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5篇“ 大分子结构“的相关文章
乌兰煤生物产气过程中大分子结构的变化特征
2025年
为阐明煤的大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生物产气过程中的变化,选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图噶矿区的褐煤进行生物产气实验,通过^(13)C-NMR测试、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研究其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原始乌兰煤样的芳香结构基本单元由3个苯环、3个萘环、1个蒽环和3个吡咯组成,碳原子总数为129个。经过微生物的生物产气作用,碳原子总数减少了21个,其中芳香族碳减少了4个,脂肪族碳减少了17个。原始乌兰煤样大分子结构中的脂肪碳原子为55个,生物产气结束后,脂肪碳数量减少了21.8%,亚甲基碳数量减少了25%,次甲基碳和季碳数量减少了16.7%,氧接脂碳和甲基碳数量分别减少了14.3%和33.3%。煤大分子的芳香结构基本单元和侧链脱落主要发生在水解阶段,在后期产甲烷阶段,煤的结构改造基本停止,仅依靠已脱落于反应液中的物质参与生化反应,这证实了在生物产气过程中,煤大分子结构向更高芳构化程度转化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夏大平秦旭邓泽邓泽李银川薛培张亚伟
关键词:大分子结构褐煤
一种基于同步辐射圆二色谱光谱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同步辐射圆二色谱光谱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首次通过同步辐射实验室真空紫外圆二色实验站分析抗HER2单克隆抗体与HER2的结构变化,并开创性地发现,单克隆抗体的加入会明显改变HER2...
黄勇岑俊杰梁艳萍
一种基于同步辐射圆二色谱光谱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同步辐射圆二色谱光谱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首次通过同步辐射实验室真空紫外圆二色实验站分析抗HER2单克隆抗体与HER2的结构变化,并开创性地发现,单克隆抗体的加入会明显改变HER2...
黄勇岑俊杰梁艳萍
具有碳硅氧烷树枝状大分子结构的共聚物、以及含有该共聚物的组合物、化妆料原料、成膜剂及化妆料
提供一种具有碳硅氧烷树枝状大分子结构的共聚物、含有该共聚物的组合物、化妆料原料、成膜剂及化妆料、该共聚物等的制备方法,该共聚物的特征在于,显著降低具有碳硅氧烷树枝状大分子结构的单体含量。一种共聚物及其用途,该共聚物为具有...
早田達央杉浦常仁枳梖正圭松叶将史
原子间相互作用对无序大分子结构和动力学影响的中子散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不同单体在原子尺度的相互作用使得不同大分子体系在微观、介观的多尺度复杂结构及动力学行为有明显差异,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体系的宏观性质.联用中子散射和计算机模拟,利用相同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氘代大分子与氢化大分子具有相同分子结构、不同中子衬度,以及中子散射和计算机模拟宽广的时间、空间观察尺度,我们可以得到无序大分子体系最可几全原子结构,进而分析其从原子到纳米的多尺度空间结构,与从皮秒到微秒的多模式动力学行为的成因.近年来,我们使用该方法,从小分子大分子的稀溶液、溶胀体系,从大分子熔体到玻璃态,成功分析了原子间相互作用对不同空间尺度结构和跨时间运动模式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这些典型的例子,希望将该方法推广到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把大分子原子结构的多样性与多尺度的复杂结构和动力学有机地联系起来.
韩泽华左太森马长利李雨晴程贺
生物大分子结构特征原位非直观超分辨成像分析仪
2023年
生物大分子结构特征原位成像分析是揭示生命过程分子机理、探索细胞职能和相互协调关系的突破性观测与分析工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生物大分子结构特征原位非直观超分辨成像分析仪"旨在构建具有特征分析及亚细胞器结构解析功能的限位空间生物大分子荧光散射理论模型.
熊吉川刘学峰刘克寒
关键词:科研仪器生物大分子结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分辨成像亚细胞器
大分子结构与纳米孔隙对岩浆侵入作用的响应机理
岩浆侵入导致的高温高压效应可促使煤层变质程度提高,改变煤质。中、新生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广泛发育多期次不同规模的岩浆活动,致使该地区煤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与深成热变质作用相比,这种瞬时高温热变质作用对煤储层成熟度、煤...
李史珂
关键词:化学结构分子模拟
一种具有大分子结构的寡聚膦基琥珀酸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大分子结构的寡聚膦基琥珀酸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马来酸酐溶于水中制成马来酸水溶液加热至60℃~80℃,在马来酸水溶液中加入溴化盐溶液和过硫酸铵溶液反应,将马来酸水溶液转化为富马酸溶液;...
管敏锋 侯群锋 邓晓虎
文献传递
基于大分子结构的准东煤ReaxFF-MD热解特性研究
煤基燃料-氧-水蒸气燃烧的近零排放系统(Oxy-Coal Combustion Steam System of Near-Zero Emissions,OCCSS)在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和CO
陶超
关键词:热解分子结构
基于三联吡啶的二维/三维超大分子结构的构筑方法研究
分子化学首次由法国科学家J.M.Lehn提出,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分别在1987年和2016年两次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配位驱动的超分子自组装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是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
王俊
关键词:自组装三联吡啶

相关作者

鲜学福
作品数:416被引量:4,787H指数:40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研究主题:煤 煤层气 瓦斯 变压吸附 甲烷
张代钧
作品数:206被引量:1,081H指数:18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研究主题:煤 厌氧氨氧化 活性污泥 反硝化 生物脱氮
琚宜文
作品数:151被引量:1,860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煤层气 构造煤 页岩气 煤储层 煤岩
侯泉林
作品数:148被引量:2,609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煤层气 铂族元素 构造煤 西昆仑 煤储层
李小诗
作品数:24被引量:29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构造煤 煤层气 大分子结构 煤岩 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