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7篇“ 大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文章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僵硬及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僵硬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股脉搏波传导速(cfPWV)、臂踝脉搏波传导速(baPWV)低于对照组,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微小RNA-335-5p(miR-335-5p)、微小RNA-126(miR-12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大动脉僵硬,改善心室重构,调节miR-335-5p、miR-126表达水平,值得推广。
钱盾宁明安尚粉青
关键词:尼可地尔冠心病大动脉僵硬度心室重构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大动脉僵硬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大动脉僵硬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替格瑞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颈股脉搏波传导速(cfPWV)、踝臂脉搏波传导速(baPWV)低于对照组,踝臂指数(ABI)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患者大动脉僵硬及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心肌损伤标志物表达,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降低频率,值得推广。
宁明安李红尚粉青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冠心病心绞痛大动脉僵硬度血管内皮功能
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与大动脉僵硬关系研究
2021年
目的:观察高血压肾病患者中甲状旁腺激素(PTH)与大动脉僵硬关系。方法:按2010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指南与按KDOQI指南中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将160例患者按慢性肾脏病危险分期,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分别记录入选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功能、血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钙磷水平;MDRD公式计算GFR采用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baPWV);并使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PTH。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均数间多重比较方法分析四组间baPWV的差异。采用直线相关以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baPWV的相关因素。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中的血压、GFR、AC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baPWV值依次升高分别是[(1226±312)、(1455±275)、(1726±181)、(1926±282)cm/s;P<0.05];四组间PTH依次升高[(28.4±7.4)、(31.6±14.1)、(45.2±11.4)、(53.7±23.4)ng/ml;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TH与baPWV(r=0.252、P<0.01)呈正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血压、GFR、ACR、钙磷水平等因素后,年龄、PTH水平是baPWV独立相关因素(β=0.65、0.36,均P<0.01)。结论:在高血压肾病中,随着PTH升高,大动脉僵硬升高。PTH水平与大动脉僵硬相关。
邬甦聂磊陈文龙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甲状旁腺激素大动脉僵硬度
大动脉僵硬与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大动脉僵硬与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象均来自开滦研究人群,用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baPWV)评价动脉僵硬。以参加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开滦集团体检的高血压非糖尿病员工为观察对象,以baPWV检测时间为观察起点,以新发糖尿病为终点事件,以2016-2017年体检时间为观察终点,最终有8 061例纳入研究队列。按baPWV四分位分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baPWV对终点事件的影响,按体质量指数(BMI)分层做敏感性分析。结果观察对象平均随访(4.22±2.10)年,随访期间新发糖尿病874例(10.8%),平均发病密25.71/千人年。按baPWV四分位分组,第1~4四分位组新发糖尿病的发病密分别为14.60/千人年、23.77/千人年、27.15/千人年、37.70/千人年(P<0.001)。以是否新发糖尿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以baPWV第1四分位组作对照,校正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基线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等混杂因素后,第2、3、4四分位组发生糖尿病的HR及95%CI分别为1.57(1.24~1.98)、1.74(1.37~2.20)、2.38(1.87~3.03)。baPWV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生糖尿病的HR及95%CI为1.32(1.24~1.42)。结论大动脉僵硬与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相关。
汪国栋孙月秋王锦梅张树安王营光陈朔华吴寿岭黄喆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高血压糖尿病脉搏波传导速度
2型糖尿病患者大动脉僵硬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大动脉僵硬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50名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和脉搏波传导速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水平、低密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脂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和脉搏波传导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侧和双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传导速多元性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低密脂蛋白水平、收缩压、C反应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是影响大动脉僵硬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大动脉弹性明显减退的现象,患者的年龄、低密脂蛋白水平、收缩压、C反应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是影响大动脉僵硬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对患者的治疗预后。
李春双刘萍王希娟张冰雪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大动脉僵硬度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综合指标与大动脉僵硬异常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通过引入血脂综合指标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异常与大动脉僵硬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高血压病随诊或疑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患者431例。对所有入组患者依据有无高血压病及血脂异常病史分为无高血压病和血脂异常病史组(A组)、有血脂异常病史但无高血压病史组(B组)、有高血压病史但无血脂异常病史组(C组)、有高血压病及血脂异常病史组(D组)。依据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低密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等血脂指标分别计算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non-HDL-C)、TC/HDL-C、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AI)等血脂综合指标,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偏相关分析探讨各血脂指标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相关性。结果 TC、 TG、 HDL-C、AIP、AI、non-HDL-C及TC/HDL-C在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针对高血压病患者(C组、D组)进行多元线性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G、HDL-C、AIP、AI、TC/HDL-C与baPWV均呈正相关关系(均有P<0.05),TC、LDL-C、non-HDL-C与baPWV均无明显相关性(均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大动脉僵硬可能存在相关性,AI、AIP及TC/HDL-C等血脂综合指标可能更好反映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异常与大动脉僵硬异常的相关趋势。
司小北刘蔚
关键词:大动脉僵硬度血脂脉搏波传导速度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血清microRNA-92a水平与大动脉僵硬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清micro RNA-92a(mi R-92a)水平及其与大动脉僵硬的关系。方法入选113例高血压患者与54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血清中mi R-92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采用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测量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 PWV)。18-20周的SHR大鼠(WKY做对照组),适应环境1周后测定鼠尾动脉血压,采用Western Blot、Real time–PCR分析及测定主动脉内皮细胞mi R-92a、ET-1水平及e NOS含量。取大鼠主动脉组织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动脉中层结构改变及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mi R-92a、ET-1水平显著升高,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ba PWV明显增加(P值均<0.001)。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mi R-92a与血清ET-1水平(相关系数0.74)及ba PWV(相关系数0.68)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血清N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77)。SHR大鼠血压明显升高,与WKY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01)。Real time-PCR结果提示SHR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mi R-92a及ET-1表达明显增加;e NOS的表达明显减少(P值均<0.05);Western Blot分析SHR大鼠主动脉组织中ET-1表达增加,而phospho-e NOS(S1177)表达减少(P值均<0.05)。主动脉HE染色及Masson染色可见SHR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层增厚,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mi R-92a水平升高,影响ET-1及e NOS的表达,导致动脉中层纤维含量大量增加,大动脉僵硬显著增加。
叶玉兰叶玉兰尚粉青王亭忠王亭忠
关键词:高血压大动脉僵硬度
2型糖尿病病人大动脉僵硬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病人大动脉僵硬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582例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来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384名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行一般资料收集、颈动脉超声和脉搏波传导速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收缩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密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都高于对照组,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单侧斑块检出率为47.59%,对照组为14.22%,观察组双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33.85%,对照组为5.47%,单、双侧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型糖尿病病人脉搏波传导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年龄、收缩压、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CRP是影响大动脉僵硬的主要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颈动脉更易生长斑块,且大动脉弹性明显减退,影响其僵硬的因素有年龄、收缩压、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CRP等。应在治疗中严格控制多重危险因素,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王君玓商广芸何为王宏宇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
apelin-APJ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僵硬相关性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福建沿海地区高血压人群apelin及其受体APJ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baPWV)反应的大动脉僵硬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福建沿海地区的横断面调查为基础,纳入556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73例,女性383例,年龄(58±11)岁,均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动脉硬化检测仪测baPWV及采用Taqman@MGB探针法获得apelin基因rs56204867、rs3761581、rs3115757和APJ基因rs9943582、rs7119375共5个SNPs的基因分型。结果 556例高血压患者中,动脉硬化组423例的baPWV值为(1 764±296)mm/s,正常组133例的baPWV值为(1 266±111)mm/s,认为baPWV≥1 400mm/s为动脉硬化;无论男女,动脉硬化组与正常组间5个SNPs相应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整年龄、协方差分析提示男性apelin基因rs3115757-C突变等位基因携带者baPWV明显快于rs3115757-G野生等位基因携带者[(1 536±375)mm/s vs(1 383±304)mm/s,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女性高血压人群中携带apelin基因rs56204867-C的动脉硬化风险增加(OR=2.087,95%CI:1.018~4.276,P=0.04)。结论女性高血压人群apelin基因rs56204867与其大动脉弹性下降有关,提示调查地区人群apelin-APJ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血管损害有关。
黄秋霞黄峰林帆林宁朱鹏立
关键词:APELIN-APJ系统单核苷酸多态性脉搏波传导速度高血压
氯沙坦对血液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血液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比索洛尔组各36例。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50 mg,1次/d,比索洛尔组口服比索洛尔5 mg,1次/d。治疗前、治疗12个月(治疗后)测定两组家庭血压(Home-SBP)、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PWV)、颈动脉内中膜厚(IMT)、内中膜横断面积(IMCSA)、血清氧化型低密脂蛋白(ox-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两组Home-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WV均明显降低,氯沙坦组降幅大于比索洛尔组(P均<0.05)。氯沙坦组治疗后IMT无明显变化(P>0.05),IMCSA明显减小(P<0.01);比索洛尔组IMT明显增厚(P<0.01),IMCSA无明显改变(P>0.05)。氯沙坦组治疗后ox-LDL、HOMA-IR均明显降低(P均<0.01),而比索洛尔组二者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氯沙坦能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大动脉僵硬,其机制可能独立于降压作用,与降低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管壁肥厚相关。
孙芳刘婧沈洋马丽洁黄静陈向东赵素梅周亦伦
关键词:血液透析大动脉僵硬度氯沙坦

相关作者

严子君
作品数:23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大动脉僵硬度 预后 冠心病 脑血管 对心
汪涛
作品数:354被引量:2,634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患者 腹膜透析病人 营养不良 血液透析
张瑞岩
作品数:388被引量:2,16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 药物洗脱支架 预后 介入治疗
左君丽
作品数:49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大动脉僵硬度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动脉僵硬度 预后
雷梦觉
作品数:102被引量:431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大动脉僵硬度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冠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