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2篇“ 国际河流“的相关文章
中国国际河流水文地理研究进展
2023年
中国发育了亚洲主要的国际河流,丰富的跨境水资源在区域“水—能源—粮食—生态”安全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大规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驱动,国际河流区水文及生态过程变化与跨境影响等问题备受关注。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重点聚焦于水文及生态过程变化规律与变化归因、跨境影响与安全风险调控,探讨跨境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纽带关系,构建适应全球变化的跨境水资源协调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发成效。面对全球变化影响下日益突出的跨境水安全与生态安全风险问题,国际河流的水文地理研究,更需要借助空天地一体化精准监测技术、现代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等,通过提供可量化、可参与、可公开的研发成果,更好地为国家对国际河流的合理利用与地缘合作、健康维持与风险管控、跨境水外交与环境外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罗贤李运刚季漩何大明
关键词:国际河流气候变化水安全
基于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的国际河流研究综述
2023年
为探究1978—2021年国际河流的研究脉络和特征,该文以Web of Science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可视化工具对国际河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国际河流研究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转变,多学科、跨领域特征日益明显,在环境科学、水文学等学科主导下,主要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国际河流径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跨区域合作管理等;②机构间的合作多以地理位置为纽带开展,影响地缘合作的关键因素是国家利益、文化需求和内部政治需求;③大多国际河流流域缺乏有效、多边、综合的合作机制,部分国际河流流域研究由域外国主导,域内国参与度较低,导致流域国难以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④国际河流的研究视野由体制完善的发达国家(莱茵河、多瑙河等流域国家)转移至新兴经济体国家(湄公河、恒河、尼罗河等流域国家),研究方向涉及国际河流自然研究、社会治理研究和国际地缘政治研究,模型、遥感等交叉方法备受关注;⑤未来国际河流研究可从多学科融合下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国际河流理化环境的影响探究、生态系统风险评估、跨境区域合作与管理三方面开展。
罗含敏陆颖杨燕平袁旭
关键词: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黄河文化旅游研究进展与理论框架构建——基于国际河流文化旅游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该文在概述黄河文化旅游研究缘起与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空间—主题—方法”对比分析框架,系统梳理和凝练黄河文化旅游与国际河流文化旅游相关研究成果,互鉴探究黄河文化旅游研究的薄弱环节与提升路径。研究发现:黄河文化旅游研究偏重宏观战略管理与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等,而国外河流文化旅游侧重中、微观尺度的文化线路与文化节点案例研究等。黄河文化旅游应注重旅游市场供需平衡,创新旅游开发与居民福祉的协同技术路径,实现“人河关系”的文化情感、时空行为与旅游响应等管理转型研究。最后,基于当前研究不足提出黄河文化旅游系统理论框架,试图破解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旅游“幸福河”创建等核心议题,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及国际河流旅游合作提供理论支撑与中国智慧方案。
石培华王莉琴
国际河流管理概论
周海炜
国际河流“共有财产”的语境审视与重构
2023年
国际河流“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对清晰表述治理语境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为了准确描述国际河流的法律属性,“共有财产”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语境范式。由于该表述是根据法律名词、公共信托理论直接嵌套形成,因此存在边界模糊、权属不明、导向偏离等学理支撑不足的问题。同时,国家主权与共有产权混杂造成的“共赢”障碍,以及机制建构与利益平衡的差序造成的“共治”障碍,容易导致流域沿岸国合作治理体系分散。两个层面的语境适用障碍需要全新的思维加以改造,“共有财产”语境的重构可以从明确语境价值导向、推进语境概念化、增强可操作性三方面应用于包括国际河流治理在内的人类生态协作治理体系,并提供方法论指导。
邵帅李爱年
关键词:国际河流共有财产理论语境多元共治
国际河流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全球视野下的综述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以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河流管理为主题,探讨了国际河流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概述了国际河流的定义、特点和管理原则,强调了国际河流管理的重要性和影响。详细分析了国际河流管理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争夺、合作困难、法律和政治难题,以及气候变化和水安全等方面的压力。探讨了国际河流管理的机遇,包括跨国合作、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可持续发展和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的机遇。在全球视野下,提出了加强国际法与政策框架、跨区域合作、创新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并强调了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国际河流管理需要在跨国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进行,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繁荣。
张世安吴嫡捷王万战
关键词:国际河流
中国国际河流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淡水资源紧张,国际河流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探寻中国学者对国际河流问题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方向,基于CNKI数据库中1957—2019年的2391篇中文文献,运用CiteSpaceⅤ等工具进行文献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近60年来中国学者在国际河流领域的研究经历了探索起步、较快发展、全面增长、成熟发展四个阶段,研究规模和学术影响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体研究力量集中于少数优势机构,跨地域、跨机构间的合作较少,机构间的联合攻关和合作网络有待加强;发文期刊从自然科学向综合社科领域扩散,国际河流问题研究的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特征日益明显;从地域范围上,中国西南、东北、西北三大地区的国际河流普遍受到关注,西南地区为持续重点关注区,西北地区关注热度明显上升。研究热点和前沿呈现“水电开发—次区域合作—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一带一路—澜湄合作”的演进特征,最近十年研究热点为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国际河流水资源和水生态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涉水合作问题。
郭利丹井沛然张玉阔
关键词:国际河流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CITESPACE
地缘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被引量:6
2022年
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回潮与资源环境危机推动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影响国家地缘安全的关键变量。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在“稀缺-冲突”范式下激化流域各国的矛盾,引发的水资源冲突联合域外势力进一步作用于国家地缘安全;在地缘安全视角下,中国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经历了从“弱安全化”到“强安全化”再到“去安全化”的演进;水环境治理、水量分配及水开发利益协调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核心议题,涉及的跨境水资源污染、水权分配以及水电开发争议等问题与国家地缘安全密切相关;东北、西北及西南三大国际河流密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地域分异明显,在差异化的地缘环境下带来多元的地缘安全威胁;最后基于“一带一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背景对中国未来外交提出建议。
钟苏娟毛熙彦黄贤金
关键词:地缘安全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治理
国际河流冲突频度为何存在差异——基于22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现有关于国际河流冲突的理论解释多集中于水霸权、国际机制缺失、环境资源稀缺等单因解释,而多因和复合理论解释仍未成为主流。文章据此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干流大坝数量、流域权力分配结构、流域管理条约或制度、第三方干预、历史或领土争端6个因素作为国际河流冲突的原因条件,通过对22条国际河流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出了三条解释国际河流冲突的原因组合。其中,霸权稳定论、国际机制论和资源稀缺论在分析结果中都得到了验证,适用的案例包括多瑙河、两河流域、约旦河、印度河、尼罗河等流域。然而,在恒河、拉普拉塔河、格兰德河与科罗拉多河流域,霸权稳定论和国际机制论却遭到了挑战。在上述四条国际河流流域内,下游均存在权力优势国,同时也都建立了国际河流管理制度,但是水冲突仍然频发。本文经过分析发现历史与领土争端、第三方干预模式以及水利基础设施开发强度将对流域国家的权力运用与机制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
吴波汛张励
关键词:国际河流监管套利
水—社会领域视角下的国际河流治理被引量:2
2022年
国际河流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属性使之成为重要的地缘政治议题。现实主义和制度主义分析容易陷入“领域陷阱”,难以充分呈现中微观层面的多元主体互动以及权力结构和自然要素的相互塑造过程。本文在政治地理学辩证性和关系性的思维基础上,介绍“水—社会领域”概念框架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国际河流治理中的运用。该框架从权力—空间关系的视角出发,包含多元尺度、多维空间、关系网络和领域建构等分析维度。研究认为,国际河流治理是领域(再)生产的过程,水资源是治理过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然与社会具有相互建构的辩证关系。将政治地理学的核心概念“领域”运用于水治理研究中,重新建构本体论和认识论,对国际河流治理的地缘关系解析具有独特的地理学价值和意义。
王雨张文雅刘晓凤
关键词:国际河流地缘关系

相关作者

王志坚
作品数:354被引量:1,427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国际河流 WEB服务 面向对象 云计算 数据库
贾琳
作品数:20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
研究主题:国际河流 跨国公司 法律机制 流域 国际法
邢鸿飞
作品数:143被引量:506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国际河流 水资源 水权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契约
胡文俊
作品数:19被引量:16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研究主题:国际河流 水资源利用 水利合作 国家主权 水资源开发利用
周海炜
作品数:134被引量:602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企业 管理文化 国际河流 战略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