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95篇“ 大气氮沉降“的相关文章
基于WRF-CMAQ的中国典型湖泊大气沉降特征
2024年
采用WRF-CMAQ模型模拟了2018年中国4个典型湖泊的不同形态(总TN、氧化态OXN、还原态REDN、硝酸盐NO-3-N、铵盐NH+4-N)的大气沉降通量。2018年青海湖、乌梁素海、东湖与太湖全年沉降通量分别为3.02、4.38、64.25、21.67 kgN/hm 2,大气沉降贡献的负荷分别占乌梁素海、东湖与太湖总负荷的0.9%、22.3%、11.3%,东湖与太湖受大气沉降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青海湖和乌梁素海,表明大气沉降对发达地区湖泊的影响更应受到关注。通过敏感性试验分析大气沉降量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含污染物的沉降速率对湖泊沉降通量的影响不明显,而含污染物排放速率降低20%,可使4个湖泊总沉降通量下降11%~22%,表明相对沉降速率、排放变化是影响沉降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厘清大气沉降对湖泊总负荷的作用并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樊洋成刘萍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氮污染湖泊污染
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对大气沉降的响应
2024年
以玉溪市城区生态植物园中结构和功能保护较好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地点,分别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浓度试验处理,采用林冠下喷雾的方式处理2年,采集0~10 cm表层土壤测定土壤全碳和全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浓度大气沉降明显增加了土壤全碳和全含量,降低了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减少了微生物量碳和含量,说明中高浓度大气沉降能够影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循环和循环进程,增加土壤碳库和库,改变土壤碳组分,延缓土壤碳转化过程,减少土壤微生物总量。数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碳含量与大气沉降浓度呈多项式关系,即土壤全碳含量随大气沉降浓度升高而增加,在10 g/(m^(2)·a)N水平达到最大值[(31.05±1.94)g/kg],之后随着大气沉降浓度的继续升高而降低;土壤全含量与大气沉降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土壤全含量随着大气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微生物量碳和含量与大气沉降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大气沉降浓度持续升高而不断降低。
李茂楠刘宪斌杨亚丽张宝段恩省杨应忠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
利用苔藓含量和同位素值指示泰山和蒙山大气沉降
从18世纪以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为成因活性排放日益增加,导致大气沉降升高并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量化大气沉降通量并追踪其排放源的相对贡献对评估大气沉降造成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为当地政府提供减排...
李佳伊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苔藓氮同位素生物指示
一种考虑大气沉降的农田肥施用量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大气沉降的农田肥施用量优化方法,属于农业遥感应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综合考虑大气沉降中的铵态和硝态、农田土壤中的以及农作物对的需求量,构建区域尺度农田肥施用量优化模型;步骤2:...
张秀英张刘臻卢欣晴
负荷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沉降降低的响应研究进展
2024年
大气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输入减少的响应相对较快。当沉降降低时,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土壤酸化,促进树木生长,但也可能因环境沉降速率依然很高并保持土壤酸化,林木的活力仍在恶化。植被多样性的恢复可能存在恢复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富营养化的恢复,但促进了贫营养型物种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响应对减排政策存在延迟,且沉降增加存在遗留效应,致恢复相当缓慢,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高负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减排尤为重要。
沈芳芳王彬宇姚必达莫明敏廖迎春房焕英邹显花刘文飞袁颖红樊后保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生物多样性
大气沉降对云南亚热带森林地表草本层植物生长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大气沉降条件下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地表草本层植被的生长情况,探讨大气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组成和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0、1、5、10、15和30 g/(m^(2)·a)共6个施梯度,采用每30 d 1次林冠下人工喷施的方式对野外样地连续进行2年施处理,观察2年后试验样地内地表草本层植被的多样性、丰富度、株高和生物量等生长特征。[结果]随着施浓度的增大,植物丰富度、株高和生物量也逐渐增大,在年均30 g/(m^(2)·a)浓度梯度样地中,上述各项数据均达到最大值;而植物多样性则在5 g/(m^(2)·a)浓度梯度样地中达到最大值,为(13±3)种/m^(2)。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比重较大,为(0.69±0.06)~(0.77±0.09),且呈随着施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趋势;植物地下部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比重相对较小,为(0.23±0.03)~(0.32±0.04),且呈随着施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证明了大量大气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消极影响,明确了不同浓度大气沉降对地表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间生物量分配规律的影响,为受大气沉降干扰严重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杨应忠刘宪斌丁健和银建陈朝胜寸增杰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植物多样性植物生物量
一种大气沉降对植被生长的区域化影响评估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沉降对植被生长的区域化影响评估方法和装置,包括:获取待评估区域的第一地理特征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第一迭代方法,对第一地理特征数据进行多次迭代,得到并输出第二地理特征数据;基于第二地理特征数据,对预设的...
耿静于泳方华军
3种苔藓植物对模拟大气沉降的生理响应被引量:1
2024年
苔藓植物是地表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研究苔藓植物对沉降的生理响应可以在机理机制上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利用苔藓指示大气沉降。以西北地区3种苔藓植物——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真藓(Bryum argenteum)和尖叶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为研究对象,设置0、2、4、6 g·m^(-2)4个不同素处理梯度(分别计为N_(0)、N_(2)、N_(4)、N_(6)),研究素增加对不同苔藓植物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个素处理水平均能促进尖叶匐灯藓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合成,尤以N_(4)处理的促进作用最佳,而N_(2)处理对齿肋赤藓和真藓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齿肋赤藓的抑制作用更强)。(2)苔藓体内可以产生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来调节细胞渗透平衡。不同素处理均促进了真藓和尖叶匐灯藓Pro,SS和SP的含量,但N_(2)处理下齿肋赤藓的3种物质含量开始下降,说明其对较为敏感。(3)在设定的素添加处理下,低浓度素促进3种苔藓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但高浓度素抑制苔藓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4)齿肋赤藓的抗氧化系统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而真藓和尖叶匐灯藓的抗氧化系统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过氧化氢酶(CAT)。综上所述,3种苔藓植物中,齿肋赤藓对素增加最为敏感,其次是真藓和尖叶匐灯藓,据此可将齿肋赤藓作为大气沉降的指示植物。
宋泊沂王明明庄伟伟
关键词:氮沉降苔藓植物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
色季拉山典型植被类型区大气沉降特征研究
素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元素之一,循环中主要通过大气沉降的方式输入地表各生态系统中。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肥的大量使用和交通运输排放增加等,使得大量活性排放到大气环境中,使得大气活性...
关丽雪
关键词:氮沉降色季拉山干沉降湿沉降
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区大气沉降年内动态变化
2023年
本研究以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在2021-2022年期间连续采集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分析监测数据,研究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区大气沉降的年内动态变化特。结果表明:色季拉山高寒草甸降水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规律。NH_(4)^(+)-N的浓度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NO_(3)^(-)-N的浓度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无机沉降主要与降雨量和温度有关。在2021-2022年期间,研究区的大气湿沉降中的NH_(4)^(+)-N、NO_(3)^(-)-N和TN沉降通量均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无机沉降表现为春、夏季高,秋、冬季低,DON沉降通量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季节差异性,DON的沉降通量占总沉降通量的55.2%~82.85%之间,无机的占比在17.2%~44.85%之间。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区的大气沉降中,NH_(3)沉降通量在季节分配上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特点,NO_(2)表现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的特点。此外,干沉降以NH_(3)的沉降为主,春、秋和冬季中占了总干沉降通量96%以上。在2021-2022年期间,研究区的大气沉降以湿沉降为主。总干沉降通量为0.96 kg N ha^(-1),总湿沉降通量24.68 kg N ha^(-1),湿沉降通量远远高于干沉降通量.
关丽雪王伟方江平
关键词:氮沉降湿沉降干沉降高寒草甸色季拉山

相关作者

肖化云
作品数:153被引量:1,27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氮同位素 大气氮沉降 苔藓 重金属 氮
刘学军
作品数:158被引量:2,837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湿沉降 冬小麦 大气氮沉降 氮沉降 干沉降
刘学炎
作品数:32被引量:195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大气氮沉降 氮同位素 苔藓 氮含量 稳定同位素
方华军
作品数:78被引量:1,714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黑土 大气氮沉降 土壤有机碳 坡耕地 有机碳
刘丛强
作品数:693被引量:8,797H指数:5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氮同位素 同位素 碳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