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3篇“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章
多发性脑梗死合并EDTA依赖血小板减少症1例报道
2024年
多发性脑梗死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节区的缺血梗死,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剧,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一般好发于50~60岁人群,男多于女,且其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逐年递增,临床上通常需要抗栓、抗PLT聚集等治疗预防再卒中。由国际标准化委员会认定适用于PLT的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 2),也能诱导PLT聚集,使血液分析仪无法正确识别PLT,从而出现PLT假减低的现象。乙二胺四乙酸依赖PLT减少症(EDTA-PTCP)在各种抗凝相关的PLT聚集中最为常见,据报道,EDTA-PTCP发病率为0.07%~0.21%[1]。多发性脑梗死合并EDTA-PTCP极少见,若不能及时发现,将延误临床治疗,增加致残率甚至致死率。本文总结1例多发性脑梗死合并EDTA-PTCP患者的诊治经过,现报道如下。
许丽丽陈奇王琳琳颜宇飞
关键词: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血液分析仪基底节区致死率
对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对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5、10 d的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治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5、10 d的BI评分分别为(66.3±10.55)、(72.2±7.59)分,高于对照组的(61.1±12.29)、(68.7±7.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来说,采取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故值得推广。
徐珂
关键词:丁苯酞硫酸氢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丁苯酞配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用于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价值及对NIHSSS评分的影响
2021年
探析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治疗价值及对NIHSSS评分的影响。方法:收治我院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0例,参照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测试组20例:予以患者丁苯酞配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用进行干预。结果:测试组治疗有效度90.00%,较参照组60.00%高,(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S评分互比,差距小(P>0.05);治疗后,测试组NIHSSS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丁苯酞配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用于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价值较高,还可改善NIHSSS评分,值得推广。
王真真
关键词:硫酸氢氯吡格雷丁苯酞
多发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的教学体会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应用丁苯酞于多发性脑梗死的教学体会。方法选择某学校临床医学院的学生一共28名,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学生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名。给对照组学生讲授多发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给观察组授课采用改进的方法。结果比较两组学生成绩,观察组学生平均分为(90.13±3.84)分,对照组学生平均分为(73.74±6.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病例患者的用药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2)。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入一些趣味的、与实际联系更紧密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他们提升更快。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创新,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
任兰惠
关键词: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丁苯酞教学体会
Hcy联合hs-CRP检测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采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采血检测。对比两组Hcy、hs-CRP、脂蛋白a[Lp(a)]、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观察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析Hcy、hs-CRP与MMSE的相关。结果观察组Hcy、hs-CRP、Lp(a)、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为(20.3±2.7)分,对照组为(27.7±0.3)分,相关分析显示,Hcy、hs-CRP与MMSE均呈负相关(r=-0.554,-0.624,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应用Hcy与hs-CRP联合检测,作用十分显著,且Hcy、hs-CRP与MMSE呈负相关
李德欣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序贯疗法结合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效果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序贯疗法结合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11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进行阿加曲班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血流速度恢复情况及对肝肾功能、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残障程度改良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颅内段血管基底动脉(BA)、大中动脉(MCA)、大前动脉(ACA)收缩期最大血流流速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BA、MCA、AC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阿加曲班序贯疗法结合红花黄色素可有效治疗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状态,促进组织血液供应。
王洪娇周洁信母玉元刘洋谭辰熙孟鑫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多发性脑梗死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急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在常规急梗基础治疗上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患者则在基础治疗上服用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多发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徐亮
关键词:丁苯酞硫酸氢氯吡格雷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领域损害的特点,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及数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选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明...
崔恩秀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病理机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梗死部位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FDP及血清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I>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多发性脑梗死患者30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浆I>D、FDP及血清hs-CRP水平,计算阳率。结果观察组的血浆D-D(0.98±1.32mg/L)、FDP(4.79±1.58g/L)及血清hs-CRP水平(48.65±6.42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阳率与单项检测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血浆I>D、FDP及血清hs-CRP检测能有效诊断多发性脑梗死,联合检测有利于阳率的提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李杰
关键词: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FDP血清HS-CRP
前列地尔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146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均被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观察两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24.09±3.88)分、(22.41±4.06)分]比治疗前明显升高,NIHSS评分[(3.67±1.39)分、(4.35±1.62)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7.241、21.095、6.017、14.17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556、2.728,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11.80±3.65) mPa/s、(10.90±2.05) mPa/s、(1.90±0.48) mPa/s、(12.64±3.53) mm/h、(5.05±1.28)、(5.74±1.20)、(56.92±13.49)%、(2.97±0.55) g/L、(17.37±3.87)mPa/s、(12.86±2.64) mPa/s、(2.16±0.58)mPa/s、(19.70±4.26)mm/h、(6.48±1.79)、(6.80±1.73)、(62.88±13.74)%、(3.52±0.64) g/L]均比治疗前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0.78±0.15)、(0.68±0.12)]上升(=24.497、15.398、16.814、24.146、14.709、8.558、10.940、46.550、11.591、10.895、13.755、13.791、6.971、5.140、4.782、4.592、9.35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大(t=8.949、5.032、2.960、10.936、5.585、4.424、4.330、2.643、5.582,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评分[(1.14±0.35)分、(1.64±0.45)分、(2.07±0.29)分、(1.30±0.37)分、(1.85±0.60)分、(2.66±0.38)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t=5.818、1
曹正松
关键词:脑梗塞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血液流变学

相关作者

刘文康
作品数:65被引量:236H指数:8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HPV16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宫颈癌细胞 E6
李玲
作品数:50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D-二聚体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药敏试验
白小渭
作品数:5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超敏C反应蛋白 FDP D-二聚体 血清HS-CRP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王俊燕
作品数:9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主题:超敏C反应蛋白 FDP D-二聚体 血清HS-CRP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李娜
作品数:46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血管性痴呆 疗效 神经肌肉电刺激 内生真菌 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