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666篇“ 外国文学研究“的相关文章
- 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意识”与“中国文学意识”
- 2025年
- 我国自晚清以来的外国文学译介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和知识建构的特点而自成体系。这种“自成体系”的外国文学研究有其历史发展逻辑和价值意义,但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理论原创性不足、中国特色不够鲜明。中国外国文学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就是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的。
- 查明建
-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文学意识学术创新外国文学译介知识建构晚清以来
- 论外国文学研究的诞生及其中国主体意识
- 2025年
- 中国古代就与印度及东亚国家有着频繁的交往,由于没有民族平等的观念而没有产生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是在五四文学革命之后诞生的,然而其浓重的反传统与西化色彩遮蔽了中国的主体意识,不过深入研究还是能够发现其中的中国主体意识,因为反传统与西化的动因来自传统的振兴家国社稷的使命感。正是这种感时忧国的使命感,潜在地变异着外国文学研究的方向,使中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而苏联建设成功之际整体性地向左转。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后,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中国主体意识则成为自觉的努力追求。聂珍钊教授创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者在中国的主体意识觉醒之后自觉进行的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当然,增强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中国主体意识并非主体吃掉客体的非此即彼,而是互为主体的民族平等相待。
- 高旭东
-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
- 从理论修正到理论原创:谈外国文学研究的知识体系建构
- 2025年
- 在中国进行外国文学研究的知识体系建构,不仅需要本土意识,争取通过研究,来推动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且需要国际前沿意识,力求在国际上增强中国学者的话语权。就外国文论而言,由于各国文学具有某种程度的相通性,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文论往往能推动不同国家的文学研究。中国学者需要以很强的文化自信和自主意识,不仅在国际前沿审视、修正和发展外国权威学者提出的理论,而且要争取原创具有引领性的理论,以扩大中国学者外国文论研究的世界影响力,并推动中外文学的共同发展。
- 申丹
-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西方文论理论原创
- 外国文学研究中历史意识的若干层面——从普鲁茨科夫的《俄国文学史》谈起
- 2025年
-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意识,不仅体现在发现与揭示文学作品及一切文学现象的历史内涵和历史价值,还应当在研究中强化民族历史意识、思想史—文化史意识、文学史意识和文学批评史意识。俄国文学史专家普鲁茨科夫主编的四卷本《俄国文学史》正是这样渗透着全方位、多层面的历史意识。普鲁茨科夫高度重视民族生活,特别是民族精神生活对文学发展的历史制约性,密切关注各种文学现象背后所体现的思想文化资源,聚焦于文学现象与整个文学发展进程中其他相关现象的历史联接和传承关系,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俄国文学批评传统。同时,《俄国文学史》又较好地实现了历史意识与审美意识、历史的批评与美学的批评的彼此融合。
- 汪介之
- 关键词:历史意识民族历史思想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 外国文学研究丛书 E.M.福斯特作品中的生态共同体书写
- 本书聚焦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作品中的生态书写,深入考察其生态书写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思想,在细读福斯特文本、观照其生态思想发展的基础上,用“生态共同体”(ecocommunity)这一关键词概括福斯特的生态观。书稿主要...
- 程孟利作
- 新质生产力与外国文学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新质生产力通常被视为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如果从“态”的维度看,新质生产力似乎与外国文学研究关系不大,最多涉及研究手段的技术等问题。然而,如果从“质”来看,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实是对传统研究方法和理念的更新,不只以意义的确定或文本意义再生机制研究为目的,而是以释放意义为根本。
- 张杰
-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
- 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评《桑塔格与中国》
- 2024年
- 西方文论统领现当代文学批评领域日久,较少有学者用中国文论来解读外国文学作品。2023年底,郝桂莲教授的《桑塔格与中国》出版,深度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艺理论,这种文学批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看到书名,读者或许期待书中内容是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对中国风物的书写,或是中国读者对桑塔格的接受,但作者实际谈论的是桑塔格美学的精神实质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对话。随着作者思维的发散与勾连,读者能够看到以桑塔格为媒介,中西方文艺理论产生了广阔而深刻的交融。更为重要的是,作者通过此书重新彰显了被西方文论遮蔽的中国文论话语模式,为外国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崔潇月
- 关键词:西方文艺理论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论话语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作品
- 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立场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 2024年
- 外国文学研究不仅需要中国立场,而且更需要基于中国立场的自主知识体系的积极建构。没有基础性、标识性的中国概念作基础,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就失去了目标和意义。中国古代有无悲剧的百年争论,既说明建构中国悲剧概念的不易,又折射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 李伟昉
-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莎士比亚中国立场中国悲剧
- 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联性
- 2024年
- 我们如今倡导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主要是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的。那么,外国文学研究又能怎样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呢?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家对社会转型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质疑,甚至提出了对策。这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有借鉴意义的。对于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我们来说,必须重视文学艺术才能抵达的情感结构,即流动中的社会体验,否则很可能重蹈西式现代化的覆辙。那么,情感结构/社会体验怎样才能转化为知识呢?以笔者愚见,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重视文学艺术为我们带来的共情,二是要着眼于隐喻系统的构建。
- 殷企平
-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共情隐喻系统
- 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意识”与“中国文学意识”被引量:1
- 2024年
- 我国自晚清以来的外国文学译介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和知识建构的特点而自成体系。这种“自成体系”的外国文学研究有其历史发展逻辑和价值意义,但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理论原创性不足、中国特色不鲜明。中国外国文学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提出,就是针对这两个问题,实现两个目标:一、突破学徒状态,主动作为,从“自成”转向“自主”,从“自在”走向“自为”,以原创性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体现中国的学术贡献;二是基于中国立场,以中国文学为出发点来研究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需要增强学术创新意识和中国文学意识。比较文学方法的自觉运用,可将这两个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助于新课题的发现和新理论方法的发明创造,又可增强对中国问题的现实关怀,彰显中国文学的世界性意义。
- 查明建
-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
相关作者
- 汪介之

- 作品数:101被引量:18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俄罗斯文学 帕斯捷尔纳克 20世纪俄罗斯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日瓦戈医生》
- 王艳芳

- 作品数:35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 外国文学研究 汉语教学 外国文学
- 杨金才

- 作品数:161被引量:1,209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麦尔维尔 英文 小说 外国文学 记忆
- 宋德发

- 作品数:130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研究主题:普希金 厄普代克 比较文学 长篇小说 笔下
- 温华

- 作品数:16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格雷厄姆·格林 外国文学研究 战争叙事 话语转型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