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36篇“ 大地构造学“的相关文章
大地构造
(苏)别洛乌索夫(В.В.Белоусов)著
关键词:大地构造学
一流课程背景下地质类课程思政融合教模式探索——以“大地构造”为例
2024年
自2020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就成为焦点,新一轮课程改革篇章也随即开启。在课程建设中,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针对河北工程大地球科与工程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国际认证标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价值目标,实现育人实效。基于教团队、课程体系等方面为一流课程融合思政建设探索实践,以“大地构造”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思路,着重分述课程思政教内容融合手段、结合原则及实施途径。为地质类课程融合思政的教模式探索出一条可供参考的实践路径,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李九梅任长青吴复柱
关键词:育人实效思政教学
高等院校海洋科专业规划教材 大地构造与中国古海洋演化
本教材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介绍国内外大地构造的基本理论,包括国外者提出的槽台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以及中国者提出的多旋回构造说、地质力说、断块构造说、地洼构造说、波浪状镶嵌构...
蔡周荣编
当代地球科大地构造研究发展的几点思考被引量:4
2021年
面对行星地球自然演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综合研判当代地球科研究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机遇,及其发展现状与动向势态,据此重点探讨并提出当代大地构造研究发展新的战略方向、目标和前瞻基本基础科问题,期望交流讨论,推动科发展。
张国伟董云鹏张进江何登发郭安林姚安平
关键词:地球系统科学
大地构造的发展被引量:5
2019年
大地构造是研究地球物质在时间和空间演化的问,是构造地质的一门重要的分支科,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宽的问.大地构造需要朝定型、定向、定时、定位和定量的研究方向前进,需要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经过长期的知识积淀才可能进行扎实的研究,以便逐渐接近科的真理.槽台假说是一种过时的认识.板块构造说起源于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它是一个仍在继续发展中的大地构造说,强调各个岩石圈板块是以水平运移为主的,但是其动力机制则至今尚未完全解决,仍在探索之中.
万天丰
关键词:板块构造学说动力学机制岩石圈大地构造学
大地构造”案例教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19年
"大地构造"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对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有意义的。案例教可以激发生的习兴趣,提高生的习主动性,并开发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提供案例供生调研、阅读、分析和思考,在课堂上以讨论、分析和总结的形式开展案例教,可充分调动生的积极性;在改善课堂氛围并提高教效果方面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杨明慧
关键词:案例教学大地构造学
我国区域地质大地构造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三)
2019年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大地构造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遗产。
潘云唐
关键词: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质调查所板块构造说院士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昂龙岗日地区沙木罗组火山岩的岩石大地构造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主缝合带之一,其研究对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演化和造山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该缝合带西段昂龙岗日地区沙木罗组火山岩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全岩地球化分析,探讨火山岩的成因、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背景。沙木罗组火山岩从底部至顶部共划分出3个火山喷发亚旋回,岩性为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地球化分析表明3个亚旋回的火山岩均为钙碱性系列,LREE和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而相对亏损HREE和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特征。第一喷发亚旋回火山岩具典型的高镁安山岩特征,暗示是大洋板块俯冲作用的产物,从第一喷发亚旋回至第三喷发亚旋回构造环境由大洋岛弧过渡为大陆边缘弧,火山岩形成于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的背景,且洋壳初始俯冲的时间不晚于晚侏罗世末。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弱富集地幔,来自俯冲板片的流体上升,引起上覆地幔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幔源岩浆,在密度差的作用下幔源岩浆向上运移,底侵下地壳,引发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并与之发生混合作用,形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母岩浆,在岩浆源区或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且岩浆演化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沙木罗组火山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盆向北向羌塘地块之下俯冲关系密切,沙木罗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木嘎岗日岩群之上不能作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盘闭合的证据。
雷传扬唐菊兴唐菊兴吴建亮尹显科刘文王波李威张伟张伟尹滔
关键词:火山岩
读《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元》一书评论中国大地构造的起源、发展被引量:3
2018年
1945年2月,黄汲清先生在重庆用英文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大地构造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元》,这是中国人自己人写的自己祖国的大地构造著作,代表了中国大地构造的起源。由于当时处于抗日战争即将结束、解放战争正在酝酿中的战乱时期,没有一个平和的环境对此术著作的意义给予广泛讨论与评估。20世纪50年代初期,前苏联大地构造者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译成俄文出版.
李继亮王宗起
关键词:大地构造学地质构造造山运动
我国区域地质大地构造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二)
2018年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大地构造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遗产。
潘云唐
关键词: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质调查所板块构造说院士

相关作者

万天丰
作品数:93被引量:1,651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构造应力场 岩石圈 应力场 新生代 成矿作用
陈国达
作品数:47被引量:36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研究主题:壳体 地洼 成矿 地洼学说 成矿学
赖健清
作品数:210被引量:91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成矿作用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铜矿床
刘代志
作品数:217被引量:786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模式识别 核爆炸 天然地震 核爆 SAR图像
杨静一
作品数:10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质学家 大地构造学 地质事业 地质学 古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