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2篇“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相关文章
MRI对肾细胞癌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结合2019版Bosniak分级,分析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和瘤(cystic nephroma,CN)的MRI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24例MCRCC和16例CN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对两组样本进行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影像特征,并对病变进行Bosniak分级。结果24例MCRCC病变大部分外凸生长,壁及分隔不规则增厚,平均厚度为(3.87±1.41)mm,12例伴有附壁结节,平均结节直径为(8.47±1.31)mm,皮质期明显强化。CN病变的壁及分隔厚度较薄且均匀,均值为(2.17±0.63)mm,只有3例可见附壁结节。MCRCC和CN在患病年龄、病变是否外凸生长、壁及分隔厚度和附壁结节大小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壁及分隔厚度大于3.25 mm,附壁结节直径大于3.7 mm时,可作为诊断MCRCC的最佳临界值。结论MRI对MCRCC和CN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壁及分隔厚度和附壁结节的大小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葛晓雪韩婷婷樊晓雪于兵
关键词: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囊性肾瘤磁共振成像BOSNIAK分级
肾细胞癌的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MCRCC)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8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的特点。结果男19例,女9例,年龄30~65(44±2.5)岁,所有患者均无典型肿瘤的表现。Bosniak分级:III级22例,IV级6例。术后病理提示18例MCRCC患者表达CD10,15例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20例表达上皮膜抗原EMA。结论MCRCC是一种病理分期早、预后良好的疾病,掌握病理学特点,减少误诊。
刘春霞
肾细胞癌诊治分析(附21例报告)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7月收治21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13例行根治切除术,8例行保留单位手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细胞癌。19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0.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肿瘤,预后良好;无特殊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osniak分类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保留单位手术是的首选治疗方式。
方林
关键词: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细胞癌12例CT及MRI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研究肾细胞癌(MCRCC)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为提高MCRCC的术前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CRCC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及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1)病灶均位于皮质内由腔和分隔构成,为圆形或类圆形向表面隆起或突入窦,边界较清楚伴轮廓改变;(2)病灶壁及间隔薄而清晰,形态规则,少见强化且无明显实结节;(3)CT平扫病灶呈液低密度,可见稍高于水样密度影,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壁及分隔呈轻中度进行延迟强化;(4)MRI腔边界清晰T1WI呈低信号、T2WI壁呈高信号,分泌期壁、间隔强化最明显。结论 CT和MRI对肾细胞癌的正确诊断有显著优越
王照银
关键词:多房囊性肾细胞癌CTMRI
肾细胞癌12例CT影像特征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MCRCC)的CT影像特征,为术前诊断提供影像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2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物周围脂肪间隙情况、壁、分隔、结节、钙化及强化方式等。结果 8例壁菲薄,4例近实质侧壁毛糙,12例病灶周围脂肪间隙清晰,肿瘤间隔菲薄型(<1 mm)3例,间隔毛糙且不均匀增厚型(≥1 mm)9例,3例含壁结节,壁结节较小且均≤5 mm,动态增强菲薄型间隔渐进中度强化,壁结节呈快进快出型强化,不均匀增厚间隔呈中度渐进强化或快进快出型强化,2例增厚壁可见新月形钙化,1例增厚间隔可见毛糙线样钙化。结论 MCRCC具有一定的特征,根据肿瘤周围脂肪间隙情况、壁情况、间隔形态及强化方式、钙化等特征,数MCRCC术前可以确诊。
闫明辉王君广黄宗张
肾细胞癌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关系的研究
2017年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CRCC)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特点的关系,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4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及病理学的特点,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诊断18例,坏死3例,复杂肿3例;行部分切除术18例,根治切除术6例,术后病理20例提示MCRCC,4例提示透明细胞合并MCRCC,术后随访14-120个月,平均36个月,均未见明确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MCRCC是一种病因不明、恶程度低、预后良好的疾患,提高影像学检查技术并结合病理学特点,能有效提高术前确诊率.
刘静李玲李莹莹张婷婷刘鹏
关键词:肾肿瘤
肾细胞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共纳入6例MCRCC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采集其病理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包括大体观、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无特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有时可见壁钙化。大体观:肿瘤中心位于皮质,边界清,壁直径大小不等,内涵浆液和透明液体。光镜观察:肿瘤内壁被覆薄层透明细胞,胞浆丰富,透明,核小(Fuhrman核级为I级),壁中可见腺泡状透明细胞巢,其中可见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及慢炎症。免疫组化:透明细胞Ckpan、Vim、CD10及RCC均阳,CD68阴,Ki-67低表达。结论 MCRCC是一种预后极好的恶肿瘤,其病理表现易与透明细胞变、瘤、单纯肿、混淆。
史琼琼陈奎生
关键词:肾脏肿瘤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肾细胞癌诊治体会(附14例报告)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加深对肾细胞癌(MCRCC)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14例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本研究共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31~75岁。7例术前术后均诊断,5例行部分切除术,2例行根治切除。2例术前诊断为复杂肿,行去顶减压术后病理结果为透明细胞,1例术前诊断为双下极,术后病理结果为左透明细胞伴局部透明细胞,右透明细胞;1例术前诊断为左肿,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瘤,1例术前诊断,术后病理结果为肿;1例术前诊断为双侧伴部分壁钙化,术后病理为双侧伴左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双侧伴右下极占位,术后病理结果为右下极占位为乳头状肾细胞癌伴有透明细胞;14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MCRCC术前影像学容易误诊,最好的选择是保留单位手术,以尽量保留功能以改善整体预后。
武有志王建文康宁邢念增
关键词:囊性肾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MSCT表现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MSCT影像学特征。结果15例肾细胞癌均为单侧单发,直径2.8~12.1 cm。 MSCT扫描病变显示为边界清楚的病变,5例分隔纤细,内伴壁结节,中度强化;10例内分隔及壁厚薄不均,增强后呈快进快出特点。结论 MSCT能准确显示肾细胞癌的形态学特征,对其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息。
黄桦马继超殷小平刘笑非王亚楠
关键词:肾肿瘤
肾细胞癌26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4年2月收治2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行开放手术4例,其中因术中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2例,微创手术22例,其中腹腔镜手术4例,后腹腔镜手术17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例;保留单位手术14例,根治切除术12例。26例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细胞癌,26例均获随访,随访12~82个月,平均43.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细胞癌是一种恶程度低的肿瘤,预后良好。影像学检查对其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治疗为的首选治疗方式。
赵超飞陈路遥罗国雄李世超王雷孟庆禹姚远新高宇张瑜马鑫
关键词:肾肿瘤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相关作者

龚侃
作品数:113被引量:586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肾癌 肾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VHL基因 肾细胞
丁建国
作品数:56被引量:84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螺旋CT 影像学表现
周康荣
作品数:472被引量:5,798H指数:4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CT 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螺旋CT CT诊断
周建军
作品数:150被引量:1,593H指数:2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肾肿瘤 病理基础
李宁忱
作品数:157被引量:914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膀胱癌 前列腺癌 肾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