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篇“ 坐骨神经再生“的相关文章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修复的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进坐骨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1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制备脱细胞神经移植物(ANA)。取5只大鼠设为正常(N)组。另取20只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然后再随机分为模型(M)组、ANA组、LY294002(LY)组、溶剂对照(LYC)组。M组不再处理,其余3组均桥接ANA于损伤神经的两断端处,LY组和LYC组分别于桥接术后第2日腹腔注射LY294002或DMSO(2.0 ng·mL^(-1)·kg^(-1)),连续注射4周。测定各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胫前肌湿重比率,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内BDNF和p-Akt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M组比较,ANA组大鼠MNCV和胫前肌湿重比率明显升高(P <0.05);与ANA组比较,LY组MNCV和胫前肌湿重比率显著降低(P <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各组脊髓内均可见蓝紫色呈斑块状的尼氏体,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NA组尼氏体数量明显多于M组(P <0.05),LY组尼氏体数量少于ANA组(P <0.05)。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NA组脊髓内BDNF和p-Akt1蛋白表达量均高于M组(P <0.05);LY组脊髓BDNF和p-Akt1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ANA组(P <0.05)。结论 BDNF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促进大鼠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 李想毕佳璇孙秋霞于润泽贾斯祺付秀美
- 关键词:BDNFPI3K/AKT信号通路坐骨神经损伤
- GDF11通过促进轴突生长和抑制神经元凋亡诱导大鼠坐骨神经再生
- 林俊豪
- 电针联合运动训练对大鼠受压坐骨神经再生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运动训练对大鼠受压坐骨神经再生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在45只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设为假手术组,剩余35只建立受压坐骨神经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1只)、电针联合运动训练组(11只)、电针联合运动训练+LY29400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阻断剂]组(10只)。电针联合运动训练组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5 min,持续10 d)和跑台训练(每天5 min,持续10 d),电针联合运动训练+LY294002组在电针联合运动训练组基础上尾静脉注射LY294002 4μg/g,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联合运动训练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均为干预第1天一次性用药。干预结束1 d后进行斜板实验;检测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腓肠肌恢复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法检测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对比,电针联合运动训练组大鼠斜板实验最大角度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恢复率、坐骨神经MVD升高(P<0.05);与电针联合运动训练组对比,电针联合运动训练+LY294002组大鼠斜板实验最大角度减少,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恢复率、坐骨神经MVD降低(P<0.05);与模型组对比,电针联合运动训练组p-Akt/Akt、p-mTOR/mTOR值升高(P<0.05);与电针联合运动训练组对比,电针联合运动训练+LY294002组p-Akt/Akt、p-mTOR/mTOR值降低(P<0.05)。结论:电针与运动训练联合可促进大鼠受压坐骨神经再生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 张娟娟杨菊芬李雪飞杨曼
- 关键词:肢体运动电针神经再生周围神经损伤
- 白藜芦醇预处理ADSCs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
- 由于意外、摔伤和创伤等原因导致周围神经的功能或结构丧失,因此周围神经可能会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感觉、自主和运动神经功能丧失或神经性疼痛。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能够导致健康机体功能缺失的神经性疾病,因此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的...
- 张梦雨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白藜芦醇动物实验神经再生
- 雪旺氏细胞样细胞外泌体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探究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来源的雪旺氏细胞样细胞(Schwann cell-like cells,SCLCs)外泌体对周围神经...
- 胡涛涛
- 关键词:外泌体
- 大鼠颅脑损伤联合FK506诱导促进坐骨神经再生的研究
- 2020年
-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比较大鼠脑损伤后联合FK506干预损伤神经的愈合情况,推测脑损伤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后应用FK506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动物实验造模采用颅脑损伤模型(Feeney法)和坐骨神经损伤模型(Sunderland V型),实验组(A1组、A2组):颅脑损伤+坐骨神经损伤,对照组(B1组、B2组):单纯坐骨神经损伤,分为四组,第4、8、12周,进行测定坐骨神经指数,造模后8周、12周观察动作电位恢复率,造模后12周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荧光金的逆行示踪标记。结果:颅脑损伤联合应用FK506大鼠(A1组)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优于其他组(A2组、B1组、B2组)。结论:大鼠脑损伤联合应用FK506干预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修复,颅脑损伤与FK506促进神经修复作用的机制不完全相同,脑损伤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何新泽田冲李芹杨涛林书卿于立志王成刚孙金占王培
- 关键词:颅脑周围神经神经修复神经再生FK506
- 大鼠脑损伤联合他克莫司促进坐骨神经再生的效果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联合他克莫司促进坐骨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选取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45只,按照颅脑损伤模型(Feeney法)和坐骨神经损伤模型(SunderlandV型)造模,A1组:颅脑损伤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联合应用他克莫司;A2组:颅脑损伤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联合应用生理盐水;B1组:单纯坐骨神经损伤联合应用他克莫司;B2组:单纯坐骨神经损伤联合应用生理盐水。造模后第4、8、12周,测定坐骨神经指数(SFI)、腓肠肌恢复率,进行神经组织Masson染色;造模后第8、12周观察脊髓神经元辣根过氧化物(HRP)的逆行示踪标记。结果造模后第4周,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的S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4周,A1、A2组的SFI均优于B1、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第8、12周,A2组与B1组的S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8、12周,A1组的SFI优于A2、B1、B2组,A2、B1组的SFI均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后,各组大鼠的SFI逐渐升高(P<0.01)。造模后第4周,A2、B1、B2组的腓肠肌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造模后第4周的腓肠肌恢复率高于A2、B1、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第8、12周,A1、A2、B1组的腓肠肌恢复率均明显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第8、12周,A1组与A2组的腓肠肌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造模后第8周的腓肠肌恢复率均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第12周,A1组的腓肠肌恢复率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2组与B1组造模后第12周的腓肠肌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各组大鼠的腓肠肌恢复率逐渐升高(P<0.01)。Masson染色观察造模后第12周A1组胶原纤维均匀分布,并呈波浪形随神经纤维排列,A2、B1组可见绿染与红染分布均匀,B2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少量再生的轴突。造模后�
- 何新泽林书卿杨涛王成刚李芹于立志孙金占王培
- 关键词:颅脑损伤周围神经他克莫司
- 不同位置脑损伤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
-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临床常见的创伤之一,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全球每年新增约100万患者。目前周围神经损伤最主要的修复方法为外科缝合,而缝合本身存在许多固有的缺...
- 马建军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再生
- 脑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研究
- 研究背景: 周围神经损伤是骨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最常见的是外伤直接导致的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系统拥有内源性的修复和再生潜力,严重的外周神经的断裂导致轴突变性和中枢神经元死亡,实现局部神经组织再生和功能重建依然十...
- 汲长蛟
-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及腓肠肌形态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对sD大鼠坐骨神经离断伤端端缝合后神经再生腓肠肌形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损伤组、缝合组、PBMCs组和溶媒对照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均于梨状肌下缘0.5cm处锐性离断左侧坐骨神经,缝合组、PBMCs组和溶媒对照组进行神经外膜端端缝合,PBMCs组缝合口处给予细胞悬浮液0-2ml(约1×10 ^7个PBMCs),溶媒对照组给予等量的溶媒。术后4周,观察大鼠左后肢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足趾分析法评定足趾功能恢复情况;称量腓肠肌湿重,计算腓肠肌湿重恢复率,腓肠肌横断面HE染色观察肌纤维恢复情况;大体观察坐骨神经缝合口情况,坐骨神经简化Masson染色观察纤维结构恢复情况;电镜观察坐骨神经髓鞘变化情况。结果术后4周时,损伤组大鼠左后肢瘫痪,无展爪反射,PBMCs组左后肢运动功能有恢复,足趾有展爪反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明显降低,PBMCs组SFI值较缝合组升高。损伤组、缝合组腓肠肌萎缩明显,PBMCs组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增加。HE染色后显微镜视下观察损伤组、缝合组肌纤维横截面积较健康对照组小,PBMCs组肌纤维形态较规则。损伤组、缝合组神经缝合处有类假性神经瘤表现,而PBMCs组没有。Masson染色显微镜视下可见损伤组神经结构完全丧失,PBMCs组神经远端出现新生的有髓神经纤维,且数量比缝合组多。损伤组坐骨神经电镜下可见神经束髓鞘板层松解、胞体扭曲,PBMCs组髓鞘板层较紧实、胞体形态近圆形。结论PBMCs能够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 张钰聂晶孙广峰
-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坐骨神经
相关作者
- 丁斐

- 作品数:296被引量:68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 研究主题:神经再生素 神经生长因子 坐骨神经 基因表达 周围神经
- 王万山

- 作品数:67被引量:268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西藏小型猪 大鼠坐骨神经 再生过程 线粒体DNA控制区 自噬作用
- 朴英杰

- 作品数:228被引量:95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人发角蛋白 间充质干细胞 人工腱
- 王培

- 作品数:105被引量:367H指数:9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跟骨骨折 FOGARTY球囊导管 再植术 离断肢体 神经再生
- 朴仲贤

- 作品数:30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
- 研究主题:大鼠坐骨神经 肥大细胞 再生过程 自噬作用 坐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