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704篇“ 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章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实施对非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2025年
城市群是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载体,弱势地区从城市“抱团发展”模式中获益是城市群长久维系的前提。以11个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21年地级层面的经济社会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实施对城市群内非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群规划实施显著促进了非中心城市经济增长,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城市群确实能够产生“弱者受益”的政策效应,但该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结构和距离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群规划实施通过网络关联、场整合和产业升级三种内在机制促进非中心城市经济增长。未来应将“弱者受益”目标纳入区域政策议程,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建立统一场和促进产业协作等举措促进非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同时要在后发城市群中继续推进集聚导向的“强省会”战略,在先发城市群中推进扩散导向的“城市圈”策略。
尚虎平刘俊腾
关键词:城市经济增长
数字经济网络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城市群企业投资联系视角
2024年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网络外部性和正反馈效应,促使各城市在区域空间上产生较强的经济联系,形成稳固的数字经济网络,并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数字经济网络资本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运用2017~2020年上公司在信息技术与服务行业的投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网络结构特征,并探究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网络的总体网络密度较低,表现出中东部地区紧密、西部和东北地区稀疏的不均衡发展格局,以“菱形结构”为主干结构,呈现长距离、跨区域辐射特征。
王方方张海平陈嘉琪
关键词:数字经济网络结构经济增长
经济领域锦标赛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2024年
经济领域锦标赛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全国文明城市评比是我国最具典型代表的非经济领域锦标赛。基于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结果,运用2012—2021年我国66个地级的数据,应用双重差分(DID)法,系统评估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准回归分析和稳健性结果表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研究结果为全国文明城市评比对经济增长提供了实证依据,为优化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标准以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孙锦婷
关键词:全国文明城市经济增长
省级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被引量:1
2024年
文章基于2006—2020年我国设立的21个省级自贸区下辖的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计量模型就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自贸区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条路径促进试点城市经济增长;②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种传导路径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性,体现了自贸区片区城市“由点带面”、拉动省级自贸区全域增长的特征;③自贸区试点政策及其空间溢出的政策效果受到自贸区园区面积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应继续加大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力度,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园区建设,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丁任重李溪铭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城市经济区域经济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依托。基于1995-2019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来检验大数据试验区试点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数据试验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并且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政策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促进技术创新以及调整产业结构三条路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位于东部地区的城市、大中城市以及中心城市。研究结果为大数据试验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证据和见解。
陈新欣
关键词:数字经济经济增长
政府干预、居民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增长
2024年
本文基于2000年—2021年我国49个一、二线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从政府干预角度研究居民消费升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门槛模型和调节模型的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存在门槛效应和调节效应,适度的政府干预能够增强居民消费升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存在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居民消费升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是非线性的。
孙欢孔灵柱崔晓
关键词:城市经济增长政府干预门槛效应
公立医院改革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关键提供者,承担着城市卫生工作的主要职责,为维护居民身体健康做出了显著贡献。但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上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未解决,高昂的医疗费用对于家庭而言是巨大的经济负担,社会上许多家庭...
马文慧
关键词:城市经济公立医院改革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双重差分模型
体育产业基地政策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准自然实验
2024年
文章基于产业布局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利用中国314个地级城市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多期双重差分法(PSM-DID),系统考察了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净效应,并对其异质性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政策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政策效应受资源存量的非线性影响,影响轨迹呈倒U型曲线,且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为中西部地区及较低级别城市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大于东部沿海地区及较高级别城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政策通过人力资本聚集效应、技术增长效应对城市经济产生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应从推动政策积极向外围城市下沉、发挥政策的挤入效应、打破低端供给路径依赖、加快塑造全产业链、加快推动数字基础制度建设等维度出发,为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政策的经济效应、助力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王会宗赵丽丹
关键词:城市经济增长
碳税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碳税作为被国际广泛认可的经济政策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已被许多国家广泛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探讨如何建立碳税制度对于我国逐步增加碳减排的积极作用和贡献,引领国际碳机制实现趋同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碳税对经济增长的计量实证分析研究,选取我国2012—2021年31个城市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模拟分析,提出假设:碳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碳税收政策能够抑制产业结构,继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抑制作用。
彭沛翔
关键词:碳税经济增长固定效应模型
自然灾害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洪涝灾害为例
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基于“防灾责任主体”视角,构建了洪涝灾害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20年中国城市经济面板数据与气象站逐日数据,以洪涝灾害为例实证考察了自然灾害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强度对城市当年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影响,且城市防洪措施越强,经济发展韧性越强。研究结论表明,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有效地开展自然灾害防范治理工作也是提升城市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程时雄何宇航
关键词: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城市经济增长韧性

相关作者

贺灿飞
作品数:352被引量:5,755H指数:4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制造业 出口 中国制造业 演化经济地理学 区位
曾光
作品数:61被引量:264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长三角 收敛性 武汉城市圈 实证分析 基尼系数
曾伟
作品数:34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土地资源 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贫富分化
沈秦伟
作品数:4被引量:75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港口物流 城市经济增长 VAR模型 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
李郇
作品数:204被引量:4,535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珠江三角洲 缔造 经济增长 城市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