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篇“ 地球气候系统“的相关文章
复杂系统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与地球气候系统案例研究
复杂系统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元素或子系统构成,具有高阶次、多回路及非线性的特性。这些复杂的特性导致系统整体展现关联、分离、无序等多样的结构特征和演化模式,包括出现自组织、相变、分层、混沌等现象。亚里士多德曾经以“整体不是其部...
王文璇
关键词:复杂系统复杂网络非线性动力学
CMIP6计划中我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北极海冰空间分布的模拟评估被引量:1
2024年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本文选取了参加CMIP6的9个中国大陆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结果与同时段海冰遥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评估了各个模式1980年至2014年北极海冰密集度和其长期趋势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所有的模式都可以较好地模拟出3月北极海盆海冰的分布情况,误差主要分布在海冰边缘地区,其中鄂霍茨克海的中部以及巴伦支海地区误差最大,最高值可达90%。与3月相比,模式对9月海冰空间分布的模拟效果不佳,在北极海盆地区以及海冰边缘地区均存在15%以上的误差。在海冰密集度长期趋势空间分布方面,3月,9个模式总体高估了海冰下降区的海域面积,在鄂霍茨克海、巴伦支海以及格陵兰海北部海域为模式误差大值区(大于50%)。模式在模拟9月海冰下降趋势的区域及量级上较3月都有更大的偏差。另外,9个模式对海冰密集度多年平均季节变化的模拟能力与其对长期趋势的模拟能力有一定关联,对海冰密集度季节变化模拟准确的模式,其海冰长期趋势的模拟也较接近观测。海冰分量模式中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可以明显提高模式的模拟能力。
李佳琦王晓春赵立清
关键词:北极海冰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我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海冰范围的模拟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该计划中,我国提供了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结果。本文利用这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以及同时段海冰的观测数据,评价了这些模式1980—2014年北极海冰范围的季节变化、长期趋势及年内变率,并与CMIP6多模式平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观测数据对比,多数模式(8/9)都能反映出北极海冰范围季节变化的时间特征,其中1个模式海冰范围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延迟了1个月。多数模式(8/9)高估季节变化的最大值。在长期趋势方面,5个模式高估了3月北极海冰范围减小的趋势,4个模式低估了9月北极海冰范围减小的趋势。与CMIP6多模式平均结果相比,其中1个模式的季节变化和长期趋势在多模式平均值的标准差范围内。观测表明,1980—2014年,9月海冰范围的减少趋势为3月减少趋势的2倍,这导致了海冰范围年内变率呈现上升趋势,有两个模式较好地再现了这一特征。此外,参加CMIP5及CMIP6具有传承关系的我国4个模式在北极海冰范围季节变化及长期趋势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赵立清王晓春李佳琦
关键词:北极海冰
IPCC AR6对地球气候系统中反馈机制的新认识被引量:6
2021年
气候反馈反映了气候系统内部对外界干扰的适应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本文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中有关气候反馈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相比第五次评估报告(AR5),AR6对云反馈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副热带海洋上空低云的反馈。AR6认为在高信度上云反馈参数为正值,即对气候变化起到一种放大效应。不过,云反馈的不确定范围在所有反馈机制中依然是最大的。除了普朗克反馈外,其他反馈机制(包括水汽、温度直减率、地表反照率、云、生物地球物理和非CO_(2)生物地球化学反馈)均在正值区间或零附近,总体上对气候变化起到放大效应。AR6对总的气候反馈的估计值为-1.16 W·m^(-2)·℃^(-1),5%~95%的置信区间为[-1.81,-0.51]W·m^(-2)·℃^(-1)。随着气候平均态的增暖,气候反馈参数很可能会更靠近正值。
赵树云孔铃涵张华张华赵淑雨马馨宇吴丹阳
关键词:IPCC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及其模拟和预估被引量:56
2020年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是开展多学科、多圈层集成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是国际地学领域特别是全球变化领域竞争的前沿。中国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10年得到快速发展。研发格局上已经形成中国科学院、有关部委和高校三足鼎立的局面。文中在简要回顾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早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参加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技术特点,初步评估了中国4个模式对全球和东亚气候模拟的基本性能,分析了其在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全球降水与温度的预估变化及其与平衡态气候敏感度的联系。最后,结合国际态势,从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中国气候模式研发工作需要加强的8个方向。
周天军陈梓明邹立维邹立维俞永强俞永强王斌包庆曹剑何编何编李立娟李立娟李建马利斌乔方利容新尧容新尧唐彦丽吴波吴波吴统文辛晓歌张贺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究进展:CMIP计划实施近20年回顾被引量:60
2014年
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最为关键的分量——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研发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模式发展面临的机遇。针对如何从国家层次协调以实现地球气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发布的《推动气候模拟的国家战略》所提出的九条措施作为参考。
周天军邹立维吴波金晨曦宋丰飞陈晓龙张丽霞
关键词:大气环流模式海洋环流模式气候系统模式
末次间冰期以来地球气候系统的突变被引量:35
2000年
:地球气候系统的突然变化是近年来地学研究的热点。取自极地冰芯、海洋沉积物和陆地的古气候记录表明 ,末次间冰期以来全球经历了一系列数百年—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 ,证明了在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大尺度气候变化背景下 ,全球气候存在较大不稳定性这一基本事实。尽管末次间冰期以来这些数百年—千年时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的成因和影响范围还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 ,但已从诸如末次间冰期 ( MIS5e)中期的干冷事件、末次冰期的 Dansgaard- Oeschger旋回、Heinrich事件和 Younger Dryas事件以及发生在全新世冰后期的一些降温事件的研究中 ,获得对过去 1 30 ka来气候变化过程总体上的认识和理解。综述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 ,介绍了有关末次间冰期以来全球气候突变事件发生的时间。
秦蕴珊李铁刚苍树溪
关键词:气候突变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全新世古气候
地球气候系统的年代与更长时间尺度的变率
1998年
黄穗英
关键词:地球气候系统变率气候变化
地球气候系统的变率:十年及更长的时间尺度
1996年
Schim.,D
关键词:地球气候变化全球变化
第二个格陵兰冰盖项目(GISP2):揭开地球气候系统之迹
1994年
Morri.,M
关键词:冰盖格陵兰冰盖气候变化地球

相关作者

秦大河
作品数:352被引量:6,034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冰川 冰芯 青藏高原 南极冰盖
闻新宇
作品数:81被引量:721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研究主题: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温度序列 气候变暖 气候
杨建玲
作品数:57被引量:45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热带印度洋 SST 降水 沙尘暴 大气环流
何编
作品数:26被引量:31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持续性暴雨 大气环流模式 青藏 气候系统
王斌
作品数:150被引量:79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差分格式 台风 四维变分同化 四维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