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85篇“ 复位法“的相关文章
超声下神经根阻滞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月期间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颈背部松解手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每周3次,共2周。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治疗,神经阻滞每周1次,定点旋转复位每周2次,共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1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83.87%(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中医骨伤的“筋骨同治”理论下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可以在较短治疗周期内降低患者的颈肩部及上肢的疼痛不适,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明确。
吴忌沈海徐章猛徐韬邓乔丹齐路明葛伟韬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梅花针组穴叩刺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梅花针组穴叩刺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肌电图的影响。方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10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组,其中行旋转复位治疗的34例为复位组,行梅花针组穴叩刺治疗的34例为叩刺组,行旋转复位联合梅花针组穴叩刺治疗的35例为联合组。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疾病相关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肌电图指标、颈椎活动度。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组治愈率为80.00%,高于复位组52.94%、叩刺组55.88%(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NDI、VAS评分低于复位组、叩刺组,CASCS评分高于复位组、叩刺组(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正中神经、腋神经的潜伏期均低于复位组、叩刺组,运动传导速度均高于复位组、叩刺组(P<0.05);治疗4周后颈椎侧屈、前屈、后伸活动度高于复位组、叩刺组(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经梅花针组穴叩刺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纠正颈椎功能,恢复颈椎活动度,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提高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雷超阳程坤杜欢欢
关键词:定点旋转复位法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
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改良组行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中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手术前后下肢力线[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外侧后倾角(PA)、内翻角(TPA)、股胫角(FTA)]、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PA、TPA低于常规组(P<0.01);2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改良组HSS评分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改良组伸膝最大角度、屈膝最大角度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提高复位质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下肢力线及膝关节功能。
周金军邓琳翁德雨王梅生谭力陈建军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蛋壳”技术优化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过伸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分析“蛋壳”技术优化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过伸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对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蛋壳”技术优化的PK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术前采用过伸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脊椎结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显著升高(P<0.05),下床活动时间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线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蛋壳”技术优化的PKP联合过伸复位可以缓解OVCF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功能障碍,恢复椎体高度。
王强陈俊缪逸鸣蒋晓伟沈影超江文涛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过伸复位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
外展外旋复位、足蹬对肩关节脱位患者复位成功率与疼痛评分影响对照研究
2025年
探究外展外旋复位、足蹬对肩关节脱位患者复位成功率与疼痛评分影响对照。方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时段我院收治的5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足蹬,观察组接受外旋复位,比较两组患者复位成功率和疼痛评分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复位成功率、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外展外旋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患者可以有效地将脱位的肩关节复位,同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张磊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
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零切开治疗极度失稳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2025年
目的:研究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治疗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内翻畸形率及此技术的应用前景。方: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共98例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41例;年龄2~14(6.24±4.76)岁;左侧48例,右侧5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2 d,其中急诊手术26例。术中先运用杠杆原理,将克氏针钝性插入骨折断端,行经皮撬拨复位。再采用改良带针旋转复位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均做到零切开。采用Flynn评分对术后6个月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进行评价。结果:9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时间6~14(9.82±3.51)个月,骨折断端均骨性愈合,时间6~8(6.72±1.17)周。术后6个月肘关节Flynn功能评分:优95例,良3例。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如肘内翻畸形、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克氏针断裂及排异反应、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Volkmann挛缩和骨化性肌炎。结论:经皮撬拨联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治疗极度失稳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零切开、创伤小、安全和疗效好,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和瘢痕形成等优势,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孙强周英陈伟任波刘兴坤
术前两步复位结合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术前两步复位结合脊柱矫形固定器(HXN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102例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术前两步复位结合HXN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1 d、3 d的创伤应激指标[皮质醇(C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3个月影像学指标[伤椎矢状面指数(SI)、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压缩率、脊柱后凸角度(Cobb)]、关节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2.13±8.26)min、(10.50±1.41)d,短于对照组的(65.39±10.04)min、(12.71±1.68)d,术中出血量为(176.34±31.39)m L,少于对照组的(232.50±37.42)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的血清TNF-α分别为(3.76±1.02)ng/mL、(2.83±0.46)ng/mL,低于对照组的(5.18±1.14)ng/mL、(3.44±0.70)ng/mL,Cor分别为(252.73±36.85)nmol/L、(221.61±30.24)nmol/L,低于对照组的(286.50±42.07)ng/mL、(254.18±35.98)ng/mL,ACTH分别为(52.59±8.22)ng/L、(46.23±6.81)ng/L,低于对照组的(63.17±10.79)ng/L、(55.48±8.5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21±0.58)分、(3.03±0.32)分、(2.27±0.30)分,低于对照组的(4.75±0.62)分、(3.44±0.40)分、(2.83±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SI分别为(89.68±3.10)%、(91.26±3.05)%,高于对照组的(87.46±2.67)%、(86.31±2.94)%,Cobb角、伤椎压缩�
王毅飞王胜利黄一琳卢彦肖张树东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关节功能
“筋骨并举”推拿联合李氏定位旋转复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李氏定位旋转复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方将78例CS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及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在颈椎牵引及常规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李氏定位旋转复位。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C_(2-7) Cobb角度数、Borden值、颈椎活动度,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量表评价颈椎的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提高C_(2-7) Cobb角度数,Borden值,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角度,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以及降低NDI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椎牵引及常规推拿治疗基础上,李氏定位旋转复位能够更好地改善CSR患者的颈椎曲度,减轻伴随症状。
占佳豪贺杰李燕庭陈亚峰赵永华
关键词:推拿颈椎曲度
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分析
2024年
探讨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护理要点。方 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接受治疗的134位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都通过耳石复位进行治疗,然后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前者采用综合性护理,而后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之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为(0.60±0.26)分,这一数据远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4.58±2.69)分,这一分值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研究组眩晕、眼震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分别是(7.58±0.57)d、(7.23±0.68)d、(8.14±0.86)d,这一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使用耳石复位治疗对BPPV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综合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眩晕等不良症状,提升他们的治疗效果。
崔程敏苏晓燕白玉滢杨艳敏
关键词:耳石复位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综合护理
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作为研究分组依据,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参照组施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施以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消极情绪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同参照组的82.22%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1.02±0.27)分同参照组的(2.52±0.22)分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28.22±2.13)分、抑郁评分(28.39±2.16)分同参照组的(35.45±2.12)、(35.59±2.19)分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表现出不良反应,能够保持良好状态接受治疗,具有平稳生命体征。结论临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基础上,合理展开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治疗,可将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改善其疼痛程度以及焦虑状态,并且安全性显著。
王岐回晓婷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相关作者

李进让
作品数:326被引量:1,813H指数:2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咽喉反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喉肿瘤 吞咽
张凤清
作品数:78被引量:611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池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并发症 手法治疗 复位法治疗 正骨手法
赵平
作品数:146被引量:714H指数:14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法治疗 手法 脊柱 脊柱手法
方军
作品数:55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河池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手法治疗 护理 并发症 复位法治疗 疗效观察
柳小林
作品数:55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宁夏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手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 手法 正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