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8篇“ 大隐静脉移植“的相关文章
对侧静脉移植桥接治疗腘动脉瘤1例
2022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6岁,因发现右侧腘窝肿物1周余于2021年6月2日来院就诊。入院查体:右下肢肿胀,以小腿为重,肤色正常,右小腿皮肤张力稍高,无明显压痛,腘窝下方可触及小约7 cm×4 cm搏动性肿物,质韧,右下肢感觉及活动正常,足背动脉可触及。右小腿MRI示右侧腘动脉旁类圆形混杂信号影,约5.8 cm×4.2 cm,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见短T2信号影,T1WI见稍高信号影,DWI呈混杂高信号,腘动脉走行迂曲(图1);CTA示右侧腘动脉下段动脉瘤破裂并周围血肿形成,右侧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显示差(图2)。术前诊断:右侧腘动脉血管瘤。
李奇威余志平丛海波
关键词:血管重建大隐静脉移植
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静脉移植治疗伴有动脉损伤的上肢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王乾坤
自体静脉移植重建上肢血液透析通路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移植重建上肢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自体静脉移植重建上肢血液透析通路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前臂血管耗竭。采用前臂“U”型或桡侧直行皮下隧道,于下肢取适当长度静脉行预扩张,两端修剪成斜面,远心端与腕部桡动脉或肘部肱动脉行端侧吻合,近心端与上臂头静脉或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行端端吻合,完成血透通路。结果本组手术血管吻合均获成功,血管震颤明显,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于术后1年死于心力衰竭,1例术后2年死于消化道出血,失访7例。术后3、6、12、18和24个月移植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7.87%、93.62%、80.85%、76.09%和71.79%。结论自体静脉移植重建上肢血液透析通路,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使用方便,通畅率高,为上肢血管耗竭的患者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孙岩王玉涛张十一吴学君
关键词:大隐静脉血液透析通路
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静脉移植治疗肘部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肱动脉栓塞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静脉移植治疗肘部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肱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安徽医科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肘部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肱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4~59 岁[(37.6±14.1)岁]。肘部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3 cm~12 cm×5 cm。术前均通过血管造影明确患侧上肢肘段肱动脉完全栓塞,栓塞长5~12 cm[(7.3±1.6)cm]。患者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静脉移植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复查患侧上肢血管造影观察肱动脉通血和皮瓣成活情况。比较术后3,6,12个月皮瓣肿胀程度、肘关节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和瘢痕挛缩情况。观察皮瓣供区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1±3.0)个月]。手术时间为3.5~6.4 h[(4.9±0.8)h]。术中出血量为200~600 ml[(338.7±101.6)ml]。术后1周,肱动脉血流均通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2个月,皮瓣肿胀程度为(0.9±0.3)cm,显著小于术后3,6个月的(1.2±0.3)cm和(1.1±0.3)cm(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为(87.8±4.8)分,显著高于术后3,6个月的(71.4±7.0)分和(80.2±4.8)分(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为90%。术后12个月,瘢痕挛缩发生率为63%(12/19),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的11%(2/19)(P<0.05),但与术后6个月的42%(8/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供区均愈合,均未发生血管或皮瓣相关并发症。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静脉移植治疗肘部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肱动脉栓塞,患肢远端血运恢复顺利,皮瓣成活率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佳,为临床严重肘部创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但由于围术期肘关节制动等多方面因素,皮瓣受区容易出现瘢痕挛缩。
王乾坤申才良李俊杰李勇陈亮罗彬
关键词:前臂损伤血栓栓塞
长段静脉移植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自体长段静脉移植人工内瘘术效果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例肾衰竭、上肢动脉条件不佳或长期使用后动静脉内瘘失功采用自体长段静脉移植人工内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中,初次内瘘手术1例,初次手术后早期闭塞而行2次重建者7例,长期使用失功、修复重造2例。行肱动脉-前臂静脉J型桥接7例(其中桥接头静脉5例,桥接贵要静脉2例),前臂引流静脉-静脉桥接3例。10例术中顺利,术后2~6周随访动静脉瘘功能良好;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内瘘手术直接相关费用远低于长期导管植入及人工血管移植内瘘费用;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小腿段长段静脉移植前臂内瘘术可使部分行常规内瘘术困难或需再次修复内瘘的尿毒症患者获益,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志勇宋润泽赵晶斌王晶孔玉科
关键词:大隐静脉动静脉内瘘尿毒症肾衰竭
股动脉离断静脉移植修复一例
2020年
患儿男,10岁4个月,入院22 h前患儿与母亲骑电动车时被货车撞击并碾压,至腹部和右下肢多处面积皮肤肌肉组织挫裂伤,经当地医院转送至首都医科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入院检查:骨盆CT示右侧髋臼髂骨侧骨折,累及关节面。阴囊超声示左侧阴囊内未探及确切睾丸回声。血常规:血红蛋白:89 g/L,C反应蛋白:74 mg/L,白细胞计数:13.46×10^9/L,中性细胞比率85.3%,查体示下腹部、右下肢皮肤软组织多处碾压伤,重度组织缺损,股动脉近段离断,缺损长度约8 cm,股静脉起始部暴露,右下肢足背动脉未触及搏动,胫前动脉可触及微弱搏动,患肢皮温较健康肢明显低,右足趾毛细血管充盈试验于3 s,末端足趾、甲床苍白,患肢缺血症状明显(图1A)。急诊入院诊断:(1)创伤性休克;(2)右侧股动脉离断;(3)左侧睾丸外伤性缺如;(4)骨盆骨折;(5)重度组织缺损。
靳飞成伟王伊宁陈琨胡楠刘磊李丹王燕妮冯瑞于静齐鸿燕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中性细胞股静脉挫裂伤甲床
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总结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经验。方法采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96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结果静脉移植2~18 cm。96例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患者中,3例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害死亡,2例截肢,91例肢体保留。91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91例肢体血液循环正常,84例功能恢复正常,5例遗留下肢跛行及髋部活动度下降等功能障碍,2例肘关节活动受限。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保存肢体至关重要。采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手术方便,成本低,血管吻合通畅率高,治疗效果好,有助于降低截肢率。
吴晓荣郑能方施明宏程建和郭金星瞿年兵甘坤平
关键词:四肢动脉损伤大隐静脉移植显微外科技术
北京协和医院实现静脉移植重建颞骨段颈内动脉手术零突破
2018年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血管外科等多学科通过密切协作,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侧颅底肿瘤患者的静脉移植重建颞骨段颈内动脉手术。侵犯颈内动脉的肿瘤治疗是临床难题。此类肿瘤如:颈动脉体瘤、颈动脉瘤、颈部恶性肿瘤等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如手术彻底切除病变,基本能实现患者终身受益,但同时需要牺牲受侵犯的颈内动脉。
本刊讯
关键词:大隐静脉移植颈内动脉颞骨颈部恶性肿瘤
自体静脉移植修复髂外动脉损伤并缺损
目的:是探讨采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髂外动脉损伤的长期疗效. 方法:取自体静脉显微镜下端端吻合,修复髂外动脉损伤并缺损,并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临床用于治疗5例符合选择标准的急性髂外动脉损伤并栓塞缺...
周家顺宋开芳杨颇李青松梁旭光秦杰梁伟季亮李远平
关键词:自体大隐静脉移植血管通畅率临床疗效
自体静脉移植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移植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自体静脉移植术的7例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性吻合成功,吻合口通畅,震颤感强,听诊杂音响亮,远端静脉充盈良好;术后均无感染、出血、吻合口血肿、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内瘘重新启用时间为6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均达到200ml/min以上,1年通畅率为100%。结论自体静脉移植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使用时间较为满意,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良好。
王国富朱凯卢名晶王高峰
关键词:疗效

相关作者

竺枫
作品数:93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穿支 手指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陈宏
作品数:635被引量:2,001H指数:21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穿支 显微外科手术
蔡晓明
作品数:61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跗外侧皮瓣 穿支皮瓣 穿支 虎口瘢痕挛缩 肱动脉损伤
薛建波
作品数:93被引量:261H指数:11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断指再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离断再植 穿支 再植
史继新
作品数:498被引量:2,106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科治疗 动脉瘤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