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7篇“ 大学生自杀“的相关文章
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四个层面
2024年
目前我国适龄青年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根据近期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约四分之一的18~24岁调查对象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问题。这说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仅如此,近年来媒体屡屡报道有在校大学生自杀身故的消息。
刘晓童永胜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适龄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媒体
大学生自杀意念变动趋势和相关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9年间自杀意念变动趋势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北京某高校2007-2015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数据(n=9716),采用美国国家共病复测调查(NCS-R)中的自杀意念和行为条目、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进行评估,采用线性分解回归分析考察影响自杀意念的因素。结果:自杀意念得分2007年平均0.24分、2015年0.13分。自杀意念得分与CESD得分正相关(r=0.30,P<0.001),与MSPSS得分负相关(r=-011,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生自杀意念的下降速度高于男生(β=-0.030、-0.017,均P<0.05),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下降速度更快(β=-0.026、-0.016,均P<0.05),出生越晚者自杀意念得分越高(β=0.012,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自杀意念在调查期间呈下降趋势,但年轻世代自杀意念更高,抑郁、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有相关性。
赵思博张杰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意念抑郁社会支持
大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的分类决策树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为了识别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实施感恩问卷、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自杀问卷及人口学信息调查,获得有效数据11288份,进行分类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近一年内自杀意念发生率17.1%,近半年内自杀行为发生率3.8%。分类决策树分析发现,自杀意念为根节点,感恩、冲动、控制、家庭阶层、是否独生均为重要的子节点(AUC=0.959)。结论:自杀意念是大学生自杀行为最重要的近端风险因素,冲动为中端风险因素,感恩特质和适度控制分别为远端保护因素;低社会家庭阶层、中高阶层家庭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转变自杀行为的风险较高。
薛朝霞任子媛荆雷李慧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行为感恩自我控制
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结果预期思考量表的编制
2024年
目的:编制适用于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结果预期思考量表(SOSUSI),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基于半结构式访谈、文献研究、专家讨论确定理论结构和指标体系编制初始量表。选取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607人,将其随机分半,一半(n=317)用于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半(n=290)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杀意图(SI)评估条目作为效标工具。结果:SOSUSI共39个条目,包括自杀的负强化、自杀的负面结果、自杀的损失、自杀的正强化4个维度,累积解释总方差的50.10%。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4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3.27,CFI=0.92,TLI=0.91,IFI=0.92,SRMR=0.09)。SOSUSI自杀负强化和自杀正强化得分与SDS和SI得分正相关(ICC=0.15~0.33,P <0.05或P <0.001),自杀负面结果和自杀损失得分与SI得分负相关(ICC=-0.42~-0.56,均P<0.05)。SOSUSI 4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79~0.91之间。结论: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结果预期思考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应梦婷江光荣于丽霞鲁婷王磊
关键词:量表编制信度
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测量指标:个人中心分析的视角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索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核心测量指标,供高校心理普查进行参考,本研究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框架,分别在广东省3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在获取的3126个大学生样本数据中建立一元回归方程、潜在剖面模型,筛选了初始的24个测量指标,重构了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检测的测量指标系统,其中相关的测量指标有19个。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潜在变量多因素综合预测时关联程度最高的8个核心指标是:边缘性人格、精神病前驱症状、心理痛苦、自伤行为、焦虑、既往自杀倾向、日常烦恼事件和情绪调节能力。研究发现了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三个潜在类别并对每个群体提出精准的干预策略:类别1情绪困扰组,表现出“此消彼长”的特征,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类别2心理健康组,呈现出“富者更富”的特征,应关注发展性心理需求;类别3高风险组,表现出“穷者更穷”的特征,是大学生自杀或心理行为问题的高风险群体,应进行重点关注。大学生自杀是应激、个人易感和环境保护因素交互作用、多方位叠加的结果,且往往以情绪与精神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时应改变只采用单一症状指标筛查的方法,注意多指标应用、综合性评估自杀风险值。本研究所筛选的有关大学生自杀风险4个维度19个测量指标8个核心指标可供高校心理普查参考。
苏斌原郭蒨岚谢滨如张卫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风险心理普查
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自杀意念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高校大二年级的20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班,干预组采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进行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随访干预3个月,对2组大学生自杀意念、生命意义及自我和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杀意念检出率(6.13%)低于对照组(10.31%)及干预前(11.74%)(P<0.05);干预组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得分分别为(2.98±0.56)分、(2.81±0.45)分、(2.97±0.36)分和(2.95±0.61)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自身得分(P<0.05);干预组生命意义得分和寻求意义得分分别为(25.15±3.12)分和(26.82±3.63)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干预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得分分别为(45.32±8.21)、(47.81±8.27)和(16.03±3.9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着积极的干预作用,值得在高校推广。
杨晓星王晶晶谢昊赵天广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意念干预
知觉压力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复原力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知觉压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探究心理复原力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8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知觉压力与抑郁、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复原力呈显著负相关;②知觉压力不能直接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但能通过3条间接路径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心理复原力的单独中介作用、抑郁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复原力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心理复原力和抑郁在知觉压力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中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吴才智马娜黄婷婷黄婷婷任志洪任志洪
关键词:心理复原力抑郁自杀意念大学生
社会性创伤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心理痛苦和乐观的作用
2024年
为探讨社会性创伤、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痛苦及乐观之间的关系,选取55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会性创伤问卷、自杀意念量表、心理痛苦量表及乐观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社会性创伤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心理痛苦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作用;(2)乐观调节了社会性创伤与心理痛苦、社会性创伤与自杀意念以及心理痛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具体而言,在低乐观水平下,社会性创伤对心理痛苦、社会性创伤对自杀意念以及心理痛苦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均显著,而在高乐观水平下,这些预测作用不显著。因此,心理痛苦是社会性创伤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过程的加速机制,而乐观是抑制机制。
金童林乌云特娜张璐刘振会李鑫姜永志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痛苦
抑郁、焦虑症状在经验性回避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症状在大学生经验性回避与自杀意念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对来自山东、吉林、陕西的7所综合性大学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与经验性回避的关联。采用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和KHB方法对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633名大学生,其中1119名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报告率为24.15%;1813名大学生存在焦虑症状,报告率39.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经验性回避与抑郁症状(OR=1.17,95%CI:1.16-1.18)、焦虑症状(OR=1.13,95%CI:1.12-1.14)、抑郁症状合并焦虑症状(OR=1.17,95%CI:1.16-1.19)相关。中介作用分析显示,在控制其他协变量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在经验性回避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分别为0.099(95%CI:0.077-0.120)、0.034(95%CI:0.023-0.047),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比例分别为74.44%和25.56%,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9.78%和15.79%。结论:大学生经验性回避与自杀意念存在关联,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对大学生经验性回避与自杀意念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杨兰于瑶琨姚志英王涛贾存显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意念中介作用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与亲子依恋的关系,以及同伴依恋和生命意义感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137名大学生,采用自杀意念量表(PANSI)考察自杀意念、修订版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R)考察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生命意义量表(MLQ)考察生命意义感。结果: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同伴依恋、拥有意义、寻求意义得分与PANSI得分均呈负相关(r=-0.51~-0.19,均P<0.001)。同伴依恋与拥有意义的中介作用及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是-0.08、-0.16、-0.04,分别占总效应的13.83%、25.83%、6.17%。结论:大学生亲子依恋与自杀意念相关,可以通过提升同伴依恋水平、提高拥有意义感来降低自杀意念。
张平王培张雯张兰鸽张迪
关键词:大学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自杀意念

相关作者

吴彩虹
作品数:49被引量:229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大学生自杀 自杀 高校 中介作用
杨雪龙
作品数:22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
研究主题:大学生 风险评估 大学生自杀 辅导员 自杀风险
全承相
作品数:77被引量:252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财政 大学生自杀 大学生 自杀 税收
陈建梅
作品数:66被引量:316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自杀未遂 大学生 自杀 重庆市大学生 抑郁症
况利
作品数:181被引量:992H指数:1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自杀未遂 自杀 抑郁症 青少年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