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6篇“ 多粘菌素“的相关文章
- 异甘草素作为多粘菌素增效剂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异甘草素作为多粘菌素增效剂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异甘草素联合多粘菌素发现,其在体内体外抑制沙门菌上均有较好的作用。异甘草素成分安全,其能够与多粘菌素实现良好的协同增效效果,可以显著降低多粘菌...
- 孙坚任昊梁玉娇李泽淼刁秋月
- 一种多粘菌素B特异性降解酶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粘菌素B特异性降解酶及其应用。多粘菌素B特异性降解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一些实例的多粘菌素B特异性降解酶,能够选择性降解多粘菌素B1‑1与多粘菌素B3,且不影响...
- 伍道聪张海珍侯旭峰陈鑫威杨正根陈校园
- 多粘菌素类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多粘菌素类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如式(Ⅳ)所示;R<SUB>1</SUB>为(CH<SUB>3</SUB>)<SUB>2</SUB>CH或CH<SUB>3</SUB>CH<SU...
- 余利岩王浩张冉胡辛欣方晓梅王秀坤李鑫鑫柏菁璘赵莉莉游雪甫刘红宇苏静
- 盐酸决奈达隆作为多粘菌素增效剂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盐酸决奈达隆在制备多粘菌素增效剂中的应用,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生长曲线试验、杀菌曲线试验证实了盐酸决奈达隆与粘菌素具有良好的体外协同抗菌效果;通过等温滴定量热试验确证了盐酸决奈达隆可通过结合心磷脂和磷...
- 邱家章刘洪涛刘智营邓旭明王建锋
- 一种多粘菌素B功能化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纳米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粘菌素B功能化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纳米探针包括磁性纳米粒子和长余辉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和长余辉纳米粒子表面分别修饰有多粘菌素B,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多粘菌素B修饰长...
- 李娟康月茜程伟陈锐任文龙
- 厚朴酚与多粘菌素联用在制备抗沙门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厚朴酚作为多粘菌素增效剂在抑制沙门菌中的应用。本申请发现厚朴酚联合多粘菌素对沙门菌在体外和体内实验都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与传统抗生素与抗生素联合杀死沙门菌相比,植物来源的厚朴酚与多粘菌素...
- 孙坚刁秋月任昊钟子星梁玉娇李泽淼
- 系统评价多粘菌素B致成人重症感染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 2025年
- 目的:系统评价多粘菌素B致成人重症感染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在2000年1月至2024年2月公开收录的多粘菌素B致成人患者发生AKI的临床研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2215例患者。经统计学检验显示,多粘菌素B致AKI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2,95%CI:1.01~1.03)、入住ICU(OR=2.17,95%CI:1.49~3.15)、恶性肿瘤(OR=4.97,95%CI:1.69~14.67)、低蛋白血症(OR=4.69,95%CI:1.95~11.29)、万古霉素(OR=1.93,95%CI:1.52~2.44)、血管活性药物(OR=2.06,95%CI:1.59~2.67)、髓袢利尿剂(OR=1.30,95%CI:1.01~1.67)、多粘菌素B日剂量(OR=1.59,95%CI:1.27~2.00)。结论:老年人、入住ICU、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联用万古霉素、血管活性药物、髓袢利尿剂和日剂量(>150 mg)的患者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
- 谭瑞娟马红芳张晓燕王立丹陈赫军张媛媛孟佳野雪静杜梅
- 关键词:多粘菌素B急性肾损伤肾毒性重症感染患者META分析
- 冬凌草甲素作为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增效剂及其在制备抗沙门氏菌药物中的用途
- 本发明属于细菌感染及药物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冬凌草甲素联合增效多粘菌素抗沙门氏菌效果中的能力。本发明通过冬凌草甲素与多粘菌素在巨噬细胞胞内环境模拟培养基中联合抗沙门氏菌验证了:冬凌草甲素对多粘菌素抑制沙门氏菌能力的显著增...
- 孙坚任昊李泽淼刁秋月梁玉娇
- 南京某医院2013~2021年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性及耐药机制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南京某医院2013~2021年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对多粘菌素的敏感性,并解析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3~2021年的CREC菌株,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估其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性。对于多粘菌素B不敏感的菌株,提取细菌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多粘菌素耐药基因的分布,并对与多粘菌素耐药相关的基因mgrB、phoP、phoQ、pmrB和pmrA基因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基因突变与多粘菌素B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00株CREC菌株中,23株细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其中12株携带mcr-1基因。在其余的11株细菌中,所有细菌均存在pmrA和pmrB基因的突变,分别以Ser29Gly和Asp283Gly突变为主,8株细菌同时存在phoP基因的突变,突变类型均为Ile44Leu,两株细菌同时存在phoP、phoQ、pmrB和pmrA 4个基因的突变。结论在CREC菌株中,mcr基因的存在以及mgrB、phoP、phoQ、pmrB和pmrA基因的突变对多粘菌素的MIC值有显著影响。
- 谢晖曹小利高硕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敏感性
- 硫唑烷基脲类化合物和多粘菌素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沙门氏菌感染药物上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硫唑烷基脲类化合物和多粘菌素的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沙门氏菌感染药物上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硫唑烷基脲类化合物与多粘菌素联用后的杀菌曲线发现,24h载菌量相对于单药下降超过100倍,展现出硫唑烷...
- 孙坚汤日元任昊梁玉娇刁秋月李泽淼
相关作者
- 邓旭明

- 作品数:423被引量:1,01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制剂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感染 酶抑制剂
- 王建锋

- 作品数:111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抑制剂 沙门氏菌感染 酶抑制剂 沙门氏菌 感染药物
- 田国宝

- 作品数:62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耐药基因 动物源细菌 细菌 引物 多粘菌素
- 沈建忠

- 作品数:807被引量:2,337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半抗原 载体蛋白 人工抗原 免疫动物 单克隆抗体
- 王睿

- 作品数:1,121被引量:5,629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抗菌药物 药代动力学 抗生素后效应 加替沙星 铜绿假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