活动的总得分显著降低(P<0.05),KYN/TRP、KYN/KA比值显著升高(P<0.05),海马BDNF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皮层NR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培元解郁方可显著提高大鼠糖水消耗量(P<0.05),敞箱活动总得分(P<0.05),降低KYN/TRP、KYN/KA比值(P<0.05),升高KYN/Q比值(P<0.05),升高海马BDNF mRNA表达水平(P<0.05),降低皮层NR mRNA表达(P<0.05)。结论培元解郁方可以通过下调TRP-KYN代谢,抑制神经毒性,提高神经保护;通过促进皮层和海马尤其是皮层的神经元可塑性发挥抗抑郁作用。
- 李海娜李丽娜王淑艳范盎然于雪王萍萍刘保秀畅洪昇
相关作者
- 王冬青

- 作品数:214被引量:1,092H指数:18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海马 胰腺肿瘤 多层螺旋CT MRI
- 李月峰

- 作品数:108被引量:459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海马 磁共振成像 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研究
- 罗一烽

- 作品数:33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宜兴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海马 磁共振成像 轻度认知损害 磁共振 阿尔茨海默病
- 朱彦

- 作品数:124被引量:380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海马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骨髓瘤
- 殷瑞根

- 作品数:93被引量:48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海马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