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05篇“ 基因挖掘“的相关文章
- 蚕豆对除草剂灭草松耐药基因挖掘
- 2025年
- 为鉴定蚕豆对除草剂灭草松代谢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重要基因,明确蚕豆对灭草松的代谢解毒机制。本研究以灭草松处理0 d和3 d的耐药蚕豆品种‘VF4’及敏感蚕豆品种‘小红蚕豆’的叶片为材料,利用RNA-Seq技术进行分析。测序结果表明,共获得46892242~52525260条Raw Reads,其中Clean Reads有46025006~51412088条。韦恩图结果表明,各组间共同差异表达基因有512个。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512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异黄酮生物合成、过氧化物酶体、二萜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进一步分析表明,灭草松处理上调了耐药蚕豆中CYP71D9、CYP81E8、MC5MAT1、MC5MAT2、IF3H、CXE12、CXE6、PODDCR、KAO2、CYP82G1、GA201-D、GST23、GSTs和GSTsF9基因的表达。上述基因可能与蚕豆耐灭草松有关。实时荧光定量(qRT-PCR)相对表达量和转录组测序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证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本研究明确了蚕豆对灭草松代谢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重要基因,为灭草松耐性机理研究提供蚕豆数据,为耐除草剂蚕豆品种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潜在的基因资源。
- 蔡青翁华
- 关键词:蚕豆灭草松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耐药基因
- 功能序列和结构模拟相结合的基因挖掘方法、NADH偏好型草铵膦脱氢酶突变体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序列和结构模拟相结合的基因挖掘方法、NADH偏好型草铵膦脱氢酶突变体及应用。所述基因挖掘方法包括:(1)分析NADH型谷氨酸脱氢酶应具备的特性序列;(2)根据特征序列搜索基因库;(3)对搜索获得的基因...
- 薛亚平程峰张嘉敏邹树平徐建妙郑裕国
- 水稻穗粒数基因Gn1a的等位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
- 2025年
- 【目的】基于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等位基因挖掘,鉴定出调控每穗粒数的关键基因Gn1a的优异等位变异,为现代水稻高产分子育种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靶点资源。【方法】通过构建高世代回交自交系遗传群体开展QTL精细定位;基于近等基因系(NILs)验证目标QTL的遗传效应;结合目标基因的PCR扩增、高通量测序及多序列比对解析功能变异位点;进一步开发功能分子标记并应用于水稻种质资源的基因型精准鉴定。【结果】在中嘉早17、中早39(常规早籼主推品种)、华占、R173(杂交晚籼核心恢复系)4个背景与粳稻吉资1560构建的BC_(3)F_(3)群体中,1号染色体短臂Gn1a位点共同定位到控制穗粒数与二次枝梗数的QTL。Gn1a测序分析揭示,中嘉早17与中早39携带新型Gn1a等位变异(命名为Gn1a-i),与粳型等位基因Gn1a-j相比,在5'UTR区存在16-bp缺失。4套近等基因系的分析结果表明Gn1a-i增加每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基于该InDel位点开发的共显性功能标记ZC51,对9类39份水稻材料(涵盖常规早籼、常规晚籼、三系保持系、两系不育系、三系恢复系、北方粳稻、南方粳稻、农家品种及野生稻)进行Gn1a等位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籼型群体(常规早/晚籼、三系保持系、两系不育系、三系恢复系)100%携带Gn1a-i等位基因;野生稻与农家品种携带Gn1a-j等位基因;粳稻群体(南/北方)携带Gn1a-i和Gn1a-j双等位基因。【结论】明确了Gn1a-i等位基因通过增加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来提高籽粒产量,Gn1a-i有利等位基因在当前粳稻品种的改良中具有较大利用潜力,Gn1a功能基因标记ZC51能直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刘智超常龙学艾鑫金龙张丰勇李志永王以锋童晓红黄捷张健金健应杰政
- 关键词:每穗粒数数量性状座位
- 谷子SiNF-YA亚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抗旱基因挖掘
- 2025年
- 为探究谷子(Setaria italica)SiNF-YA亚家族基因的功能,首先,利用多个在线网站对谷子10个SiNF-YA亚家族基因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次,利用Ubuntu系统和RStudio软件对谷子SiNF-YA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最后,通过对转录组数据的分析,探究谷子SiNF-YA5亚家族基因在干旱敏感品种、耐旱品种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谷子SiNF-YA亚家族基因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胞外分泌中,其启动子区含有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同时该基因亚家族成员与抗旱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谷子SiNF-YA5亚家族基因在PEG处理前后,叶片和根部的表达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谷子抗旱品种的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 王春芳张霈涵史慎奎杨佳怡王玉芳祁东梅
- 关键词:谷子抗旱生物信息学分析单倍型分析
- 选择信号分析在牛重要性状关键候选基因挖掘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牛可以提供优质的奶、肉及皮革等,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牛的肉乳性能和体型特征将其分为肉用型、乳用型和兼用型。选择信号是动物进化过程中遗留在其基因组上的遗传印记,可通过分析牛群体间的选择信号来鉴定重要性状关键候选基因,并应用于育种改良,加快育种进程。本文综述了选择信号主要的检测方法,总结了近年来利用选择信号分析鉴定牛重要性状关键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牛中的应用,以期为研究牛的遗传改良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王涛刘冰李敏刘黎德耿名健张士勇卓孔儒赵珊珊丁召亮魏传禄陈勇郑艳玲江杰张友鑫王小伟于杰
- 关键词:性状遗传印记
- 闽双色6号籽粒发育中叶酸合成代谢基因挖掘与分析
- 2025年
- 叶酸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甜玉米作为一种兼具果、蔬、粮3种特性的作物,其籽粒中叶酸含量变化及基因调控研究尚不清晰。以超甜玉米闽双色6号籽粒作为研究材料,测定籽粒发育不同阶段的叶酸含量及基因表达,进行Mfuzz基因时间聚类分析、基因集GO和KEGG富集分析,挖掘潜在的叶酸合成基因及分子调控通路。结果显示,甜玉米中叶酸含量随籽粒发育期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授粉后10天至20天叶酸含量在50μg/100 g以上,20天后呈现迅速下降的特点。基因时间序列表达模式分析获得6个类型基因集,其中Cluster 3基因集表达趋势与叶酸含量变化相似;GO和KEGG富集分析也发现叶酸生物合成和代谢通路被Cluster 3基因集富集。19个参与甜玉米籽粒叶酸生物合成的基因被挖掘,其中7个基因涉及以鸟苷三磷酸(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为底物进行新化合物加工的生化反应通路;此外,发现Zm00001d031995(DHNA)、Zm00001d018733、Zm00001d023817(DHFS)和Zm00001d026549表达模式与叶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Zm00001d039264和Zm00001d016866表达与叶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反,这表明了这6个基因可能在叶酸分子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未来高叶酸玉米育种提供潜在的基因资源。
- 詹鹏麟张扬林建新许静庄炜卢和顶陈山虎廖长见
- 关键词:甜玉米叶酸籽粒发育
- 水稻微核心种质氮响应基因挖掘和泛着丝粒图谱构建
- 水稻微核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是挖掘水稻基因组关键变异和有利基因的重要资源。本研究利用水稻微核心种质材料进行表型统计和遗传解析,结合全基因关联分析及转录组分析等方法,挖掘氮响应有利基因;同时构建一个全面的水稻泛着丝粒...
- 吕阳
- 关键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一种用于作物环境响应基因挖掘的深度学习数据系统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作物环境响应基因挖掘的深度学习数据系统及其应用,此数据系统以作物环境响应表型作为数据锚点,构建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基于作物环境响应表型的环境响应基因挖掘;协同作物的环境响应表型及其基因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
- 郭婷婷杨昊岩邵扬王逍章爽钱晓艳
- 一种基于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的基因挖掘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的基因挖掘方法及系统,其中基因挖掘方法包括获取样本;对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分析测序所得数据,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对样本进行DNA甲基化测序,分析测序所得的数据,获得差异甲基化基因...
- 杨晓东 张丽丽 邱磊 顾杰妮 李紫怡 陈学好
- 一种基于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的基因挖掘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的基因挖掘方法及系统,其中基因挖掘方法包括获取样本;对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分析测序所得数据,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对样本进行DNA甲基化测序,分析测序所得的数据,获得差异甲基化基因...
- 杨晓东 张丽丽 邱磊 顾杰妮 李紫怡 陈学好
相关作者
- 陈庆山

- 作品数:347被引量:1,395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豆 QTL 分子标记 QTL定位 优质大豆
- 蒋甲福

- 作品数:193被引量:42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菊花 切花菊 菊花品种 生物技术育种 菊花脑
- 辛大伟

- 作品数:141被引量:32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豆 分子标记 根瘤菌 优质大豆 QTL
- 陈发棣

- 作品数:645被引量:3,192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研究主题:菊花 切花菊 菊属 菊花品种 菊属植物
- 齐照明

- 作品数:103被引量:22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豆 分子标记 优质大豆 高油 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