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篇“ 埋藏特征“的相关文章
近60年来洪泽湖的碳埋藏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湖泊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目前我国大部分湖泊碳埋藏研究仅考虑有机碳埋藏,多忽略无机碳埋藏,这会导致湖泊总碳埋藏能力被低估,该情况在湿润的东部平原区尤为显著。为了全面了解东部平原湖泊碳埋藏特征,更加合理地评估有机碳埋藏和无机碳埋藏对总碳埋藏的贡献,以东部平原区的代表性湖泊洪泽湖为研究对象,在^(210)Pb-^(137)Cs年代序列基础上,结合沉积物中的C/N、碳同位素特征等,对洪泽湖典型岩心(编号HZH-12)以及其他12个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无机碳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探究了近60 a来洪泽湖沉积物的碳埋藏特征。结果表明:(1)C/N和δ^(13)C显示内源有机碳是洪泽湖的主要有机碳来源;过去60 a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速率具有明显协同变化特征(R2=0.76,p<0.001),意味着无机碳可能源自浮游藻类光合作用导致的次生碳酸盐沉积。(2)有机碳和无机碳对比结果显示,洪泽湖无机碳含量(1.09%)明显高于有机碳(0.61%);无机碳埋藏速率为34.27 g/(m^(2)·a),要远高于25.27 g/(m^(2)·a)的有机碳埋藏速率。总的来说,洪泽湖有机碳在总碳埋藏中占比为42.4%,而无机碳在总碳埋藏中占比高达57.6%,这意味着忽略无机碳埋藏可能导致东部平原湖泊碳埋藏能力被极大低估。未来该区域的湖泊碳埋藏研究需要兼顾有机碳和无机碳埋藏
戚甲豪刘泰北赵华
关键词:有机碳无机碳洪泽湖
北黄海西部泥质区全新世以来沉积有机碳埋藏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北黄海西部泥质区沉积环境稳定、沉积记录连续,是重建过去周边流域变化与黄海海洋环境信息的良好载体。目前围绕北黄海西部泥质区沉积有机碳的研究工作多局限于通过表层沉积物揭示其现代分布特征,对于该泥质区长时间尺度沉积有机碳埋藏过程与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北黄海西部泥质区W03岩芯的总有机碳指标,重建了全新世以来北黄海西部沉积有机碳的埋藏特征,探讨了气候及海洋环境变化对北黄海西部沉积有机碳埋藏的控制机制。研究表明:海平面上升的停滞期(10.3~9.8 cal.kaBP),发育硬质黏土层,有机碳以陆源输入为主(60.7%),动荡的沉积环境导致总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含量仅为0.22%;海平面上升期(9.8~7.0 cal.kaBP),海源有机碳的贡献增加(47.7%),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有利于该时期有机碳的埋藏;高海平面以来(7.0 cal.kaBP至今),黄海环流体系逐渐形成,陆源有机碳输入随着东亚冬季风驱动的沿岸流强度变化发生相应的改变,海源有机碳的贡献继续增加(50.0%),总有机碳的含量升高至0.58%。北黄海西部泥质区全新世以来沉积有机碳埋藏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和海洋环流体系的运动。
王培杰胡利民胡利民王厚杰王厚杰毕乃双王楠张洋
关键词:泥质区全新世北黄海
茅埏岛红树林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特征解析被引量:1
2024年
以茅埏岛北部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域,旨在探究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特征和来源.基于放射性同位素(^(210)Pb)采用恒定沉积速率模式分析沉积速率(SAR)、有机碳密度、埋藏速率(OCAR)、有机碳潜在来源及贡献率.茅埏岛红树林湿地的沉积速率约为1.8cm/a.沉积物以粉砂和黏土为主,粒径随深度变化基本保持稳定,且过剩^(210)Pb活度与深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沉积环境较为稳定.沉积物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0.66g/cm^(3),埋藏速率为120.01g/(m^(2)·a).通过碳氮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结合多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可知,沉积物有机碳来源总体以海陆混合来源为主,其中海源占比50.3%,陆源占比33.4%,树源贡献占比16.3%;表层沉积物以陆源和树源输入为主,树源贡献率最高达46.4%.红树林植被组成、成林时间等是影响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重要因素.
于洋水柏年吕聪聪李滨李雪丽魏珍胡成业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有机碳沉积物
贵州寒武纪杷榔组纳罗虫(Naraoia)的古地理分布及埋藏特征
2023年
纳罗虫属作为一类已经灭绝的节肢动物,主要分布在寒武纪地层中.其中,黔东南寒武系杷榔生物群的纳罗虫保存在江南斜坡沉积相区,目前在台江革一和剑河辣子寨地区杷榔组中发现了大量纳罗虫标本.本次研究基于采自剑河辣子寨剖面的213块标本,鉴定为Naraoia taijiangensis,化石主要保存在该剖面3个化石富集层中.结合这3个化石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化石保存状态,对N.taijiangensis的埋藏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化石保存与快速的沉积事件相关,以印痕化石保存为特征,局部有矿化现象;完整的化石个体出现在较厚的快速沉积层中;不完整的化石则多保存在相对较薄的快速沉积层中.这一发现为揭示斜坡相区杷榔生物群的埋藏特征提供了依据.
孙全义彭进邵云彬
关键词:古地理埋藏学寒武系
湖北省恐龙蛋化石产出及埋藏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恐龙蛋化石作为重要的遗迹化石,对研究古生物、古构造、古环境和促进地方文化旅游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是重要的恐龙蛋化石产地,但其产出和埋藏特征缺乏系统性总结,成为进一步开展恐龙蛋化石研究的不利因素。通过野外考察、薄片鉴定和古生物分析,系统总结湖北省恐龙蛋化石的产出地质背景、产出特征埋藏特征,综合分析恐龙蛋化石的埋藏环境和类型,探索晚白垩世恐龙的生活习性。研究表明,湖北省恐龙蛋化石赋存量大、分布广、数量多、类型丰富、埋藏浅、保存完整、成窝性好;均产出于上白垩统洪积相—湖泊相沉积体系,多数产于泛滥平原沉积环境中,极少数产于洪积扇扇根重力流沉积中,赋存岩性主要为粉—细砂岩、含钙质结核粉—细砂岩和含砾中—粗砂岩等3种类型;以蛋窝状产出为主,在蛋窝中的排列方式主要为交错平行、多层平行和不规则排列,以原地埋藏为主,推测产树枝蛋的母体恐龙具有较高的产蛋率,并有群居或杂居的习性,习惯于在某个时期内迁徙至固定环境集中产蛋。
崔亚圣余浩宇王伟辛杰李乐吴奎何衍鑫彭小桂
关键词:恐龙蛋化石埋藏特征
灵武地区侏罗纪植物化石及埋藏特征
2023年
灵武地区拥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现以灵武地区羊场湾矿区、磁窑堡及石沟驿地区所采植物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矿井地质数据和化石产出情况,探讨该地区植物化石及其埋藏特征
赵亚陈曦万杨魏丽馨黄显文
关键词:地质数据植物化石古生物化石埋藏特征侏罗纪
贵州剑河寒武系凯里组软舌螺类化石的埋藏特征及与始海百合共生关系探讨
软舌螺(Hyoliths)是一类已灭绝的浅海底栖无脊椎动物,自寒武纪初期(纽芬兰世幸运期)出现后便发生快速辐射演化,成为寒武纪海洋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分子。作为最早具有矿化骨骼的后生动物类群之一, 软舌螺化石广泛分布于古生...
刘雄
关键词:寒武系埋藏特征凯里组
福建三沙湾近百年有机碳埋藏特征及近海养殖影响
边缘海是有机碳埋藏的重要场所之一,尤其是陆海交界的河口-海湾区域,丰富的陆源有机碳与海洋交汇使得有机碳在此区域大量沉积埋藏。然而,这些地区深受陆海交互作用影响,沉积动力环境复杂,因此有机碳埋藏过程及响应机制也是热点科学问...
赵元楷
关键词:近海养殖碳氮比
贵州剑河寒武系凯里组脊状单臂螺(Haplophrentis carinatus)埋藏特征及与始海百合共生关系探讨
2023年
贵州剑河寒武系凯里组软舌螺化石丰富、埋藏形式多样,其中以脊状单臂螺Haplophrentis carinatus化石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过去有关学者对凯里组单臂螺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石分类学方面,对脊状单臂螺埋藏特征及与其他生物共生关系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对324块脊状单臂螺化石标本进行系统研究对比后发现,凯里组脊状单臂螺口盖化石埋藏形式有四类:口盖单独保存、口盖以内模或外模化石形式保存、口盖与锥壳完全绞合保存、口盖与锥壳不完全绞合保存;附肢保存较少;锥壳多以内模化石形式保存;脊状单臂螺内模化石与印痕化石上普遍出现类似软体保存形成的三分叉结构,这类三分叉结构属于后期埋藏因素造成的次生结构。文中还对脊状单臂螺与始海百合共生关系进行探讨,并将二者共生关系归为偏害共生。
刘雄赵元龙杨兴莲陈争鹏陈圣光罗雪
关键词:附肢凯里组
四川隆昌恐龙化石发现、埋藏特征与价值意义
2022年
2021年10月18日隆昌市古湖街道春光村5社向阳路东二段路基施工中,在切割石方作业时发现隆昌恐龙化石,庚即隆昌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对化石进行24小时的守值保护。随后,部省派出专家组到现场进行考察和评估,确立是一具保存比较完整的具有较好关联性的小-中型蜥脚类恐龙,产于侏罗纪上沙溪庙组下部青灰色砂岩中,是隆昌市首次发现的完整恐龙化石。笔者两次到现场,对化石埋藏地地层岩性、沉积环境进行考察,剖析其埋藏特征,提出属高能沉积环境下的原地埋藏结论,这对研究四川盆地形成演化、中上侏罗统断代划分、侏罗纪时期恐龙的系统演化和古生态、古环境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国际对比意义。由隆昌恐龙化石、完整的中下侏罗统地层剖面、隆昌铁陨石,以及石化圣地圣灯山(圣灯“奇观”、隆昌气矿炭黑厂旧址、水气同一的温泉井)组成的核心地质遗迹景观群,具有极大的国家地质公园的潜值,对隆昌文化和旅游发展起着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隆昌恐龙必将成为隆昌市的又一名片。
郭建强
关键词:恐龙化石侏罗纪上沙溪庙组埋藏环境

相关作者

彭进
作品数:93被引量:21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寒武系 寒武纪 动物群 下寒武统 三叶虫
刘帅
作品数:22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寒武系 寒武纪 动物群 金矿 SP.NOV
旷红伟
作品数:206被引量:980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 早白垩世 新元古代 沉积相
黄涛
作品数:20被引量:280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滇池 三维荧光光谱 沉积物 正构烷烃 DOM
柳永清
作品数:207被引量:1,431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沉积环境 新元古代 早白垩世 古地理 晚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