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篇“ 垂直涡度“的相关文章
多台风的相互作用和水平涡度垂直涡度的关系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WRF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2009年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的三个台风(“天鹅”、“莫拉克”和“艾涛”),并在此基础上,对三个台风中的水平涡度垂直涡度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发现,在这三个台风演变过程中,水平涡度垂直涡度的合矢量有较固定的模式,在900 hPa以下低层有水平涡度的辐合,900~ 800hPa左右有水平涡管的流出,800~ 700hPa有水平涡管的流入,当有多个风速中心存在时,在风速中心之下有水平涡管向台风中心辐合、之上有自中心向外的辐散.特别是在低层通过涡管形成的垂直环流相互作用,这种环流主要由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的水平涡度矢量构成,其上升支有云和降水产生,多从左台风的东北部流向右台风的西南部.由完全涡度方程分析可见,在850hPa以下的最大风速中心附近有水平涡度垂直涡度转化,其转化最剧烈的时期与台风的风速增长期一致,涡度平流的作用与之相反,起到减弱台风的作用.800~ 600hPa有垂直涡度向水平涡度转化,低层最大风速之上风速减小.
丁治英邢蕊徐海明高勇
关键词:大气科学台风数值模拟相互作用
垂直涡度方程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对经典垂直涡度方程、全型垂直涡度方程、新型垂直涡度方程之对比分析,发现由位涡方程出发导出的全型垂直涡度方程存在着不足:(1)在θz=θz=0的中性层结情况下,方程不适用;(2)在一般情况下,全型垂直涡度方程不能准确反映力管项-α×p作用对垂直涡度变化的影响;(3)全型垂直涡度方程高估了倾斜涡度强迫对垂直涡度发展的作用.
陈忠明
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的另一导出形式被引量:3
2006年
地球大气运动同时满足牛顿第二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利用大气动力与热力方程对热力与动力变量的联系,直接将变形处理后的大气运动方程(涡度方程)与热力学方程结合起来,导出了显式包含热力与动力作用的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
陈忠明何光碧闵文彬
关键词:垂直涡度
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和倾斜涡度发展被引量:209
1999年
文中证明了不仅包括动力因子,而且包括热力因子、摩擦耗散及非绝热加热作用的和可用于三维空间的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证明经典的、平面上的涡度方程只是它的特例。并且用该全型涡度方程严格证明了倾斜涡度发展(SVD)理论。沿着倾斜等熵面下滑的气块,当热力参数CD减小时,其垂直涡度将发展。最后通过用θ坐标模式模拟一次西南低涡的形成,证明SVD引起的涡度发展要比传统所考虑的辐合项的贡献大一个量级。
吴国雄刘还珠
关键词:热力参数涡度倾斜涡度
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和倾斜涡度发展(SVD)
吴国雄
关键词:垂直涡度倾斜涡度
引发“6.25”天津极端雷暴大风的超级单体与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2020年6月25日天津地区发生一次极端雷暴大风过程(简称“6.25”大风过程),利用加密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VDRAS(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分析场等数据,对引发“6.25”大风过程的超级单体与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前倾槽与低层的暖湿气流叠加形成上干下湿的对流不稳定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大风发生前超级单体回波形态由钩状转为弓形、对流系统前侧扰动温度梯度增大、冷池出流与环境风场形成的中尺度辐合中心与天津东南侧局地辐合区汇合,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加强和维持;0-3km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促进西青站垂直涡度不断增长,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风暴后侧3km高度处入流气流与风暴内部的下沉气流合并有效增强了气流下沉速度,有利于雷暴大风的形成;中层径向辐合加强、中气旋直径减小,V40up6(即6 km以上大于40dBz的强回波总体积)及V40down6(即6km以下大于40dBz的强回波总体积)指标的变化比西青站极端大风出现时间提前近30min,具有一定预报指示意义。
孙晓磊王科左涛刘德昊易笑园林晓萌
关键词:弓状回波垂直风切变垂直涡度
豫中南一次秋季区域性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FY-2E卫星及雷达资料等,采用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2014年9月27—28日豫中南区域性暴雨的环流形势、强降水成因、中尺度特征及该过程与夏季暴雨的异同。结果表明:本次秋季暴雨过程是高空低槽、副高、中低层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地面倒槽等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大值区与水汽辐合中心分布及暴雨落区吻合;低层涡度的发展和水平风的切变导致垂直涡度发展,动力条件较好;K指数高值区对预报暴雨尤其强降水落区有较好指示意义,暴雨中心上空θse值随高度递减,高层低能舌叠加在低层高能区之上,强降水落区位于二者交汇的区域。低层偏东气流与高空槽前西南气流配合产生经向次级环流,上升运动增强;200 h Pa西风急流稳定维持,导致高层抽吸作用明显,有利于区域性暴雨发展。降水云团tbb一般在-32℃左右,发展高度明显低于夏季暴雨云团;降水前期回波为层云回波,后期转变为混合性回波,强降水主要由混合降水回波中的强对流云团导致的。中高层没有明显强冷空气,低层冷空气作用较大,东路冷空气一方面形成冷垫造成动力抬升,另一方面在低层与暖湿气流形成强水汽辐合,是本次秋季区域性暴雨的形成机制,也是不同于夏季暴雨的主要特征。
武威顾佳佳牛淑贞胡燕平
关键词:区域性暴雨水汽辐合垂直涡度次级环流
相似环流形势下山西两次暴雨过程的特征分析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NCEP/NCAR全球客观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从大气环流特征,物理量演变以及锋生等方面对2011年7月2~3日和2013年7月9~10日发生在山西中南部的暴雨过程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薄燕青; 赵桂香; 赵建峰; 闫慧; 贺耀武;
关键词:垂直涡度锋生函数
文献传递
一次陇东大暴雨的锋生过程及倾斜涡度发展被引量:15
2016年
利用探空、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和ECMWF(ERA-interim)0.25°×0.25°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锋生及倾斜涡度发展等方面对2013年6月20日发生在甘肃陇东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东北侧低空切变线、副热带高压及冷空气相互作用下,干冷空气和暖湿空气在中低空交汇产生强锋生,使切变线上垂直涡度、辐合快速发展,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导致大暴雨发生。暴雨出现在TBB<-52℃的强对流云带中,雨强随着冷空气的向南侵入和渗透,由北向南在陇东地区逐步增强,进入四川后开始减弱。雷达强回波区高度<5 km,在0℃层以下具有低质心、暖云高效降水回波的特征。降水回波为南北带状,自南向北移动,不断影响同一地区,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锋生强度与切变线强度及暴雨强度的增强、维持和减弱变化基本一致。分析锋生函数表明,在暴雨增强阶段,散度项锋生和形变项锋生起主要作用,形变项锋生作用更显著,倾斜项锋生作用相对较小;在暴雨持续阶段,散度项锋生和形变项锋生作用旗鼓相当,倾斜项起锋消作用。通过全型垂直涡度方程建立垂直涡度变化与锋生的直接联系,从而诊断锋生对天气系统强度的作用。锋生使得湿等熵面倾斜,在锋区前侧产生显著的正垂直涡度变化,切变线得到快速发展。
王伏村许东蓓姚延锋修韶宇郭萍萍阙龙凯韩树浦
关键词:低涡切变线垂直涡度锋生倾斜涡度发展
垂直螺旋度的拓展研究及应用
<正>螺旋度不仅考虑了大气旋转特性,同时又考虑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输送作用,是一个极好的可用于天气预报及分析研究的动力因子。许多学者[1-10]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螺旋度理论及应用开展过相关研究。垂直螺旋度为垂直速度和垂直涡...
岳彩军曹钰李小凡
关键词:垂直螺旋度Q矢量散度垂直涡度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何金海
作品数:567被引量:7,382H指数:4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夏季 大气环流 降水 青藏高原 季风
王黎娟
作品数:119被引量:1,024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暴雨增幅 夏季降水 西太平洋副高 水汽输送 江淮流域
毕宝贵
作品数:49被引量:785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暴雨 降水 数值模拟 大暴雨 强降水
李小凡
作品数:39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研究主题:飑线 梅雨锋 东北冷涡 数值模拟 相互作用
余丹丹
作品数:41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副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副高 小波分解 交叉小波 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