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篇“ 基准面重建“的相关文章
基于Marchenko基准面重建和地震干涉法的复杂构造层间多次波预测方法研究
1.引言层间多次波的处理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热点问题,其走时关系复杂,叠加在一次反射波上具有难以区分的隐蔽特性。同时,层间多次波也改变了一次反射波的波形信息,降低了反射波的信噪比与分辨率,给地震解释带来了巨大陷阱,所以...
顾智炜耿建华吴如山
关键词:层间多次波
四维地震中辐射模式校正的干涉基准面重建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维地震中辐射模式校正的干涉基准面重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从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数据中提取直达信号并在空间上进行渐变;根据渐变后的直达波和初始齐次速度模型,得到合成直达波;根据所述合成直达波,估计匹配滤波...
齐英涵赵杨左佳卉
文献传递
四维地震中辐射模式校正的干涉基准面重建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维地震中辐射模式校正的干涉基准面重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从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数据中提取直达信号并在空间上进行渐变;根据渐变后的直达波和初始齐次速度模型,得到合成直达波;根据所述合成直达波,估计匹配滤波...
齐英涵赵杨左佳卉
文献传递
结合基准面重建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被引量:12
2010年
提出了一种结合虚拟界、瑞利积分和相移法的混合的基准面重建方法.通过与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结合,形成了针对起伏地表采集数据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新流程.该方法能正确考虑波在近地表传播的实际路径,克服了高速层出露时静校正方法的误差;它也能自己确定虚拟层速度,避免了现行基于波场延拓的基准面重建方法需要准确近地表速度的困难.文中分别用近地表存在明显低速层和近地表有高速层出露这两类模型的理论数据,验证了所发展方法和流程的有效性.
董春晖张剑锋
关键词:叠前时间偏移起伏地表野外静校正基准面重建
基于共聚焦点技术的起伏地表基准面重建被引量:6
2007年
复杂地表条件严重影响了来自地下的反射信息,如果地表一致性的条件不能满足,常规的时移静校正就不再适用,基于共聚焦点技术的起伏地表基准面重建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起伏地表以下选定某一水平界作为基准面,在基准面上求取一系列的聚焦算子,这些包含了起伏地表信息的聚焦算子可用来跟初始炮记录作用进行波场重建生成新的炮记录。模型试算表明,重建后的炮记录基本消除了起伏地表的影响,成像效果良好。
李振春安琪马光凯徐秀刚
关键词:起伏地表共聚焦点技术基准面重建
基于CFP技术的起伏地表基准面重建和近地表结构研究
复杂的地表采集条件是地震数据处理必须对的问题。地形高程起伏变化较大,以及近地表低速层速P度的横向变化,是导致反射地震数据非双曲时差特征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后续速度估计和偏移成像的精度。对于复杂地表条件,基于地表一致性...
马光凯
关键词:共聚焦点起伏地表地震数据处理近地表结构基准面重建
文献传递
Marchenko成像方法优化与波场重构研究
随着地震勘探的持续进步与创新,地震成像技术已经日益成为探索和开发地下资源的核心技术手段,尤其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领域表现突出。地震成像技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质介质中的传播,揭示了地下结构的复杂性,显著提高了勘探...
曾靖雯
关键词:格林函数基准面重建
复杂地表共反射叠加及在庐—枞盆地的应用
在地震资料数据处理过程中,获得零偏移距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中间环节,而在常规处理中,获得零偏移距剖的方法有共中心点(CMP)叠加、正常时差校正(NMO)、倾角时差校正(DMO)叠加、叠前偏移等,这些方法都要求知道宏观的...
徐兴荣
关键词:复杂地表基准面重建
文献传递
复杂地表共反射元叠加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被引量:5
2007年
复杂地表共反射元(CRS)叠加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未作静校正的数据。在基准面重建时,利用CRS运动学波场参数可将CRS叠加剖校正到某一选定的水平上。在复杂地表CRS叠加中,波场三参数的耦合需要用到组合参数优化策略,因此实际处理过程中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来实现。地震数据的试算表明,复杂地表CRS叠加得出的剖比常规处理剖有较高信噪比和同相轴连续性。另外,对CRS叠加技术的几个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
李振春滕厚华孙小东
关键词:CRS叠加基准面重建模拟退火
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合成平波偏移及其并行实现被引量:17
2007年
基于波动方程的延拓方法保持了波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能很好地克服时移静校正法(使波场产生畸变)的不足,消除地表起伏的影响,将非水平观测界记录改造为水平观测界(新基准面)记录。在重建的水平基准面上进行平波源和平波源记录的合成,可克服以往由于地形起伏而无法进行平波源和平波源记录合成的问题,完成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平波偏移。为了进一步提高运算效率,可按照将平波的不同入射角、不同频率范围分配到各个节点的原则,进行MPI并行计算,可成倍地提高计算效率。具体步骤如下:①将共炮集数据延拓至最低起伏以下的新基准面;②从延拓后的共炮集数据中抽出共接收点道集;③将共接收点道集延拓至最低起伏以下的新基准面;④从延拓至新基准面的接收点道集中抽出共炮集数据。上述整个过程相当于将观测系统下移至新的基准面。模型试算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基准面重建后的并行平波深度偏移结果与基于原始炮记录应用波场直接下延法得到的深度偏移数据的效果相当,但是前者的计算效率随着应用节点数的增多而成倍地提高。
叶月明李振春仝兆岐安琪
关键词: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基准面重建平面波偏移MPI并行

相关作者

李振春
作品数:1,131被引量:2,370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逆时偏移 地震勘探 最小二乘 全波形 起伏地表
孙小东
作品数:112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逆时偏移 地震勘探 成像条件 叠前逆时偏移 CRS
安琪
作品数:5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基准面重建 起伏地表 叠前深度偏移 地表条件 MPI并行
叶月明
作品数:52被引量:13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叠前深度偏移 波场 起伏地表 成像 地震数据
滕厚华
作品数:18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偏移成像 信噪比 CRS叠加 基准面重建 近地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