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2篇“ 夏目漱石“的相关文章
夏目漱石《草枕》的空间叙事及美学特色
2025年
夏目漱石中篇散文体小说《草枕》以美为主题,小说深受日本读者的喜爱与推崇,极具赏析研究价值。从心理空间、地理空间、文本空间三个维度入手,深入剖析作品《草枕》的空间叙事,不难发现作家夏目漱石对上述三大空间叙事手法进行了充分融合,对主人公寻找“非人情”之旅进行充分铺展,将人物那美作为美学的表达载体,从而展现出极强的美学思想与美学伦理,体现出独特的美学特色。重点从空间叙事及美学特色两大维度对小说进行分析。
陈怀志
关键词:夏目漱石空间叙事美学特色
夏目漱石后期文学“神经衰弱”的身心表象与时代隐喻
2025年
后期文学在表现神经衰弱症方面较前期作品更具现代风格,细腻地勾勒出人物对声音、气味、色彩等外界刺激异常敏感,表现出失眠多梦、体能衰弱等身体表象。文中还以微妙的方式显示该类病患者存在多疑妄想、抑郁孤僻、意志消沉等诸种精神现象,书写出“神经衰弱”这一流行性身心疾患。并且,其前后期文学对于书写该病症的形成背景差异明显。“日俄战争”是其背后隐含意识形态产生明显转向的重要因素。后期文学显示持有该病患的知识分子由于身处日本帝国主义经济发展背景下,开始思考信仰、自我存在等层面的问题。其后期文学暗示“神经衰弱”这一病患正是日本近代社会走向帝国主义经济道路而产生病患的隐喻表征。
陈雪
关键词:神经衰弱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看西式现代化的困境
2025年
夏目漱石首部新闻小说《虞美人草》问世后引发了诸多争议。以往研究多聚焦其“劝善惩恶”的伦理观,认为作品不够具有现代性。本文深入分析了《虞美人草》中折射出的现实关怀,即探讨“西式现代化”是否为最好的现代化路径。通过将夏目漱石的文明批评与他熟悉的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进行对比,发现夏目漱石因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明治时代“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进行了透彻的批判。研究结论认为,夏目漱石通过《虞美人草》的文本,对西式现代化路径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强调了现代化过程必须融合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张姝娴段皓宇
关键词:夏目漱石传统伦理伦理困境
虚实时空的反衬化效应——夏目漱石文学中近代“多余人”的梦境叙事
2025年
夏目漱石在小说《三四郎》《从此以后》中通过梦境叙事表现近代“多余人”沉浸于非现实精神世界的状态,梦境的“自我”可谓是其心理现实的映照。梦境叙事中通过心理时空的构筑,展现人物对于绝对境界的向往。两部小说通过梦与现实的交错叙事,生成虚实时空之间的反衬化效应。由于作品蕴含虚实时空的矛盾冲突,从而完整地展示出近代“多余人”的内涵,即面对现实时难以将理想付诸于行动的“妥协性”气质,且对应于“近代性”的文化语境,对时代性主题构建具有重要的叙事效果。
陈雪
关键词: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散文经典 梦十夜
《梦十夜》是日本经典作家夏目漱石的散文精品选,包含《梦十夜》《漫忆》《恺裴尔先生》《奇怪的声音》四个部分。同题篇《梦十夜》是夏目漱石著名的散文诗,被译者李老师誉为鲁迅《野草》的精神源头之一;《漫忆》记录了病中的人生体...
(日)夏目漱石作
夏目漱石的女性观
2024年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夏目漱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夏目漱石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和自我意识强烈的新女性这两大类。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充分体现了其既传统又现代的矛盾女性观。其女性观的传统性主要体现在女性在爱情中居于从属地位、推崇贤妻良母、轻视厌恶女性等方面。夏目漱石的女性观也有现代先进的一面。作为留学英国多年、受过西方现代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他支持女性自由恋爱、勇敢追求爱情,认同男女平等。夏目漱石的女性观一方面受到日本传统女性观以及明治时代大力推进女子教育等时代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出国留学、个人情感等个人经历的影响。
孙苏平陈星彤
关键词:夏目漱石女性形象女性观
夏目漱石散文经典 永日小品
《永日小品》是日本经典作家夏目漱石的散文精品选,包含《文鸟》《永日小品》《伦敦留学日记》三个部分。《文鸟》是夏目漱石著名的散文美篇,短小而隽永;《永日小品》记录了人情往来、家庭生计、读书属文以及疗病养疴等生活的琐末细事,...
(日)夏目漱石作
夏目漱石笔下的日俄战争
2024年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文豪夏目漱石初登文坛,他在自己的几部小说以及演讲、游记中,均提及了日俄战争。在这些作品中,夏目漱石一定程度上反思了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讽刺并反对战争以及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思想,这些都具有积极的反战意义。但应当注意到的是,夏目漱石的反战思想亦有其局限性,他对战争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的认识不够彻底,对战争给他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与伤害缺乏深刻认识,对殖民地人民亦存在深深的歧视与偏见。在军国主义正在扩张的明治时期,作为日本国民作家的夏目漱石,其思想的局限性是应当引起我们警惕的,对其思想中的糟粕部分,我们应予以鉴别并批判。
黎宏博尚一鸥
关键词:夏目漱石日俄战争反战思想
夏目漱石文学中的病态人格描写与“人格主义”
2024年
“人格主义”是以健全、独立的个性追求为宗旨的日本近代文化思潮,适用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文艺学等不同领域。夏目漱石是“人格主义”的探索者、奠基者与建构者。“人格主义”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理论与文明理论中,也体现在其文学创作中,特别是“后期三部曲”中。与日本“白桦派”文学中理想主义的人格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夏目漱石描写的是反面的人格,即自私、阴暗、褊狭、过敏、分裂、变态、猥琐、虚伪、怯懦等不健全的人格。夏目漱石将此作为描写和剖析的对象,旨在反映明治“文明开化”、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时代背景下,普通日本人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型过程中的种种不适、病态、挣扎与扭曲。然而,在赤裸裸的病态人格描写中,却暗含着“人格主义”的正面追求与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通过病态人格的表现可以擢升国民性的批判与疗救。从“人格主义”的角度研究夏目漱石文学,既可以突破纯文学研究的局限,也可以体现夏目漱石文学的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价值。
王瑞方
关键词:人格人格主义病态人格
夏目漱石汉诗中的禅宗审美意蕴呈现及其原因研究
2024年
夏目漱石在创作汉诗时巧妙融入人生品味理念,自然天成禅宗美学意蕴,创造出日本本土化汉诗文的样态,借此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的语境转换。本稿在分析了夏目漱石汉诗文中的禅宗理念基础上,然后以具体示例重点阐释了其汉诗文中所蕴含的“物哀、幽玄”之禅宗意境、“动静”合璧之禅画意境、“道”之禅宗神韵等审美内涵。最后,从夏目漱石深厚的汉文学修养功底、艰辛坎坷的个人经历以及日本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的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夏目漱石汉诗文中所蕴含的禅宗审美思想之来源。
周晓冰
关键词:夏目漱石汉诗文

相关作者

李光贞
作品数:46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夏目漱石 文学 街巷 武装 译介
孙放远
作品数:17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夏目漱石 反讽 文学观 小说 夏目漱石小说
陈雪
作品数:15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研究主题:夏目漱石 自我 夏目漱石小说 隐喻 多余人
高鹏飞
作品数:1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夏目漱石 《梦十夜》 《门》 安部公房 叙事视角
黎跃进
作品数:97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主义 夏目漱石 东方学 文学思潮 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