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义]作为开展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 CIP)工作的关键依据,经过全面深入修订,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T 12451—2023)已正式发布。对新版CIP标准修订内容、变化与特点的深入分析,能够帮助相关领域更全面理解新版CIP标准的内容与规则,推动标准的落实与发展。[方法/过程]在梳理国内外图书在版编目工作发展基础上,总结新版CIP标准的修订过程与主要内容,从4个方面深入分析其重要变化,并探讨其特点。[结果/结论]新版CIP标准的重要变化体现在术语的补充与修改、描述数据内容与标引规则的细化、检索数据内容与标引规则的修改、印刷内容与格式的简化调整4个方面。CIP标准的修订对于满足新时代书目数据发展需求,进一步规范图书在版编目工作,提升数据质量,促进跨行业书目数据的共建共享,并推进未来CIP数据的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 CIP)是参照相关标准对正在出版的图书编制相应的书目数据,这项工作对出版、发行以及图书馆等行业均有着积极而重大的影响。为进一步发挥CIP的作用,推动我国图书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重视CIP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此,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梳理当前CIP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互联网时代下提高CIP水平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其质量。
我国的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简称CIP)工作从1999年开始全面实施以来,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目前,由中国版本图书馆负责集中编制的在版编目数据,已经成为图书出版物的重要标识之一。20年间,在版编目业务部门积累了海量图书数据资源,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贴合出版行业的标引规则。但是,出版业的迅猛发展,也给在版编目文献标引业务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一、图书在版编目主题标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采用分类主题一体化标引方式来进行文献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