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429篇“ 城市群经济“的相关文章
- 珠三角城市群经济-人口集聚度影响因素研究
- 2025年
-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并形成显著集聚现象。本文基于珠三角9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经济—人口集聚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流入率在空间上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规律。第二,经济—人口集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者共同解释了集聚度的大部分变化。第三,珠三角城市的经济—人口集聚度综合排名显示出广州、深圳核心城市集聚度较高,而东莞、中山等地趋向集聚平衡,反映出核心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同时也体现了其他城市的稳步发展和集聚平衡的趋势。本研究有助于揭示珠三角区域经济与人口分布机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持。
- 吕浩
- 关键词:珠三角城市群
- 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产业结构变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差异,探究其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对提升城市群应对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2年中国1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韧性之间的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变迁趋于高级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群经济韧性。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变迁水平低的城市群,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是增强经济韧性的有效途径。(2)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因地区而异。东部地区因产业结构较为成熟,边际效应较低,其高级化对经济韧性的正向作用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因产业升级潜力较大,高级化的积极效应显著。这种地理区位异质性反映了各区域在经济发展路径上的差异。(3)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韧性之间起到关键的中介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间接增强区域经济的适应能力和抗冲击能力。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 张可云周泰颖
- 关键词: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
-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异质性分析——基于交通要素视角被引量:1
- 2025年
- 交通要素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起到显著的基础支撑、服务保障以及战略引导等重要作用。基于改进引力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从交通要素的视角探究不同驱动因子对经济联系的驱动作用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正逐步发展为以区域一体化为目标的“城市集群区”,已然形成“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边缘城市”的梯度结构;(2)铁路与公路相较于货运和邮政业务总量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势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公路网对安徽省各地区的驱动作用更强,铁路网对安徽省及苏中、苏北地区的驱动作用更为突出。
- 吴江韩申山惠群郑文龙石蕾洁付鑫
- 关键词: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异质性
-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韧性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不同城市类型视角
- 2025年
- 随着近年来经济环境愈发复杂,在各类外部冲击下开展不同产业结构视角的经济韧性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主导产业类型将城市划分为农、林、牧、渔业;矿业;制造业等7种类型,采用“反事实数据”方法对2008~2022年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采用个体固定面板模型展开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韧性的影响要显著高于2008年经济危机,各类型城市经济韧性反应路径和速度显著不同。(2)2008和2020年两次冲击期,三大城市群的经济韧性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出成渝城市群的西北地区韧性“洼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北低南高、长三角城市群的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3)不同类型城市分阶段回归结果表明:2008~2012年外贸依存度、金融发展水平、经济集聚指数、金融发展水平起正向促进作用,政府措施和城镇化率起负向阻碍作用;2013~2017年城镇化率起正向促进作用,科技投入水平、金融发展水平起负向阻碍作用;2018~2022年产业多样化指数、科技投入水平起正向促进作用。
- 丁晨浩高鑫易兴
- 关键词:产业结构长江经济带
- 中原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深入探究中原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熵值法及空间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2012—2022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近1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各个城市平均水平仍然较低;空间格局呈现以“郑州-洛阳-济源”为首的三核心格局,核心发展区与联动辐射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存在扩大趋势;发展水平呈弱发散状态,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水平较弱;发展水平局部聚集态势明显,“高值”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低值”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
- 董燕燕廖乐焕
-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熵值法
- 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原城市群经济韧性测度及其影响因素
-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爆发,对世界各国经济均产生了巨大冲击,2020年全球GDP排名前50的国家中,90%的国家GDP增长率为负,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仅有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
- 訾亚敏
-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
- 新基建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研究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选用珠江—西江经济带上11个城市的市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和新基建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实证检验新基建发展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新基建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新基建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在新基建对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传统产业发展完善的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更为显著。基于此,各地应优化新基建投资结构,促进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的深度融合,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的新基建发展规划,更好地发挥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的促进作用。
- 夏培杰赵梦宁唐方芳
-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结构转型
- 中国城市群人口分布结构合理性评价——基于城市群经济效益的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城市群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以城市群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理论推导出人口分布结构合理性指数(E-Zipf)公式,利用2010~2020年中国19个主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测算得出E-Zipf指数,并根据该标准对中国城市群人口分布现状进行合理性评价。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的E-Zipf指数为1.33,高于Zipf等于1的一般标准;以E-Zipf等于1.33为标准,与传统Zipf等于1的标准相比,有6个城市群的人口分布是集聚不足而非集聚过度;合理性分类结果显示,6个城市群的人口分布处于合理范围,5个存在集聚过度,8个存在集聚不足。建议分类施策,积极引导集聚过度城市群疏解中心城市人口、适当发展外围城市,而集聚不足城市群则需要进一步引导人口向核心城市集聚。
- 童玉芬韩佳宾杨艳飞
- 关键词:城市群
- 数字经济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为例
- 2024年
- 本文以2009-202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为样本,利用敏感系数法测度出城市群经济韧性水平,使用主成分分析测度出各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能直接推动城市群经济韧性发展;(2)机制检验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经济韧性有调节作用,数字经济能够提升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群产业链韧性;(3)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高级化程度越高和外贸水平越强的城市群中,数字经济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阐明了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应从城市群层面统一规划,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经济韧性可以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方面入手。
- 彭伟辉雷秋丽
- 关键词:数字经济城市群
- 双重异质性视角下城市群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 2024年
- 基于双重异质性视角,分析2007—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不同阶段的经济韧性空间差异显著,且冷热点聚集区域出现了组团式动态转换;面对外来冲击时,固定投资、产业多样化、国企对经济韧性解释力较强,而出口贸易解释力波动较大;在结构调整期时,固定投资对经济韧性支撑作用减弱,三产占比、财政支撑、技术创新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加速了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中长期经济韧性;政府通过塑造产业结构及改善技术等要素错配程度影响经济韧性。
- 刘程军张君婷陈展驰舒季君
-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
相关作者
- 张学良

- 作品数:112被引量:2,287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长三角 经济增长 城市 城市群 交通基础设施
- 林先扬

- 作品数:52被引量:3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粤港澳 经济整合 城市群 汽车制造业 经济全球化
- 刘静玉

- 作品数:84被引量:838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中原城市群 城镇化 经济整合 城市群 中原经济区
- 王发曾

- 作品数:189被引量:2,160H指数:31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 研究主题:中原城市群 城市犯罪 中原经济区 城市 城市群
- 李培鑫

- 作品数:7被引量:5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城市群经济 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 城市群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