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5 篇“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的相关文章
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 与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的效果 2025年 比较股骨颈骨折手术应用全身麻醉 与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的62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应用全身麻醉 ,实验组应用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比较两组麻醉 效果,苏醒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术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2)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各项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3)术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降低趋势弱于参照组(P<0.05)。(4)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具有更明显的麻醉 效果,明显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姜春雷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手术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 药物用量的影响 2025年 分析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使用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的效果。方法 招募60位老年患者(髋部骨折),随机分配到两组,一组接受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观察组),另一组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麻醉 药用量和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 观察组麻醉 效果较好,并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患者在心率(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中(T0)差异变化不大,观察组在其他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术后感染情况少,同时,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用量高,镇痛药用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通过局部神经 阻滞 ,降低了全身麻醉 的需求,从而减少了因全身麻醉 带来的风险,提高了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有助于术后恢复。因此,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麻醉 管理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郭腾关键词:髋部骨折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镇痛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镇前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为2023年2月份至2024年2月份,分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以常规腰丛坐骨神经 ... 沈剑 王艳辉 程涛 席贵阳关键词:老年下肢骨科手术 镇痛 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于莆田九十五医院行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11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参照组实施全身麻醉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对比两组麻醉 效果、不同时间疼痛介质水平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 起效时间、运动阻滞 起效时间、麻醉 起效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 后15 min、术后20 min,两组血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低于麻醉 前,术后20 min的SP、CGRP水平高于麻醉 后15 min,研究组麻醉 后15 min、术后20 min的SP、CGRP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 h、6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提高了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 效果,减轻了疼痛。 林锡群 张铨关键词:下肢骨科手术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镇痛 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与腰硬联合麻醉 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麻醉 效果及安全性研究2025年 研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实施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腰硬以及麻醉 复合右美托咪定的方式,分析其麻醉 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取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合计有99例患者在本院接受股骨颈骨折治疗,利用抽取方法随机划组,分别纳为麻醉 组(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49例以及复合组(腰硬+麻醉 复合右美托咪定)50例。两组之间具体的比较内容:麻醉 各指标效果,生命体征状况以及不良症状。结果 复合组麻醉 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相较于麻醉 组的各项指标情况更好(P<0.05);术后的生命体征各指标情况对比中,复合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比麻醉 组的各项指标高(P<0.05);复合组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相比于麻醉 组的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针对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实施腰硬及麻醉 复合右美托咪定共同治疗的方式,其具有更好的麻醉 效果,患者经过麻醉 后,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情况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相关的不良症状情况均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且有效性更高,可实行应用并推广。 赵冲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5年 目的:对比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5例老年下肢骨折行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5例。A组给予全身麻醉 ,B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 ,C组给予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各35例。比较三组麻醉 效果、麻醉 起效时间、术后24 h患者自控镇痛(PCA)药物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麻醉 良好率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麻醉 良好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麻醉 起效时间长于A组,术后24 hPCA药物用量少于A组(P<0.05);B组与C组麻醉 起效时间、术后24 hPCA药物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 、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切开内固定复位手术中的麻醉 效果及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优于全身麻醉 ,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魏向杰 曾德锋 黄颖关键词: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下肢骨折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在足踝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5年 对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于足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 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本院有150例足踝部骨折患者被纳入研究范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的麻醉 途径为常规腰硬联合麻醉 ,观察组则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对两组患者的麻醉 效果、疼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予以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阻滞 起效时间和阻滞 完善时间较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 维持的时间也更长,但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h、48h以及72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分值更低(P<0.05)。术后15、30d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得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10.67%VS1.33%,P<0.05)。结论 足踝部骨折患者的麻醉 方案,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能够达成麻醉 维持时间的增长,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不适的状况,推动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可能。 蒋廷仁 谭媛 李艳红关键词:麻醉效果 术后疼痛程度 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效果 2025年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运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 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 麻醉 复合硬膜外麻醉 ,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腰丛复合坐骨神经 麻醉 。比较两组麻醉 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神经 阻滞 起效时间更短,且维持时间更长,疼痛程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1.05%(8/38),高于观察组的5.26%(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患者行超声引导腰丛复合坐骨神经 麻醉 的麻醉 阻滞 效果较好,且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不良反应少。 周志香 殷延仁关键词:超声引导 股骨粗隆间骨折 麻醉效果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在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在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动脉血氧分压(PaO_(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应激反应[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认知功能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 前PaO_(2)、DBP、S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 后15 min、麻醉 后45 min、手术结束即刻,观察组PaO_(2)、DBP、SBP、HR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结束即刻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h Cor、NE、E较手术结束即刻下降,但观察组术后2 h Cor、NE、E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相较于全身麻醉 ,不仅能够为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提供更加稳定的手术条件,还能减轻生理应激反应,同时对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更小,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张萌关键词:老年胫骨平台骨折 应激反应 术后不良反应 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LPSNB)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开展蛛网膜下腔阻滞 与硬膜外联合麻醉 ,研究组患者开展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对比两组运动、感觉神经 阻滞 起效和维持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运动神经 阻滞 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9.21±2.15)、(252.26±34.23)min,感觉神经 阻滞 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6.18±1.69)、(271.54±40.81)min;对照组运动神经 阻滞 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15.09±2.93)、(207.75±32.54)min,感觉神经 阻滞 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12.53±2.04)、(228.42±35.67)min;研究组运动、感觉神经 阻滞 起效时间比对照组更短,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12、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3.19±0.47)、(2.36±0.32)、(1.69±0.15)分,与对照组的(4.24±0.68)、(3.81±0.42)、(2.87±0.29)分比较更低(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HR(80.35±10.28)次/min、MAP(90.31±11.76)mm Hg(1 mm Hg=0.133 kPa)比对照组的(87.21±10.23)次/min、(99.98±12.27)mm Hg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 不良反应发生率4.08%比对照组的16.33%低(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 阻滞 麻醉 能够增强麻醉 效果,缩短麻醉 起效时间,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且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刘建秀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相关作者
王述波 作品数:26 被引量:63 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研究主题:股神经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坐骨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下肢手术 陈小涛 作品数:36 被引量:100 H指数:7 供职机构:文登整骨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股神经 筋膜 坐骨神经 小儿 陈晶 作品数:13 被引量:64 H指数:4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腰丛 股骨颈骨折 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齐杰 作品数:6 被引量:64 H指数:4 供职机构: 研究主题:腰丛 股骨颈骨折 坐骨神经阻滞 冠心病诊断 冠心病 孙鲁军 作品数:12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研究主题:股神经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径路 布比卡因 骶管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