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7篇“ 大地构造演化“的相关文章
- 东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制约被引量:1
- 2024年
- 东北地区处于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与西太平洋板块交汇部位,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古亚洲洋构造域、古太平洋构造域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的重要地区.东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的重点片区之一.2011年以来,为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和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解决,国家逐渐加强了东北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在东北地区主要成矿带、盆-山结合带及资源基地开展了大量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成矿地质背景及综合研究等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基础性和原创性地质成果,填补了东北地区中大比例尺地质调查空白.本文以“东北地区区域地质志”项目为依托,对2011年以来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取得的新数据和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东北地区取得的主要基础地质研究成果或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解了华北克拉通、兴-蒙造山带等大地构造单元,恢复了古亚洲洋、鄂霍次克洋、古太平洋构造演化历史,完善了东北地区大地构造格架,并探讨了其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制约,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实施提供基础地质支持.
- 杨晓平付俊彧汪岩刘桂香张超庞雪娇
- 关键词:地质背景成矿作用
- 南澳弗洛姆铀成矿区大地构造演化及成矿模式被引量:1
- 2023年
- 本文依活化构造理论,用成矿分析方法对南澳弗洛姆铀成矿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和大地构造铀成矿模式进行探索。得出成矿区大地构造经历了原始地槽、古地台和原始活化三个阶段。铀成矿演化与大地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主要是古元古代原始地槽、中元古代古地台和新元古代活化所成的内生铀成矿,及新生代活化的表生砂岩型铀成矿的三个阶段四期次成矿复合所成。大地构造铀成矿模式是三多三主复成因模式,即多个大地构造阶段成矿,以活化阶段中–晚阿尔卑斯期成矿为主;多种铀源参与成矿,以新生代富铀地下水成矿为主;多成因铀成矿,以表生水成成矿为主的复成因模式。这一认识对明确找矿方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姚振凯马亮徐勇黄宏业
- 关键词:弗洛姆大地构造演化
- 华北及其周缘基性岩浆时空演化与盆地演化对大地构造演化的制约
- 本书基于对华北克拉通之上的叠合型盆地和大兴安岭根河地区的晚古生代残余盆地出露的基性火山岩的认识,结合相应盆地的构造演化研究成果,从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入手,对相应地区岩浆岩演化规律进行总结,同时从...
- 匡永生
- 鄂东南九宫山地区多期构造特征及其对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的启示被引量:1
- 2023年
- 鄂东南九宫山地区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与江南造山带交接部位,经历多期构造—岩浆事件,并伴生多期构造形迹。通过对研究区丰富的构造形迹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总结该区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变形及演化特征。研究认为,由于构造变形的区域不均衡性,造成九宫山地区青白口系冷家溪群基底和南华系—志留系沉积盖层的构造变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冷家溪群基底存在新元古代时期早期SN向褶皱被晚期EW向褶皱叠加改造的构造特征,并伴有右行旋扭,形成冷家溪群在图面上的“丰”字型构造体系;而在南华系—志留系沉积盖层中表现为NE-SW向逆冲断层被晚期伸展滑脱构造破坏和改造,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总体上反映九宫山地区的变形强度自下而上由强变弱,并由韧性变形转变为脆性变形。
- 赵雪松龚志愚周豹杨青雄翁茂芝吴龙王登许露露罗红徐聪
- 关键词:构造形迹江南造山带
- 纳米比亚纳米布铀成矿区大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被引量:2
- 2022年
- 纳米比亚纳米布铀成矿区,拥有白岗岩型铀矿床11处,钙结岩型铀矿床15处,矽卡岩型铀矿床1处,铀总资源量超65万tU。前人多从岩浆分异成矿角度研究罗辛等白岗岩型铀矿床,或从表生成矿角度研究兰格海因里希等钙结岩型铀矿床,少有涉及复成因成矿分析罗辛等白岗岩型铀矿床的次生叠加成矿,及表生钙结岩型铀矿与罗辛等铀矿床区域铀成矿的内在联系。运用活化构造理论及大地构造与铀成矿演化分析方法,根据含铀岩石建造、成矿构造及铀矿床类型,探索成矿区大地构造成矿特征。得出成矿区铀成矿具多阶段构造演化、多种铀矿成因、多种成矿铀源,前后累积迭增的铀成矿特征。
- 徐勇姚振凯黄宏业
- 关键词:铀成矿作用
- 西南日本夜久野(Yakuno)蛇绿混杂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对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指示被引量:2
- 2022年
-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在华南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中意义重大,但对其动力学机制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即与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碰撞造山以及与华南东缘大洋俯冲相关的增生造山。后一种认识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华南地区缺少晚古生代与俯冲直接相关的增生杂岩、高压变质岩等记录,而这些记录在西南日本保存完整。本文通过对西南日本内带朝来地区晚古生代夜久野(Yakuno)蛇绿混杂岩的锆石U-Pb定年,结合区域构造-地层分析,探讨西南日本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朝来地区夜久野蛇绿混杂岩中-上部辉长岩形成于早二叠世(281.8±1.8 Ma);而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年龄为231.0±5.8 Ma,与西南日本广泛分布的周防带(Suo belt)高压变质时间一致,表明西南日本主要的造山事件发生在印支期。综合夜久野蛇绿混杂岩内不同类型火成岩的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以及区域构造-地层特征,将该蛇绿岩的构造演化归结为三个阶段:(1)晚石炭世大洋(泛大洋或古太平洋)扩张阶段;(2)早二叠世洋内弧-弧后盆地阶段,夜久野蛇绿混杂岩主体即形成于弧后盆地;(3)早二叠世末期(约280~272Ma),弧后盆地闭合,岛弧-洋岛海山地体与华南大陆东缘碰撞形成新的陆缘弧,这一弧-陆拼贴过程控制着东南沿海地区中二叠世的古地理格局转变。考虑到西南日本晚古生代俯冲增生作用一直持续至中三叠世末期,中三叠世西南日本以及华南东缘的印支造山可能主要受控于泛大洋(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
- 洪文涛余明刚赵希林褚平利
- 关键词:晚古生代
- 山东省四期A型花岗岩类及其对大地构造演化的启示被引量:6
- 2022年
- 多阶段地质构造过程和多重地球动力学背景,导致了山东省大地构造演化的复杂历程。自中太古代以来山东地区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类分布广泛、演化序列清楚、形成时代多样,为大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基础。本文研究了山东省新太古代、新元古代、三叠纪、白垩纪四个重要构造岩浆活动阶段末期花岗岩类的岩石组合、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点、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等,这些花岗岩均具A型花岗岩特征,发生于各地壳运动阶段末期,是指示山东地区和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及构造阶段转折的关键标志。其中,鲁西临沂四海山花岗岩类为A2型花岗岩,属太古宙微陆块陆-陆或弧-陆碰撞的后造山拉张环境花岗岩类;日照岚山头花岗质片麻岩早期为A2型花岗岩,晚期为A1型花岗岩,是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有关的新元古代非造山拉张环境花岗质片麻岩;威海石岛花岗岩类为A2型花岗岩,是三叠纪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的后造山拉张环境花岗岩类;青岛崂山花岗岩类和日照大店石英正长岩类由早期A2型和晚期A1型花岗岩组成,为非造山拉张环境的花岗岩类,是早白垩世克拉通破坏峰期后的重要标志。
- 王斌王斌周建波周建波鲍中义吕军阳王珊珊
- 关键词:A型花岗岩类拉张环境
- 内蒙古野马泉一带泥盆纪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北山地区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启示被引量:2
- 2022年
- 北山造山带南缘野马泉一带的泥盆纪火山岩(三个井组)在时空上构成独特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以大量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交互出现为主要特征。测得三个井组玄武岩、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8±3.9 Ma、402.3±1.8 Ma,为早泥盆世。其中,玄武岩具有富铝、高钠、低钾及钙碱性系列的特征。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岩母岩浆来自于地幔的部分熔融,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反映其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流纹岩相对富硅和全碱,贫TiO_(2)和MgO,以及较低的Al_(2)O_(3)值,具有较典型A型花岗岩类的特征,为碰撞后伸展环境下底侵基性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早泥盆世三个井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厘定进一步证实北山造山带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代表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后转换为拉伸构造演化阶段,表明从早泥盆世开始,不断隆升的山系前陆出现局部引张下陷形成山前裂陷带,对研究北山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板块构造体制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 陶光活李晓峰陈文良陈薇卢刚郝晨潘硕武康宁
-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双峰式火山岩
- 晚白垩世以来白令海构造成因及大地构造演化
- 2021年
- 白令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形成历史跨越整个新生代,其构造成因和演化对西太平洋边缘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晚白垩世以来,白令海处于北太平洋消减、北冰洋扩张和北美板块总体向西南运动的大地构造体系。通过总结白令海区域最新地球物理、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关键地质证据认为:(1)晚白垩世至早始新世,古太平洋板块(库拉板块)沿白令海陆架边缘-阿拉斯加半岛南缘向北俯冲;(2)始新世,太平洋板块转向导致俯冲跳跃至阿留申岛弧,库拉板块残余形成阿留申海盆,经历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形成希尔绍夫海岭的雏形;(3)晚始新世至渐新世,阿留申海盆向鲍尔斯海岭下俯冲形成鲍尔斯岛弧,弧后扩张形成鲍尔斯海盆;(4)中新世,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到阿留申岛弧之下,形成右行走滑断裂,发生板片撕裂软流圈上涌,导致堪察加海盆打开。
- 刘松峰杨楚鹏鞠东熊量莉李学杰
- 关键词:边缘海白令海
- 华南龙岩和宁芜盆地二叠纪-三叠纪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 晚古生代-中生代华南板块东部和北部的大陆边缘经历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华南-华北碰撞事件,塑造了现今中国大陆东部构造的基本面貌。通过对造山带周缘盆地沉积地层开展物源分析,反演造山带的早期演化历史,对于华南板块区域古地理重建...
- 李超
- 关键词:华南板块物源分析大别造山带
相关作者
- 张克信

- 作品数:282被引量:3,530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造山带 东昆仑 东昆仑造山带 盆地
- 彭省临

- 作品数:228被引量:1,345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 研究主题:成矿作用 金矿床 铜矿床 找矿预测 地球化学
- 赖健清

- 作品数:210被引量:918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成矿作用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铜矿床
- 邹光富

- 作品数:167被引量:65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找矿方向 滇西 成矿规律 腾冲地块 地质特征
- 郭福祥

- 作品数:8被引量:59H指数:3
- 供职机构:桂林冶金地质学院
- 研究主题:地台 大地构造演化 中新生代 弧后盆地 三叠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