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23篇“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体育锻炼对自卑感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2025年
目的:探究大学生体育锻炼对自卑感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在两者之间的作用及内在联系。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运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心理韧性量表》《自卑感量表》,对7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体育锻炼与自卑感呈负相关(r=-0.297,P<0.001);心理韧性与自卑感呈负相关(r=-0.524,P<0.001);体育锻炼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心理韧性(r=0.322,P<0.001)。(2)心理韧性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卑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占48.43%,间接效应占51.57%。结论:体育锻炼与心理韧性是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负向影响大学生自卑感,还可通过心理韧性起中介作用进而影响大学生的自卑感。
谭昌菘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自卑感心理韧性中介作用
大学生体育锻炼对于手机成瘾的影响——基于心理韧性和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
2025年
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选取415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选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分析探索体育锻炼对手机成瘾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体育锻炼直接对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有负向效应,从中通过影响心理韧性和自我控制在控制手机成瘾行为起中介效应。由此可知,体育锻炼直接影响手机成瘾行为,通过心理韧性与自我控制间接控制手机成瘾。
牟雪婷王帅陈道乐
关键词:中介效应体育锻炼心理韧性自我控制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体育锻炼逐渐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外体育锻炼更是高校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探求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目前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主要有大学生运动意识薄弱,学业压力繁重,体育锻炼方式单一以及体育项目推广不充分四方面。针对这四个方面,本文提出具体改善措施,即加强体育项目宣传,丰富体育锻炼项目,增加体育锻炼场所,组织体育锻炼比赛等,以此来解决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不佳的问题。
钱程张佳汇
关键词:体育锻炼方法体育锻炼项目影响因素
大学生体育锻炼网络指导平台研究
2024年
该研究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了体质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体质类型制定了锻炼方案,建立了课外活动网络指导平台。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体质分析模型预测精确度达到90%以上,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大学生的体质类型。将模型嵌入大学生体育锻炼网络指导平台,实现了精准化评价大学生体质类型,并自动化提供运动处方的功能,对大学生养成锻炼习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孔斌
关键词:体质健康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身体健康调查研究
2024年
本研究针对陇东学院1-4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身体健康状况,为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实地访谈的方法,随机招募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学生主要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锻炼时间、锻炼负荷、锻炼动机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为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减肥、娱乐、保持体形等;66.1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认为不重要的仅占0.51%;羽毛球、篮球及跑步运动项目最受大学生喜爱;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0.5-1h的占41.54%,小于半小时的人数占到22.12%,同时,每周锻炼次数在4次及以上的同学仅占24.4%。结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可度较高,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达到增强体质,达到减肥、塑形的目的,同时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但存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较少、时间较短及运动项目选择局限性大等问题。建议通过鼓励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锻炼时间,进而促进自身体质健康。
程俊瀚王广亨肖丽丽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新时代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探究被引量:2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升整体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面临着身体素质欠佳、慢性病逐年呈现年轻化态势、亚文化迅速传播三大现实瓶颈消弥了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大学生身体素质受到了严峻挑战。为此,新时代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要从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追根溯源,究其根本。最后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层面提出破解策略,从而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新思路。
梁健佳黄国辅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身体素质
自然环境认知培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2024年
该文以自然环境认知分析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分析了体育锻炼中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阐明自然环境认知培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相关影响,从体育锻炼自然环境影响基本要素的结构化入手,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框架,为优化大学生体育锻炼自然环境提供了参考,致力于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构建体育锻炼自然环境实践评估,培养体育锻炼自然环境认知,满足大学生对自然环境认知的新需求,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素养。
王健齐骥王庆和
关键词:自然环境体育锻炼大学生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其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调查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其学习投入现状,并分析两者的关系,以期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735名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学习投入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得分、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得分、体育运动强度得分以及体育活动等级得分依次为2.91±1.14、2.96±1.12、2.13±1.14和1.53±0.75,均低于其理论中值,并且均是女生得分低于男生(P<0.01);(2)大学生学习投入总体得分以及活力、奉献和专注3个维度的得分依次为5.03±1.06、4.78±1.19、5.25±1.07和5.06±1.11,均高于其理论中值。学习投入总体得分以及活力和专注2个维度得分均是男生高于女生(P<0.01);(3)大学生学习投入总体得分及3个维度得分与其体育锻炼频率、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体育运动强度以及体育活动等级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与建议(1)大学生体育锻炼不足。女生是需要重点干预人群;(2)大学生学习投入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学习投入总体以及活力、专注2个维度女生不如男生;(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正向影响其学习投入。因此,高校应体智并重,促进学生参与锻炼,提高学生学习投入。
邱浩然
关键词:体育锻炼行为大学生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生命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2024年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生命质量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运用差异性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13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得到结果如下:(1)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生命质量各领域均显著相关;(2)根据体育锻炼行为变量分组时,大学生生命质量各领域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3)根据人口特征分组时,不同性别、生源地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部分指标存在差异;(4)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有显著差异,但不同年级、生源地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无显著差异。基于结果分析可知:贵州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生命质量显著相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坚持得越好、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越多、锻炼强度越大、锻炼频次越高、锻炼持续时间越长,则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可能会越好。通过改变体育锻炼行为,大学生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实现有限生命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
王勇赵龙飞
关键词:体育锻炼行为生命质量实证研究
大学生体育锻炼、体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2024年
人际沟通问题导致的社会紧张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在重视大学生体质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对自身体像的认识和人际关系问题。研究探讨体育锻炼、体像与社交焦虑三者的现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的建议。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己体像大多呈负面评价,而体育锻炼集中则在小强度的运动量,且在男女上也体现出了显著性差异,男生的运动量比女生多;大多数大学生存在社交焦虑,而且焦虑程度偏高,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女生的社交焦虑较男生更为严重。体育锻炼活动量与体像及社交焦虑有着显著性相关,大学生体育运动量与其社交焦虑呈反向相关;自身体像评价越好,其社交焦虑越少。参与体育运动量更多,社交焦虑越少。研究表明,大学生需要得到家庭及学校的共同帮助,通过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使其对自身的体像满意度程度加深,减少自卑情绪,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改变自身来降低其社交焦虑的水平。
王丹琪何素艳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像社交焦虑大学生

相关作者

陈善平
作品数:110被引量:1,101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生 体育锻炼 锻炼动机 锻炼行为 体育消费
苏煜
作品数:47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生 健康生活方式 体育锻炼 元认知 大学生健康
邱达明
作品数:48被引量:239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体育锻炼 生活满意感 大学生 中介作用 领悟社会支持
罗琳
作品数:47被引量:345H指数:10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体育锻炼 AMPK NRF2 健康信念 自我效能
姜晓珍
作品数:52被引量:135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体育锻炼习惯 那达慕 体育 大学生 大学生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