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0篇“ 地震周期“的相关文章
地震周期形变的大地测量研究进展和展望
2023年
解析地震周期各阶段(震间、同震和震后)形变响应模型是研究地震从孕育、成核、破裂到震后调整整个过程动力学机制和探究区域壳幔流变属性的基础,在地震预测预报、防震减灾和危险性评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针对地震的震间形变、同震形变和震后形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指出了地震形变主流研究方法和模型的特点、不足和使用范围;然后讨论分析了地震周期形变模拟方法在现今数据快速积累情况下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对地震周期形变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许才军贺克锋
关键词:同震形变震后形变
冷龙岭断裂和昆仑山口—江错断裂的地震周期形变模拟研究
预测断层带地震潜力和减轻地震危害的关键取决于我们描述断层带当前滑移亏损的能力,因为它沿着块体特定边界累积,并与断层带地震历史、准周期性复发率及同震和震后的滑动分布模式直接相关。随着观测技术的飞速发展,覆盖地震周期各阶段的...
贺克锋
关键词:GNSSINSAR同震形变震后形变
卫星大地测量成像地震周期形变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22年
近年来,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精确测量地壳形变和断层行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维观测数据。它与地震学的结合使得地震周期形变监测的时空分辨率大大提升,为更加深入地研究地震周期过程和机理提供了一个窗口,地震大地测量学应运而生。它能够对地壳运动进行定量描述、对断层活动进行精准建模,从而为洞悉整个地震周期过程的应力应变演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评估地震危险性、实现地震预测预警提供科学指导。以卫星大地测量观测探究断层形变为主线,分析了断层处于地震周期不同阶段的运动学特征(震间、同震和震后),回顾了地震大地测量学在震源物理方面的一些重要发现。研究表明,利用卫星大地测量数据判定断层所处地震周期的阶段是实现地震预测的可行思路。
郭汝梦杨浩哲汤雄伟张文婷徐晓雪刘德川孙和平
关键词:卫星大地测量地壳运动地震周期地震危险性
从弹簧滑块模型看骤热效应对地震周期的影响
2022年
1研究背景地震周期模拟对理解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不同于概率分布对应的余震泊松模型,从摩擦准则出发,基于动力学破裂模拟可以从物理角度分析地震破裂的周期过程。Dieterich(1979)通过岩石摩擦实验提出的速率-状态摩擦准则,包含高速破裂时的应力弱化和低速时的应力恢复过程,被后续学者广泛应用在地震同震破裂动力学和地震周期模拟过程研究(Rice,1983)。
毛斯言彭秀松胡峰
鲜水河断裂西北段地震周期过程滑动分布的时空演化及机理研究
鲜水河断裂位于四川省内,属于青藏高原内部巴颜喀拉和川滇块体的边界,区域断层活动剧烈,地震发生频繁,地震危险性较高。其西北段断层发生过多次M大地震,如1893年八美地震、1923年仁达地震、1981年道孚地震和1973年炉...
杨见兵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库仑应力地震危险性
文献传递
龙门山断层地震周期行为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龙门山断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大陆西南地区一个典型的大型逆冲断裂带,与成都平原交界分布。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地震之后,有关青藏高原变形机制等相关动力学科学问题,成为受到学界...
马林飞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
文献传递
海南文昌地区和北部湾地震周期性活动的探讨
2018年
1966年美国帕克费尔德地震,美国地震科学家发现该地区的地震规律,即是每隔22年,该地区会发生一次6.0级左右的地震,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期性预测地震.最近发生一次周期地震,是2017年9月19日墨西哥7.1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了上百人死亡.发生地震时墨西哥正在进行32年前该地区的大地震纪念活动,墨西哥在同一个地方也曾发生过7.0级大地震.地震活动的时空周期性是地震预测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一个地区的地震复发周期,是评价该地区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1].
张华美陈祥开李冬雅洪流潘朱耀王茺
关键词:北部湾地震地震复发周期地震预测地震危险性大地震
龙门山断层地震周期及其动力学过程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在断层面上引入速率-状态相依摩擦本构关系、考虑铲形逆冲断层几何结构特征、断层下盘和上盘中下地壳及上地幔为黏弹性介质、上盘上地壳为弹塑性介质,本文用二维有限元动力学模型模拟了龙门山断层上大震准周期复发行为、分析了断层上地震孕育位置、地震周期不同阶段的应力/应变场演化特征.不同于近垂直走滑断层上的地震周期行为,大陆铲形逆冲断层上的构造应力的积累和释放过程更复杂、有其独特性.我们得到如下认识:(1)铲形逆冲断层上的地震复发是准周期行为.(2)龙门山断层最大库仑应力位于断层17~20km深处,应力长期积累和同震释放都在此深度最大,说明地震会在此处孕育、发动.(3)在断层破裂的深部和浅部,同震滑动大小和构造应力释放大小并非同步,而是差异悬殊.(4)地震仅部分释放区域积累的应变能,断层上盘上地壳顶部和底部的褶皱、破裂等永久变形形式也是释放应变能的重要形式.(5)应变能密度增量的演化图像分为:震间、同震、震后期,清晰反应了龙门山断层附近的地震动力学过程.(6)地震发生除释放能量外,同时也对近断层的中地壳和断层底部有很大的应变能加载;这些加载,在震后期可能通过震后滑移、余震或中下地壳乃至上地幔的驰豫形变用几十年时间释放.以上对大陆内铲形逆冲断层上变形特征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其地震周期行为中评估地震危险性.
马林飞陶玮张永曾明会郑茜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
地震周期不同阶段断层脆塑性转化带变形机制研究——以红河断裂为例
岩石从微观脆性变形到微观晶体塑性变形的转化称为脆塑性转化。脆塑性转化带被认为是确定大陆地壳地震深度下限的关键层位。脆塑性转化带的深度和变形机制除了受温度控制外,在地震周期不同变形阶段,因应变速率和流体压力的变化,脆塑性转...
戴文浩
关键词:构造岩红河断裂
文献传递
日本M=7.8级地震周期的假设
地震好比是"地下战争",利用地震规律预测地震将造福于人类。牛顿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我们猜测日本M=7.8级地震周期为15×8天,偏差50%,大胆提出日本M=7.8级地震周期的假设:大地震周期分为调谐期...
朱云峰
关键词:震级周期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翁辉辉
作品数:11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地震 地震周期 特征地震 有限元数值模拟
张辰啸
作品数:51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隔震 台座 地震输入 三向 软钢
聂桂波
作品数:96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隔震 台座 地震输入 三向 软钢
龙海英
作品数:60被引量:317H指数:12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研究主题:震源机制解 地震 地震活动 波速比异常 构造应力场
王海涛
作品数:166被引量:863H指数:17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加卸载响应比 地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