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 篇“ 大洋环流 “的相关文章
始新世大洋 环流 模拟的模式依赖性 被引量:2 2023年 随着模式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发展,国际上不仅组织了现代气候模拟的模式比较计划,也开展了古气候模拟的比较计划。在模式比较计划中,如何有效处理模式间的差异和剔除模式依赖性已成为重要问题。本项研究基于国际深时多模式比较计划(DeepMIP)中的始新世大洋 环流 模拟结果,选取pCO_(2)倍增试验、模式参数化、古地理边界条件这3个案例,深入分析模式依赖性如何影响古气候模拟结果和模式之间差异性,归纳和总结古气候模拟研究中模式依赖性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部分模式的关键变量对驱动因子响应过于敏感、模式参数化方案过于简单、模式中对古地理边界条件表达的欠准确性均可导致模式依赖性的产生以及模式之间显著差异。这表明在分析数值模式结果时,需要参考多模式结果,并特别关注模拟结果变化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模式依赖性的干扰,增加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以便于更加准确认识气候环境演变过程。 张彧瑞 朱广坤 覃国金 胡永云关键词:大洋环流 LICOM海洋模式对南大洋 环流 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1 2023年 使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开发的第三代气候海洋模式(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 version 3,LICOM3.0)低分辨率版本在海洋模式比较计划(Ocean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OMIP)试验中的模拟数据,描述了南极绕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和南大洋 经向翻转环流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MOC)在1958-2009年的平均状态及其变化,并与已有的模式模拟结果和观测结果对比以评估LICOM模式的模拟效果.通过对比已有模式模拟数据发现,LICOM3.0模式模拟的ACC和南大洋 MOC在两组OMIP试验中平均状态相仿、结果在合理范围内,但OMIP1试验中海表强迫的变化趋势较OMIP2试验中的变化更大,得到的环流 输送在OMIP1试验中增长趋势也更大. 白佳慧 刘海龙 李逸文 林鹏飞 林鹏飞关键词:南大洋 南极绕极流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大洋 环流 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讲义 第2版 本书主要介绍与大洋 环流 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有关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十三章,可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第1到6章),介绍海洋环流 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初步知识;第二部分(第7到9章)介绍大洋 环流 模式的基本原理;第三部分(第1... 张学洪利用GOCE重力场模型确定大洋 环流 模式 2015年 稳态海面地形(MDT)通常定义为平均海面高与大地水准面高度之差,稳态海面地形中的重要信息就是海流及大洋 环流 ,因此想要探测海流和大洋 环流 信息关键是要得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稳态海面地形。联合重力卫星数据和卫星测高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实现这一目的,进而可以计算得到全球表层地转流场,获取海流信息。本文利用GRACE和GOCE重力场模型联合CNES-CLS-2011平均海面高模型,分别计算稳态海面地形,进而得到全球地转流场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GOCE重力场得到的MDT精度和分辨率都更高,这间接表明了GOCE重力场模型提供的大地水准面的精度更高;利用GOCE重力场得到的全球地转流场可提供更多的细部特征,特别是对于流速快、水流窄的边界流,如黑潮、墨西哥湾等,GOCE所得结果更加清晰,速度也更精确,验证了GOCE卫星在洋流探测中的优越性。 蒋平 王铸涡旋引力作用下的傅科摆进动、大气气旋及大洋 环流 被引量:1 2014年 经建立的涡旋引力场,对傅科摆在引力洛伦兹力作用下产生的进动作了分析;对涡旋引力作用下的傅科摆进动、"水星进动"、地球"岁差",以及大气气旋和大洋 环流 运行机制的统一作了论证;提出了科里奥利力在理论的建立上及用以证明傅科摆进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证明涡旋引力场存在的方法。且对涡旋引力理论建立的合理性,作了进一步的论证。 袁立新关键词:大洋环流 洋际交换及其在全球大洋 环流 中的作用:MOM4p1积分1400年的结果 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非Boussinesq近似下MOM4p1的全球大洋 环流 预后模式,采用真实地形,以静止状态为初始条件,进行了1 400a积分,以研究平衡状态下大洋 环流 的结构。模式由月平均气候态强迫场驱动,包括192×189个水平网格和压力坐标下的31个垂直层次。着重研究达到平衡状态后,各洋际通道处的质量、热量输运和补偿及其在全球大洋 环流 中的作用。根据动能演变特征表明,积分过程分为3个阶段:风海流的成长及准稳定状态;热盐环流 的成长过程以及热盐环流 的稳定状态;由静止状态冷启动达到热盐环流 的稳定状态,积分过程必须在千年以上。模式结果再现了从白令海峡到格陵兰海的北冰洋贯穿流和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并用已有观测资料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海面的倾斜结构是形成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贯穿流和印尼贯穿流的主要动力机制。分析指出,尽管在北大西洋存在1.4×106 m3/s的南向体积输运,但其热量输运却是北向的并达到1015 W量级,其原因是北向的上层海流温度远高于北大西洋深层水向南的回流。文章分析了经向体积和热量输运对北大西洋深层水补偿来源及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的贡献。模拟所得洋际交换的量值可以由经向补偿予以合理解释,并得到以往实测与数模结果的支持。洋际通道处的体积和热量交换突出体现了其在大洋 传送带系统中的枢纽作用。 朱耀华 魏泽勋 方国洪 王永刚 管玉平关键词:数值模拟 混合坐标大洋 环流 模式HYCOM及其研究进展 2013年 传统单一坐标由于自身的优缺点,使得利用单一坐标的海洋模式的模拟效果受到了限制。混合坐标的出现,正是为了综合z坐标、σ坐标、等密度坐标的优势并尝试解决这一难题而提出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美国海军研发的HYCOM模式以及挪威南森环境遥感中心改进的NERSC-HYCOM模式,针对当前HYCOM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陈晓斌 刘志宏 林刚 李柄更关键词:HYCOM 大洋 环流 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讲义 本书主要介绍与大洋 环流 和海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有关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十二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章)介绍海洋环流 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初步知识;第二部分(7—9章)介绍大洋 环流 数值模式的基本原理;第三部分(10—12章... 张学洪编著关键词:海气相互作用 大气环流 数值模拟 大洋 环流 风生与热盐过程大洋 环流 是地球上能量和物质输送的基本过程之一,大洋 环流 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地球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前沿领域之一。本书是关于大洋 环流 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简明导引,其中包括:海水热力学和海洋环流 能量学、风生环流 理论、热... 黄瑞新著胡敦欣——中国大洋 环流 和海洋通量研究的开拓者 2011年 胡敦欣,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博导;现任海洋环流 与气候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黄海研究会名誉会长.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洋环流 开拓者 物理海洋学 名誉理事长
相关作者
刘海龙 作品数:70 被引量:335 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LASG 海洋环流模式 海洋模式 气候系统模式 数值模拟 张铭 作品数:195 被引量:796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EOF分析 暴雨 谱函数 大气环流模式 方国洪 作品数:103 被引量:949 H指数:1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潮汐 中国近海 潮汐潮流 环流 张学洪 作品数:71 被引量:794 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海洋环流模式 海气耦合模式 温盐环流 环流 袁业立 作品数:98 被引量:672 H指数:1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浪 数值模拟 黑潮 海浪数值模式 东海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