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1篇“ 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文章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2019-01—2022-12收治的12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61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B组60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指标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5.11±0.89)h,短于B组的(6.03±0.73)h,术中出血量(37.21±4.27)mL,少于B组的(39.82±4.41)mL,48 h血肿清除率(90.06±3.44)%,大于B组的(88.69±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78、3.299、2.017,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98.36%(60/61),高于B组的86.67%(52/60)(χ^(2)=4.460,P=0.035);术后3 d,2组患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A组低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高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可更有效促进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及临床疗效,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 罗铸李伦走黄章峰李科良张传东
- 关键词: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清除术神经功能损伤
- 神经内镜手术与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
- 2024年
-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手术治疗的100例原发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观察组),50例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97.0±3.5)%vs.(96.1±3.6)%;P=0.195],但是观察组手术时间[(73.36±14.41)min vs.(87.88±22.47)min;P<0.001]和术中出血量[(31.30±8.62)ml vs.(65.60±13.65)ml;P<0.001]明显减少。术前,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8.94±5.45)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4.02±0.92)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7.64±5.60)分、(4.08±0.83)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9.92±4.51)分]和mRS评分[(2.28±1.0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NIHSS评分[(11.92±4.84)分]和mRS评分[(2.96±0.9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观察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自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神经内镜手术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但是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 唐清明侯黎明汪棋笙李华国
-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基底节区血肿神经内镜手术显微手术疗效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基底节出血的运用效果观察
- 2023年
- 观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基底节出血的运用效果。方法 本文纳入对象为我院2021.01-2023.01期间收治的基底节出血患者,共有78例。根据双色球法分为参照、实践2组,39例/组,手术治疗方法依次为经颞叶上回入路、经外侧裂-岛叶入路。评析指标: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状况、手术指标、血肿清除比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前,2组的神经功能状况对比未见差异(P>0.05)。经治疗后,实践组的神经功能状况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可见差异;实践组的手术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对比可见差异;实践组的血肿清除比例高于参照组(P<0.05),对比可见差异;实践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可见差异。结论 在为基底节出血患者治疗时,选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开展手术能够减少神经功能损害,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比例,减少并发症情况,值得借鉴。
- 刘亚林袁华曦
- 关键词:基底节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 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3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173例,常规组行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研究组在显微镜下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血肿体积、CRRCAE评分、B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92.49%高于常规组的8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6,P<0.05)。脑水肿体积的组间、组内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脑水肿体积较术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CAE、BI评分的组间、组内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的CRRCAE、BI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09%低于对照组的2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区HICH患者,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脑水肿体积,促进语言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减少颅内再出血和术后并发症。
- 武明明尤占彪武曰才高海军王赵辉
- 关键词:显微镜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分为A组(56例)和B组(59例),A组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B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指标、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神经递质水平、死亡率、偏瘫侧肌力和失语好转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病人预后。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缩短,去骨瓣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6个月内偏瘫侧肌力好转率、失语好转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A组GOS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相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预后更好。
- 王斌张明森马一鸣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外侧裂-岛叶入路基底节区
- 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8例侵袭性丘脑海绵状血管瘤报道
- 2022年
- 目的探讨侵袭性丘脑海绵状血管瘤(CMs)的外科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20年6月共收治8例侵袭性丘脑CMs患者,患者均在第2次破裂出血后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手术切除病变,术后随访8个月~10年,回顾性分析该8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8例患者的病变均靠近丘脑外侧部,术中均全切病变;术后24 h内1例下肢肌力提升至2级、2例下肢肌力提升至1级;术后6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3分5例,4分3例;随访(49.7±37.8)个月内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再次破裂出血的侵袭性丘脑外侧部CMs,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安全有效。
- 刘海兵洪景芳薛亮黄永添魏梁锋王守森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丘脑侵袭性外侧裂-岛叶入路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在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清除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血肿清除率> 95%16例,85%~95%3例,80%~85%1例,无再出血病例。随访6~24个月,Karnofsky评分10~20分2例,30~50分4例,60~80分11例,90~100分3例。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清除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及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值得推广。
- 洪雷金曙光沈浩员卓挺张泽寰黄昊
- 关键词:外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安全性研究
- 2021年
- 分析研究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医院所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开颅骨瓣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临床效果相对显著,且对患者所造成的创口较小,更易于恢复。并且此手术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改善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 齐涛
- 关键词: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性
- 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比较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8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观察组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GC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7 d、14 d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8 d、术后3个月、6个月时MBI指数评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并发症更少,具有更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高登科黄惠勇杨修
- 关键词:小骨窗基底节区脑出血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价值评估
- 2021年
- 目的:评价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软通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手术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于汉昌
- 关键词:显微手术基底节区脑出血
相关作者
- 阮善平

- 作品数:78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 研究主题:重型颅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 手术治疗 前循环 神经电生理监测
- 刘海兵

- 作品数:10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血肿 基底核区 显微镜 基底节区 昏迷
- 周新民

- 作品数:90被引量:287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脑血管痉挛 颅内动脉瘤 动脉内灌注 动脉瘤 颅脑损伤
- 王剑峰

- 作品数:35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电生理监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MIR TP53 恶性脑膜瘤
- 侯勇

- 作品数:66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 研究主题:重型颅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 手术治疗 神经电生理监测 微血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