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4篇“ 复合静脉全麻“的相关文章
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5年
探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静脉全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医院妇科电子系统中选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60人,时间2023.2至2024.2,通过随机法分组,一组30,对照组:常规的静脉全麻,试验组:利用腰硬联合麻醉+静脉全麻技术,分析比较患者麻醉质量、清醒质量、麻醉药物用量、血流动力指标。结果 试验组腹腔镜术后患者清醒质量较优异,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较低;试验组复合麻醉患者麻醉维持药物用量较少,术后清醒、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1;麻醉前2组麻醉质量Ramesay评分比较P>0.05,建立气腹前-停止气腹后5分钟均为试验组得分更高,P<0.01;试验组建立气腹后15-停止后5分钟,MAP指标更稳定,P<0.01(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硬麻醉+静脉全麻2种麻醉技术复合运用,可在小剂量麻醉药物维持下实现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优化麻醉镇静质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
彭红胡林郭钱望江培颜
关键词:静脉全麻腹腔镜手术动脉压麻醉质量
腰硬结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4年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腰硬复合静脉全麻的价值。方法 以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调查样本,以92例为调查样本量,电脑法分组,有插管组、复合组,均有46例,前一组方案为气管插管麻醉,后一组方案为腰硬复合静脉全麻,研究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观察血流动力学,记录麻醉指标,比较清醒质量,统计并发症。结果 气腹前检测心率以及妇科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结果在复合组、插管组中均无差异,P>0.05。气腹15min、停止气腹时检测心率以及妇科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结果均升高,具体数值在复合组低于插管组,即复合组波动较小,P<0.05。丙泊酚用量统计后在复合组低于插管组,清醒和拔管时间统计后在复合组短于插管组,P<0.05。复合组清醒优良层级的患者共有44例,总计优良率为95.65%;插管组清醒优良层级的患者共有37例,总计优良率为80.43%,即清醒优良率结果在复合组高于插管组,P<0.05。复合组共有2例妇科患者存在并发症,总计发生率为4.35%;插管组共有10例妇科患者存在并发症,总计发生率为21.74%,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复合组低于插管组,P<0.05。结论 腰硬复合静脉全麻的方案可以抑制血流动力学波动,提升清醒优良率,有效控制各药物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
刘俊霞
关键词:静脉全麻并发症妇科腹腔镜手术
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2024年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于腹腔镜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接收进行腹腔镜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静脉全麻,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炎性指标、免疫因子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可临床推广应用。
王洪亮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静脉全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血清中枢脑神经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进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静脉全麻,观察组采取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情况、血流动力学、血清S100β、NSE水平、认知功能和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6、2.77、3.08、3.29、9.51,P均<0.05)。在插管时(T0),观察组心率(HR)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t分别=-2.49、2.33,P均<0.05);在T1时,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MAP水平高于对照组(t分别=-8.25、4.42,P均<0.05);在切皮后30 min(T2)时,观察组HR、MAP、氧饱和度(SpO2)低于对照组(t分别=-8.60、-3.65、-2.43,P均<0.05);在术毕进入麻醉监测室15 min(T3)时,观察组HR、SpO2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t分别=-2.24、-2.45、4.63,P均<0.05)。术后12、24 h,观察组血清S100β和NSE水平低于对照组(t分别=-2.24、-2.32、-3.15、-2.14,P均<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0、3.06、3.05、-8.99、-9.49、-8.99,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结论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血清S100β、NSE水平,减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吴炤霖许多嘉袁海军柴华郑平武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静脉全麻
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将84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此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全麻,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插管时、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2组麻醉苏醒后3 h、12 h、24 h时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术后72 h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前30 min、插管时、拔管时2组HR、MAP均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插管时、拔管时HR、MAP较低(P<0.05)。麻醉诱导前30 min、插管时、拔管时2组E、NE水平均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插管时、拔管时E、NE水平较低(P<0.05)。麻醉苏醒后3 h、12 h、24 h,2组VA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2 h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可减轻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且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
郑英迎徐鹏
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静脉全麻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应激反应
单次腰麻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阴茎矫治手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单次腰麻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阴茎矫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行小儿阴茎矫治手术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儿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后实施阴茎矫治手术,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观察组为单次腰麻复合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镇痛效果、不同时间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镇痛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镇痛优良率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P<0.05)。观察组切皮时(T_(1))、手术开始后1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低于对照组,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的24.00%(6/25,P<0.05)。结论:单次腰麻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阴茎矫治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好,对患儿生命体征指标影响小,有利于减少静脉全麻药物用量,提高苏醒质量,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罗文
关键词:生殖器畸形单次腰麻
小儿静脉全麻与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全麻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2023年
探讨小儿静脉全麻和七氟烷吸入复合全麻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80例择期手术患儿为对象,分成对照、研究组,对照组实施静脉全麻方案,研究组实施静脉全麻复合七氟烷麻醉方案,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清醒至意识消失和术后苏醒所需时间较短,心率与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幅度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所有数据和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小儿临床麻醉方案探讨,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全麻方式安全性较高,且麻醉效果确切。
王冬梅
关键词:静脉全麻七氟烷麻醉效果
针灸复合静脉全麻在硬质气管镜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针灸复合静脉全麻在硬质气管镜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4月于江西省胸科医院行硬质气管镜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实验组采用针灸复合静脉全麻。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T0、T1、T4时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T2、T3时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芬太尼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复合静脉全麻在硬质气管镜介入治疗术中能够有效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水平,促使生命体征平稳,并可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且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苏盈笑雷亚婷陈中书
关键词:针灸静脉全麻血流动力学指标
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于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行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平均动脉压(MAP)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清醒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清IgM、IgG和C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麻醉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清醒质量,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王桃赵翠英
静脉全麻与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用于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比较
2022年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与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用于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方法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的脑损伤患者114例,性别不限,年龄44~69岁,BMI 21~25 kg/m^(2),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观察组)和静脉全麻组(对照组),各57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后3 h、6 h、12 h、24 h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MAP、HR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检测患者的NSE、S100B脑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MAP、HR和NSE、S100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术前,其中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用于去骨瓣减压术,镇痛效果优于静脉全麻,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和脑功能的改善。
张杨凤旭东刘慧孔二亮魏海利方玉花
关键词:静脉全麻去骨瓣减压术

相关作者

钟爱彬
作品数:12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罗哌卡因 芬太尼 腹腔镜 超前镇痛 老年患者
缪长虹
作品数:4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硬膜外麻醉 异丙酚 依托咪酯 血液稀释 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
周旭
作品数:20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法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
左毅
作品数:1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
研究主题:复合静脉全麻 胸段硬膜外阻滞 全凭静脉麻醉 食管癌手术患者 食管癌
黄建华
作品数:71被引量:293H指数:9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皮瓣 皮肤缺损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七氟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