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篇“ 大亚细亚主义“的相关文章
小寺谦吉“亚细亚主义”思想考辨
2024年
一战前后,小寺谦吉的“亚细亚主义”代表着日本亚洲主义的新发展,他以“人种论”为立论基础,对当时中国现状进行批判,最终提出“中国保全改造论”。然而,经过史料核查与对比,便可发现小寺谦吉对近代东亚国际形势的观察、中国现状的论断、中国未来的判断均存在立论依据错误的问题,如夸黄白人种的对立、忽视中国历史的进步性、刻意放中国的个别社会问题等,他的“亚细亚主义”不是真正的亚洲同盟论,而是打着“保全”和“改造”的幌子,对中国进行分割、吞并,其本质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潘妍
关键词:大亚细亚主义亚洲主义
小寺谦吉的亚细亚主义辨析——以对华观为切入点被引量:1
2016年
小寺谦吉基于一战期间"中国病入膏肓观",对华既提倡"中日提携论"与"中国保全论",又鼓吹"侵略自卫论"与"外藩放弃论";对欧美既高唱"东西文明对抗论",又主张"国际协调论"。小寺谦吉本身并未突破脱亚入欧战略,其亚洲主义深度融入了一战期间日本的对华政策,并被此后的币原外交与日本军部法西斯各取所需加以承用。
王美平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主义
试析日本亚细亚主义与九一八事变的关系
2014年
一、序言中国和日本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人民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但到了近代,当中国逐步衰落后,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却成了侵略中国的元凶之一。日本长达五十年的侵华,将中国的一些地区沦为其的殖民地和占领区。
杨宗鸣
关键词:侵略行为物产资源侵华战争
亚细亚主义与“东亚战争”——以《艺文》第2卷第6号解说为中心
2008年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来,一直对殖民地人民采取高压政策,同时也对有正义感的日本人下毒手。随着侵略战争的逐步陷入泥潭,日本关东军推出思想战原理,以亚细亚主义来诠释"东亚战争",借以麻痹和控制生活在"满洲"的各族人们对其侵略行径的反抗。
刘春英
关键词:大亚细亚主义
从“合邦”、“一体”到“亚细亚主义”——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形态被引量:7
2005年
东合邦”、“亚细亚一体”、“亚细亚主义”是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与武力犯华论相反相成,形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软硬两种理论形态,其实质都是并吞中国。其中,樽井藤吉的“东合邦论”主张以日本为盟主在东亚建立“东国”,其用心就是要中国成为日本的附属国。而小寺谦吉的长达12 0 0多页的《亚细亚主义论》则集亚细亚理论之成,其核心是要中国放弃主权,任由日本来“改造”中国,最终是日本独霸中国和亚洲。“亚细亚主义”实际上等于“日本主义”。
王向远
关键词:大亚细亚主义
日本亚细亚主义探析——兼与盛邦和先生商榷被引量:24
2004年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 ,亚细亚主义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将亚细亚主义与日本幕末时期的“攘夷”论和明治维新后的“兴亚”论联系起来 ,以证明其“含有一定的客观历史进步因素” ,是不恰当的。亚细亚主义乃是萌生与形成于甲午战争之后 ,是日本走向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 ,是指导其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与西方列强争衡策略或手段的侵略理论。
戚其章
关键词:大亚细亚主义外交关系明治维新帝国主义
关于孙文在北上途中所发表之言论——以所谓“亚细亚主义”讲演为中心
一、开头的话一九八五年三月十六日,东京《朝日新闻》报道,因向中国输出的卡车数量剧增而感人手不足的汽车产商(五十铃汽车公司)把眼睛盯到了国营铁路的剩餘人员身上,请求从国营铁路调入量人
野泽丰
关键词:废除不平等条约移民法大亚细亚主义
文献传递
亚细亚主义导论
宣传亚洲有色人种的“团结”及“中日合作”。
张鲁山著
关键词:政论民国
亚细亚主义之研究
宣传孙中山遗教。分亚细亚主义之研究、时事问答、复谋青年书等3部分。
方济生著
关键词:孙中山
亚细亚主义的真谛
以孙中山1924年11月28日在日本神户发表亚西亚主义的演说及当时有关演说依据,分析亚西亚主义的由来及理论基础,批驳投降派对孙中山亚西亚主义的歪曲,指出日本首相近卫所主张的“东亚新秩序”的实质。
陆起编著

相关作者

孙江
作品数:1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亚洲主义 亚细亚主义 民族主义 主义话语 中日关系
吴汉全
作品数:93被引量:22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唯物史观 中国现代学术 开创者
杨宗鸣
作品数:27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台世界》杂志社
研究主题:光绪 兰台 九一八事变 《盛京时报》 横滨正金银行
邹国振
作品数:27被引量:200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金融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师 影响因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徐芳维
作品数:9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建设 辩证思考 价格竞争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