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2篇“ 埃可病毒30型“的相关文章
云南省埃可病毒30VP1基因进化分析
2023年
目的解析云南省埃可病毒30(ECHO30)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和遗传进化规律。方法对云南省手足口病病原监测核酸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并进行VP1基因测序,利用MEGA 5.0软件对云南省8株ECHO30分离株和GenBank下载的ECHO30参考株VP1区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测算分离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结果云南省ECHO30分布在文山州、曲靖市、楚雄市和昆明市,文山州分布比较普遍。云南省ECHO30分离株均属于H基因的H2亚,和云南省本土参考株LC120939遗传距离较近,VP1基因在在5位点,氨基酸变化比较活跃,氨基酸多样,54、156、258等位点也发生了突变。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4.0%~100.0%、98.4%~100.0%。结论云南省ECHO30分离株具有一定的地理特征,均属于H基因H2亚,各亚间毒株序列核苷酸差异性较小,亲缘性较近。
曹亿会姜黎黎杨景晖李楠杨溪周晓芳寸建萍
关键词:埃可病毒30型基因特征进化分析
一起无菌性脑膜炎疫情中埃可病毒30的全基因组分析
2023年
对引起一起无菌性脑膜炎的埃可病毒30(Echovirus 30,E30)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遗传变异和分子进化特征。提取病毒RNA,荧光RT-PCR确定为肠道病毒,再扩增其VP1区,测序确定为E30,设计针对E30全基因组的引物,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全基因序列。利用DNAMAN 9.0、MEGA X、RDP 5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全基因序列。E30无锡株基因组全长7 425 bp个核苷酸(nt),5′端和3′端分别为743 nt和97 nt的UTR,二个UTR之间为一个6 585 nt长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2 195个氨基酸(aa)的多聚蛋白。与GenBank中基因组序列比对,最同源的是毒株USA/2017/CA-RGDS-1048 (基因登录号:MN153801),核苷酸同源性为97.5%,氨基酸同源性为99.1%。VP1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E30无锡株属于h,并归类于h下分的基因簇GroupⅣ。种系进化分析和同源性分析提示E30无锡株上溯到中国江苏毒株FDJS03毒株。分析还发现E30无锡株在非结构区存在重组,重组序列能来自E30毒株(KY888274)和E18毒株(MN815813)。E30无锡株归类为hE30,它是一个包含了E30毒株和E18毒株序列的重组病毒
冯微宏韩毅王雅静肖勇
关键词:埃可病毒30型全基因组
基于RNA-seq技术研究埃可病毒30感染RD细胞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1
2022年
埃可病毒30(Echovirus 30,E30)是一种全球传播的B组肠道病毒,常与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暴发有关,分析E30在感染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了解该病毒的复制周期以及宿主感染机制。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E30感染RD细胞前后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共检测到的128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730个下调基因和551个上调基因。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表明,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调节、炎症反应、免疫细胞活化、调控细胞生命周期等。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对其中9个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发现DEAD-box解旋酶3(DEAD-box RNA helicase 3,DDX3)表达上调,这与转录组学分析一致。利用RK-33(DDX3的小分子抑制剂)靶向抑制DDX3的表达,发现RK-33能够抑制E30的复制,并且qPCR结果显示在抑制DDX3的表达后,GTP酶激活蛋白结合蛋白1(GTPase-activating protein-binding protein1,G3BP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的表达也出现不同程度地降低。本研究的结果提示DDX3表达能影响E30复制,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索E30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李冀琛张国艳张珂艺杨倩刘志军孙强张勇
关键词:埃可病毒30型RNA-SEQ差异表达基因
一种埃可病毒30野生乳鼠模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埃可病毒30(Echovirus 30,E30)野生乳鼠模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动物接种:通过感染剂量、日龄、途径及品系筛选后,采用颅内注射,E30临床分离株A53...
刘洪波瞿颖刘启亮王婧陈泳蓓朱丹东但汉亮章宁何韵怡甘燕媚
埃可病毒30入侵机制与中和机理的研究
埃可病毒30(echovirus 30,E30)为人源性肠道病毒B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是引起人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在欧洲、亚洲以及南美洲呈较大规模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流行。然而,目前尚无用于防治肠...
王康
关键词:埃可病毒30型病毒性脑炎受体入侵机制冷冻电镜
云南省2010—2013年病毒性脑膜炎病例中埃可病毒30的VP1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云南省2010—2013年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VM)病例中分离到的9株埃可病毒30(echovirus 30, E-30)VP1编码序列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010—2013年VM病例中分离到的9株E-30病毒的VP1区进行基因扩增和测序;从GenBank下载E-30病毒参考株(reference)和原株(prototype)VP1编码序列作为参考序列,用MEGA5.1软件计算9株病毒之间及它们与原株和参考株之间的核苷酸(nucleotide,nt)和氨基酸(amino acid,aa)差异率,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VP1编码序列基因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3年云南省从553例VM病例中共分离到79份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其中E-30病毒9株,占11.39%(9/79),E-30的阳性检出率为1.63%(9/553)。基因特征分析表明,E-30病毒分为A、B、C、D基因(genotype),D基因又分为7个亚,本次云南的E-30病毒分离株均为D7基因亚(sub-genotype D7), 9株病毒分布在3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中。其中,5株2010年7月下旬分离到的病毒形成1个单独的进化分支,结合流行病学分析,这些病毒确定为引起当年昆明市周边地区一起E-30 VM暴发流行的病因;2011年的1株E-30病毒和2013年分离株与2010年云南省边境健康儿童分离株共同形成了第2个进化分支,3株E-30病毒之间亲缘较近,具有同一进化来源,以上2个分支均为云南省特有的进化分支;2011年的另外2株病毒则和2003年中国山东、江苏、浙江省VM暴发流行时分离到的病毒形成了第3个进化分支,这些病毒能具有同一进化来源。结论本次云南的9株E-30病毒分离株均为D7基因亚,但9株病毒具有不同的进化来源,见不同时间E-30病毒的同一基因亚进化分支在不同地区间流行。
何丽芳李徽李凯赵智娴丁峥嵘田炳均
关键词:埃可病毒30型VP1基因基因特征分析
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埃可病毒30VP1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解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患者中埃可病毒30(Echovirus 30,E30)流行株基因特征及进化。本研究对2013~2015年间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病例中151份鉴定为肠道病毒阳性的脑脊液标本进行血清鉴定,扩增E30流行株VP1区全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下载的325株E30的VP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共获得18条E30VP1基因序列。亲缘性分析显示E30分为A^H 8个基因;我国E30流行株主要为D、E、G和H基因;本研究中E30流行株均为H基因。18条E30 VP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3%~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2%~100%,与原株(Bastianni)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9%~81.1%和91.4%~92.4%。该研究中18株E30与我国浙江省和山东省的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2013~2015年间引起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E30流行株为H基因,能存在多个传播链。
陈祥鹏郭佳运李静洁王巍孙素真谢正德
关键词:儿童基因特征
一种高效分离埃可病毒30病毒颗粒及其晶体培养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建立高效培养,分离纯化埃可病毒30(echovirus 30, EC30)的有效方法并筛选优化病毒晶体生长条件,为后续病毒疫苗开发及病毒结构功能研究建立基础。方法先利用人胚胎横纹肌肉瘤细胞系(human embryonic rhabdomyosarcoma cell,RD)培养、生产在2010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中分离到的埃可病毒30毒株;而后使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病毒颗粒;再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最后使用Hampton晶体试剂盒筛选并优化病毒晶体适宜生长条件。结果经透射电镜验证获得完整形态病毒颗粒并在p H 4.6的醋酸钠溶液中培养得到高质量的病毒颗粒晶体。结论通过RD细胞培养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高纯度病毒颗粒;利用试剂盒筛选获得高质量的病毒蛋白晶体。
何娅玲
关键词:埃可病毒30型透射电镜
埃可病毒30脑炎患儿CD_4^+、CD_8^+及CD_3^+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埃可病毒30脑炎患儿T淋巴细胞CD_4^+、CD_8^+及CD_3^+免疫功能情况。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长春市儿童医院2015年神经科163例脑炎患儿脑脊液埃可病毒30核酸,以脑脊液检测出埃可病毒30核酸儿童为观察组,以同期174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埃可病毒30脑炎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液T淋巴细胞CD_4^+、CD_8^+及CD_3^+免疫功能。结果(1)确定埃可病毒30脑炎患儿105例,阳性率64. 42%,男60例,女45例,年龄1~12岁。(2)与健康儿童比较CD_4^+、CD_8^+及CD_3^+绝对计数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D_4^+/CD_8^+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埃可病毒30脑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以CD_3^+、CD_4^+及CD_8^+绝对计数降低,免疫能力下降为主要表现。
刘愉邓琳菲刘颖黄艳智
关键词:埃可病毒30型脑炎T淋巴细胞亚群
埃可病毒30所致脑炎暴发疫情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调查埃可病毒30导致脑炎爆发疫情的情况。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县收治的脑炎患者35例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5例患者中,21例发热(60.0%),17例头痛(48.6%),22例非喷射状呕吐(62.8%),20例精神异常,占57.1%,6例卡他症状(17.1%),5例脑膜刺激症状(14.3%)。埃可病毒发现部位为脑脊液(62.9%),大便(45.7%),咽拭子(11.4%),血液(34.3%),6-9岁发病率最高45.7%,男患者发病率57.1%,女患者发病率42.9%,5月发病率最高为40.0%。结论:埃可病毒30导致脑炎爆发的疫情与早期病例未及时隔离,日常接触性传播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儿童聚集的场所,要加强追踪和隔离,防止病毒蔓延,减少疫情爆发。
欧初贵
关键词:埃可病毒30型脑炎疫情

相关作者

阮仙利
作品数:35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研究主题:埃可病毒 病毒性脑炎 埃可病毒30型 流行病学调查 川崎病患儿
朱坚胜
作品数:85被引量:198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 基因多态性 埃可病毒 TIM-3
姜庆五
作品数:795被引量:6,010H指数:3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流行病学 湖北钉螺 农村
刘尧
作品数:58被引量:365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急性弛缓性麻痹 地方株 基因特征分析 基因特征 无菌性脑膜炎
王海岩
作品数:58被引量:438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基因特征分析 急性弛缓性麻痹 无菌性脑膜炎 基因特征 地方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