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篇“ 基础科学教育“的相关文章
- 全面推进新时代基础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被引量:4
- 2024年
- 基于教育规律的阐释,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等五个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科学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同时通过政府部署、学校主导、教师引领和社会共育的四重路径,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论述,丰富和探寻基础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基石与提升路径。
- 孙友鹏
- 关键词:基础科学教育科教兴国
- 13-14世纪巴黎大学思辨式基础科学教育模式探析
- 2021年
- 伴随古希腊学术典籍,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和科学著作在13世纪巴黎大学艺学院的普及和流行,理性批判精神和辩证法思想汇入到传统"七艺"教学框架中,为思辨式基础科学教育模式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注重逻辑思辨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讲授"和"辩论"两大教学环节当中,形成了以"究问"和"辩驳论证"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怀疑精神,崇尚自由开放的学术风气,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14世纪后半叶,在唯名论思潮的影响下,以布里丹为首的巴黎学派将词项逻辑应用于自然科学教育与研究,逻辑思辨与经验证据相结合的假说性论证成为艺学院自然哲学辩论命题的新导向。
- 肖晓丹何平
- 关键词:自然科学教育辩论式教学
- 工程实践是整合STEM课程的关键节点——兼谈基础科学教育的转型被引量:1
- 2019年
- 近年来STEM教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影响着一些国家的科学教育改革。其中,STEM教育中的工程越来越成为科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2013年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首次强调将工程教育整合进科学课程,将工程设计与技术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示了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 黄真
- 关键词:基础科学教育工程实践科学课程教育整合科学教育改革科学教育标准
- 我国近40年基础科学教育研究的发展与变迁:基于文献的内容分析研究
- 科学教育研究是科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教育学科发展的标志和反映。本文以我国改革开放至今近40年基础科学教育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献年度分布、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团体、文献被引和文献期刊分布等角...
- 高潇怡黄真
- 基础科学教育应把握好范畴及边界——以中学化学中结晶(重结晶)问题的教学为例被引量:3
- 2019年
- 分析和阐述了结晶(重结晶)的基本原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结晶(重结晶)问题进行了教学要求的解析。认为,中学化学中的结晶(重结晶)问题的教学目标,不是结晶学的学科知识教学,也不是单纯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培养,而应是围绕"溶解度及其应用"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的辅助教学;认知边界应是溶解度概念在分离和提纯应用上的理解;把握基础科学教育内容的认知边界,是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与科学教育素材的区别所在。
- 吴新建汪阿恋张贤金叶燕珠
- 关键词:科学教育溶解度
- 众筹:为基础科学教育工作者建立连接课程需求与资金支持的桥梁
- 2018年
- 作为连接课程需求与资金支持的桥梁,众筹是一种推进21世纪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让广大学子都能够获得《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所要求的个性化学习体验。通过经验分享,为基础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关于众筹和众包的清晰架构。
- 杰西卡.里斯库尔特.米勒李明倩
- 关键词:众筹基础科学教育
- 工程实践融入基础科学教育:内涵、目标与路径被引量:16
- 2017年
-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对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巨大,在STEM整合教育思路的引领下,工程实践融入基础科学教育备受关注。通过探讨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特征和关系,阐明工程实践融入基础科学教育的内涵、培养目标,并具体提出了通过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整合为突破口的主要模式,为探索我国基础工程教育提供参考。
- 占小红
- 关键词:工程实践科学教育工程设计
- 基础科学教育研究趋势及学术影响——基于2010-2016年中国知网教师教育研究机构的文献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以2010—2016年中国知网基础科学教育主题文献为统计分析信息源,对年度发文量、高产期刊与机构、高产作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数理统计等多项定量评价指标,即总发文量、第一作者发文量、核心期刊发文量、第一作者核心期刊发文量、被引频次、H指数计算高产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以及互引社会网络。研究发现,《全球教育展望》《课程·教材·教法》《外国中小学教育》等成为基础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高产期刊,对推动基础科学教育研究传播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形成了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为首的高产学术机构。中国基础科学教育领域高产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中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晶莹和浙江师范大学的蔡铁权并列第一、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恩山排在第三;研究热点集中在教学模式改革、基础科学教育评价、教育质量、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科学认识论、基础科学教育观、STEM教育、科学学习调查、核心概念、科学教师等方面。高被引和互引的论文集中在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标准的解读方面。中国基础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学术共同体单一,学科发展不均衡;研究空间隔绝,不同社会网络合作匮乏;缺乏中青年研究团队和平台;综述类研究为主,少有本土原创研究;学科和学段研究分离。
- 张贤金吴新建
- 关键词:基础科学教育教师教育可视化分析
- 二战后美国基础科学教育发展探析被引量:2
- 2015年
- 二战后,以《国防安全教育法》、"2061计划"、《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为代表,美国先后开展了四次影响较大的基础科学教育改革。这些改革的主要特点是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科学教育去宗教化和课程改革频率高、范围广。对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启示是,关注大众科学教育;尊重科学论断的多元性;利用核心概念设置课程内容;加强科学教育改革的力度。
- 王保艳
- 关键词:基础教育科学教育
- 整合STEM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被引量:111
- 2014年
- STEM整合这一教育改革思路被介绍到我国后引发了争论。研究表明,科—数整合教育无需"引进",科—技整合教育有将科学教育带上培养"能工巧匠"歧途的风险,科—工整合才是最符合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的STEM整合类型。对1993年以来国外文献中30个科—工整合教育案例所做编码分析显示,其整合思路可归为应用延伸、工程框架、设计即探究三种。我国已有科—工整合尝试多借鉴工程框架思路,与国外同类案例相比,能达成"熟悉工程设计思路"的目标,但冷落了建构解释的探究目标。因此,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借鉴科—工整合的重点应放在如下工作上:以已有科学课程为载体,开发整合与不同学科内容相关的工程设计任务;帮助教师把握整合教育目的,注重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组成研究团队,针对特定科学内容开发设计即探究型整合课程。
- 唐小为王唯真
- 关键词:基础科学教育
相关作者
- 刘兵

- 作品数:716被引量:1,403H指数:18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高温气冷堆 包覆燃料颗粒 球形燃料元件 燃料元件 科学史
- 丁邦平

- 作品数:136被引量:1,741H指数:22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科学教育 建构主义 教育改革 教学论 科学教育改革
- 张贤金

- 作品数:362被引量:1,024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高中化学 初中化学 教学 化学学科 教师培训
- 吴新建

- 作品数:189被引量:6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高中化学 教师培训 初中化学 教学 化学学科
- 蔡铁权

- 作品数:144被引量:879H指数:17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科学教育 物理教学 教育改革 课程改革 物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