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篇“ 基础心脏病“的相关文章
- 存在和不存在基础心脏病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比较有基础心脏病和无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IE的402例成人(≥16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基础心脏病和无基础心脏病IE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无基础心脏病IE患者占总IE患者的45.5%(183/402);其中,27.3%(50/183)合并慢性疾病,37.1%(68/183)存在易感因素。与有基础心脏病的IE患者相比,无基础心脏病IE患者右心及全心受累比例更低(P=0.001),多瓣膜受累更少见(P<0.001),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瓣周脓肿等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均<0.05),但住院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4.6,95%CI:1.7~124.0,P=0.014)、长期血液透析(OR=20.0,95%CI:1.4~128.9,P=0.027)和Pitt≥2分(OR=83.9,95%CI:13.9~746.8,P<0.001)是无基础心脏病IE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基础心脏病并发栓塞IE患者的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栓塞患者(81.0%vs 95.9%,P=0.002);手术治疗患者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95.3%vs 84.8%,P<0.001)。结论:无基础心脏病IE并不少见且多有易感因素,出现心脏并发症的比例相对较低,病死率较低,预后较好。年龄≥65岁、长期血液透析和Pitt评分≥2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栓塞事件的患者1年生存率较低;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提高1年生存率。
- 吴珍珠陈意肖婷婷施清怡牛天水肖永红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预后
- 超声心动图对无基础心脏病孕妇胸痛胸憋原因的探讨
-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无基础心脏病孕妇出现胸痛、胸憋症状进行检测,探讨明确可能出现的病因,为进一步临床相关处理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2015年至2018年对临床出现胸痛、胸憋孕妇67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孕周18周至38周,...
- 吴雅峰李雁平崔红丽李爱芝
- 关键词:心动图基础心脏病
- 文献传递
- PiCCO在合并有基础心脏病的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应用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波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仪监测合并有基础心脏病的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2例脓毒症患者依据病史及入住ICU时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射血分数分为A1组(有心脏基础病、EF<55%,20例)、A2组(有心脏基础病、EF≥55%,16例)、A3组(无心脏基础病、EF≥55%,16例),分别于诊断开始0、12、24、36、48、72小时利用PiCCO监测仪对胸腔内血管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CI(心指数)及外周循环阻力(SVRI)进行监测,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28天的死亡率,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于24小时之内A1组CI、SVRI明显低于A2、A3组,而EVLWI、ITBV明显升高(P<0.05);A2组与A3组比较,于24小时之后CI、SVRI低,EVLWI、ITB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与28天死亡率明显高于A3组(P<0.05)。结论:Pi CCO监测能够及时地、有效地发现合并有基础心脏病脓毒症患者休克时心功能变异及低循环动力学阶段的出现,能更好地指导合并有基础心脏病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及强心药、血管活性药物等使用的时机。
- 袁运生吴京兰张海钢周俊领肖水明杨新民林进团
- 关键词:PICCOCI基础心脏病脓毒症
- 无基础心脏病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近5年18岁以下无基础心脏病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特点、并发症、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总结此类IE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住院的18岁以下无基础心脏病或其他易感因素的25例IE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共收集到25例,占18岁以下IE患者的22.12%(25例/113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18岁(中位年龄16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22例,88%),心脏杂音(23例,92%)。25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左心系统心内膜赘生物(100%),其中2例还合并有三尖瓣赘生物形成。并发症以心力衰竭最多(17例,68%),其次为栓塞事件(6例,24%)、脾肿大(2例,8%)。致病菌以链球菌属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例在内科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行外科手术清除赘生物并修复瓣膜,治愈23例(95.8%),其中1例因重度左心衰、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4.16%);另1例因病程过长,全身多器官栓塞、功能受损而丧失手术机会死亡。结论对于无基础性心脏病的IE患者,发病率占22.12%,多伴有左心系统赘生物形成,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病情,应引起高度重视。对于有适应证的IE患者,尤其有左心系统赘生物形成及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内科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尽早手术,可获得良好预后。
- 胡琳李渝芬张智伟许刚谢育梅曾国洪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抗生素超声心动图结构性心脏病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同折返类型的基础心脏病、年龄和性别差异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不同折返类型的基础心脏病、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浙医二院心内科收治的204例折返机制引发的PSVT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PSVT不同折返类型与基础心脏病、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并对各型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AVNRT和AVRT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占66例和91例,P>0.05),IART和SNRT以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多见(各7例,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性别差异上,AVNRT多见于非老年女性(占65.8%),AVRT多见于非老年男性(占46.4%),IART和SNRT以老年男性居多(占40.0%和44.4%)。结论 PSVT因折返机制不同,表现为不同的折返类型,各型在基础心脏病、年龄和性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 张良根潘海英
-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基础心脏病年龄性别心脏病
- 不同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总结不同基础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5月至2008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9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基础病变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先天性心脏病组(先心病组,n=37)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组(瓣膜病组,n=5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指标。结果先心病组与瓣膜病组患者年龄(t=-4.484,P=0.0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t=-2.594,P=0.011)、血红蛋白(t=-2.471,P=0.015)、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t=-3.622,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t=23.469,P=0.001)、体外循环时间(t=21.54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相似,手术治疗侧重点不同,但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 郑峰马松峰乔峻单雪峰张国明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
- 临床基础心脏病学
- 本书包括心血管病基本知识、心脏病的病史询问和临床表现、无创性检查、有创性检查、心律失常、昏厥和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心脏肿瘤、周围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病 所有病种。
- 刘廷贵
- 关键词:心脏病学
- 无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无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无基础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检查、细菌培养等临床特点。结果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占100.0%),其次为贫血23例(76.7%),栓塞15例(50%),脾大14例(46.7%),有心脏杂音者占90%,心功能不全9例(30%)。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28例,赘生物好发部位依次为左房室瓣(11例),主动脉瓣(6例),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均受累(5例);左房室瓣膜脱垂6例,脓肿1例(主动脉瓣),脓肿同时有穿孔1例(发生在主动脉瓣);细菌培养阳性21例(70%),最常见的仍是革兰阳性细菌17例(占89.5%)、链球菌11例(占63.2%)。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见于无基础心脏病的人群,其临床特点与有基础心脏病无明显差别。
- 娄秀芬刘正印杨德彦王焕玲李太生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脏病
- 无基础心脏病和感染诱因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4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 探讨无基础心脏病和感染诱因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无基础心脏病和感染诱因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检查、细菌培养等临床特点。结果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占100.0%),其次为寒战、心功能不全和贫血;有心脏杂音者占100.0%。心率〉100次/min者占85.7%;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13例,赘生物好发部位依次为二尖瓣(9例),主动脉瓣(6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均受累(2例);瓣膜脱垂8例(二尖瓣5例,主动脉瓣3例),脓肿3例,穿孔1例(均发生在二尖瓣前叶),左室内径增大3例,左室射血分数减低4例;细菌培养阳性8例(占57.1%),最常见的仍是草绿色链球菌,共7例(占50.O%),肺炎链球菌1例(占7.1%)。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见于无基础心脏病和感染诱因的人群,其临床特点与有基础心脏病和,或有感染诱因者无明显差别。
- 郭然王珂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病诱因
- 临床基础心脏病学
- 王佩显主编
- 关键词:心脏病学
相关作者
- 曾国洪

- 作品数:82被引量:2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动脉导管未闭 儿童 介入治疗 气管食管瘘 房间隔缺损
- 张灼辉

- 作品数:9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开平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病因分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 基础心脏病 冠心病
- 胡琳

-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感染性心内膜炎 基础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抗生素 结构性心脏病
- 许刚

- 作品数:92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肺动脉
- 李渝芬

- 作品数:332被引量:1,208H指数:17
- 供职机构: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儿童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