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3599篇“ 城市群发展“的相关文章
- 人口要素变迁在城市群发展模式转型中的作用:科技进步的视角
- 2025年
- 探讨人口要素特征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口要素对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可以发现: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并突破单个城市效率规模的上限,是城市群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多个城市人口的稳定增长则是城市群持续发展的基础动力。当前人口增长出现拐点,城市群面临硬件基础设施利用率下降和科技进步动力减弱的挑战。为此,应探索“逆市场”逻辑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提升城市群科技进步水平;以城市群功能定位为基础,提升专项科技进步能力;以“干中学”为原则,加强对企业职业技能提升的支持力度,以推动人口增长拐点后的城市群发展模式转型。
- 刘英杰杜昀谦
- 关键词:城市群
- 城市群发展背景下镇域停车特征分析及对策
- 2025年
- 为解决城市群快速发展进程中城镇区域日益严重的停车问题,以青岛城市群的南村镇为调查对象,通过停车设施现状调查及问卷调查,从平均停车时间、泊位周转率、高峰小时停车集中指数、违章停车比例、泊位长时间占用率5个指标揭示镇域停车设施特征,从家庭小汽车拥有率、停车步行距离、停车影响因素、停车费率、夜间停车分布、现状停车问题、停车管理方式、停车难原因分析8个方面研究镇域居民停车需求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停车对策,为未来城市群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 杨金顺袁居鹏刘阳高晓涵杨瑞雪屈月茹房浩明
- 关键词:交通工程城市群
- 中国城市群发展特质与路线研究
- 2024年
-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群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特质及其发展路线,旨在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首先,文章分析了中国城市群的地理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特征、社会文化特质及政策与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特质。其次,探讨了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等关键因素。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最后,提出了加强区域协调、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等策略建议。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城市群发展的理论,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参考。
- 秦强
- 关键词: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 新时代中美贸易冲突背景下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建设应对研究
- 2024年
- 新时代,受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自由贸易时代形成的跨国分工体系和产业链受到威胁,传统区域性制造业转移方式发生变化,西方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巨大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受限,西部地区城市群建设在外贸进出口、产业承接和发展等方面受到影响。而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抓住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机遇,推进产业协同承接,提升开放平台发展效能,转变园区发展方式。
- 王辛宇刘星光覃晶吴越
-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城市群
-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韧性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法和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22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韧性、创新能力及两者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发展韧性整体波动上升,但内部发展不平衡,呈“中间高、东北和西南边缘低”的空间格局;(2)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能力稳步上升,但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呈“核心高、周边低”的空间格局;(3)京津冀城市群发展韧性和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但北京始终领先;(4)京津冀城市群大部分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偏低,且创新能力滞后于城市发展韧性。鉴于此,本文认为,需要提高城市群发展韧性与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性,探索城市韧性与创新能力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
- 庞博
-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
- 兰西城市群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兰西城市群(甘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思路研究
- 2024年
- 受历史背景、自然本底、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兰西城市群(甘肃)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重点从兰西城市群(甘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出发,挖掘目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的建议意见,以期为兰西城市群建设提供支撑。
- 侯亚滨马啸宙杨斌刘鹏孙巍
- 关键词:环境基础设施生活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
- 中国城市群发展水平评价——基于“场所空间”与“流动空间”双重视角
- 城市群作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对城市群发展内涵的认知逐渐由"密集的城镇群体"延伸为"联系紧密的一体化地区",其背后反映的是从"场所空间"向"流动...
- 钟奕纯扈茗蔡宏钰王强孙淼
- 关键词:城市群指标体系
- 城市群发展的城市经济同步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城市群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以“城市对”的经济同步性为切入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构建2008—2021年我国地级市、微观企业和流动人口面板数据集,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城市群发展对城市经济同步性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发展具有城市经济同步效应,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群发展主要通过增强城市创新同步、促进要素配置趋同以及刺激虚拟集聚扩张三个渠道提升城市间的经济同步性效应。进一步分析中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并利用人口流动数据再次验证了研究结论。研究结论可为评估城市群发展对城市关系的影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杨孟禹王智慧张凤云
- 关键词:城市群发展
- 中国城市群发展质量的差异测度、来源分解与形成机理被引量:3
- 2024年
- 基于整体提升和内部协同相结合的评价逻辑,本文利用熵值法对2006—2019年中国十大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从空间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剖析发展质量的差异大小及来源,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考察发展质量差异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发展质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呈现高低波动中缓慢上升的趋势,群间差异是中国城市群发展质量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创新驱动差异、城际协同差异和民生共享差异是中国城市群发展质量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三者贡献率之和超过70%;创新驱动、城际协同、民生共享、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绿色转型对中国城市群发展质量差异的扩大均存在正向影响且影响依次减弱。
- 袁晓玲王书蓓黄涛
- 关键词:城市群
- 数字空间视角下区域智慧城市群发展水平测度实证研究
- 2024年
- [目的/意义]数字空间视角下,分析区域智慧城市群建设水平,全景呈现城市运行状况,数据对比发展态势,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构建区域智慧城市群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5个维度收集智慧城市各指标初始数据,运用TOPSIS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计算和排序,通过Gephi软件可视化展示智慧城市间的关联,分析区域智慧城市群之间的差距与关联,并深入剖析各区域的关键特征。[结果/结论]环渤海智慧城市群发展不平衡,提出应加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优势互补;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发展稳健,提出应强化核心城市带动能力,并推进城市群内各领域一体化合作;珠三角智慧城市群呈现两级分化,提出应加强内部合作与交流,构建错位互补城市网络,推动区域一体化;中西部智慧城市群发展均衡,提出应加强城市间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构建数字协作机制,实现协同发展。
- 张艳丰黄亚婷赵资澧
- 关键词:TOPSIS
相关作者
- 王佃利

- 作品数:124被引量:1,938H指数:2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 跨域治理 公共服务 复合行政 行政改革
- 郁鸿胜

- 作品数:110被引量:12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 研究主题:长三角 长三角城市群 长江经济带 城市群 长三角区域
- 姚士谋

- 作品数:404被引量:5,990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研究主题:城市化 城市群 可持续发展 城市 城市发展
- 秦尊文

- 作品数:186被引量:702H指数:15
- 供职机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长江经济带 长江中游城市群 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 长江中游
- 宫媛

- 作品数:35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研究主题:循环经济 都市区 生态 城市群发展 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