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84篇“ 国际汉学“的相关文章
- 《国际汉学》创刊30周年回顾
- 2025年
- 《国际汉学》创刊30周年,它的基本经验是,以中外交流史研究为基础,追踪中外文明互鉴的历史;以汉学史研究为核心,探求中国学术世界化的历程;以跨文化研究为方法,研究中华文明的世界性影响。未来的发展,它将进一步加强汉学史研究;聚焦中国学术重大问题,在国际范围展示中国学术的发展;加强批评的中国学,以学术批评推动世界汉学的研究。
- 张西平
- 关键词:汉学研究跨文化研究
- 一座研究明清天主教史最为重要的资料宝库——纪念《国际汉学》创刊30周年
- 2025年
- 《国际汉学》自1995年创刊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份蜚声汉学界的极为重要的学术刊物,而其中发表的近200篇有关明清天主教史的论文成为该刊极具特色的表征。这些论文大规模介绍了明清时期欧洲各国传教士来华传教的人物和史实以及基督教在华传教过程中发生的中西交往和中西冲突。特别重要的是,这些论文的资料大多来源于16—19世纪欧洲各种语种的文献档案,这些极为珍贵的文献档案资料的公布和介绍给中国学术界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学术动力,从而推动明清天主教史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 汤开建
- 关键词:传教士海外汉学
- 《国际汉学》30年来对海外汉学研究的引领与发掘被引量:1
- 2025年
-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主流意识还是把海外汉学及其研究视为“学术情报”,到今天则对其多重“世界性意义”之认识愈来愈深,这可谓我国人文科学学术观念最为重要的转变。创刊于1995年的《国际汉学》于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创设“汉学一家言”,深化对汉学及汉学研究的理解;包容多元化研究进路,致力深度呈现海外汉学多重面相;倡导学术对话与争鸣,推动建立批评的海外汉学研究。进入新时代以来,海外汉学日趋成为世界性“显学”,其研究形态亦正悄然发生变化。汉学研究要保持生命力,就须保有强烈的竞胜意识,“历史的研究与现实的考察并重”,为构建在全球场域中富有竞争力的“中国叙事”和“中国范式”提供助益。
- 吴原元
- 关键词:学术贡献
- 《国际汉学》诞生记
- 2025年
- 《国际汉学》作为专注于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刊物,30年前因缘际会诞生于国家图书馆,逐步成长为知名的国际汉学研究学术平台。本文旨在通过钩沉相关史料,从传统、缘起、筹备、诞生和延续等五个方面,描绘《国际汉学》在国家图书馆的诞生轨迹,既向所有为《国际汉学》诞生作出贡献的人士致以敬意,也为当前及未来的汉学研究提供经验借鉴与启示。
- 尹汉超
- 卅载弄潮谱新章——《国际汉学》创刊30年来的学术贡献被引量:1
- 2025年
- 本文概述、评论了《国际汉学》创刊30年的成就与引领时代学术新潮的业绩,并就“汉学”“中国学”性质的讨论、汉学家研究、早期传教士汉学研究、国别汉学史研究、中国典籍外译与海外传播研究诸方面进行评述,进而阐述国际汉学研究对于国学研究的意义及其在中国现代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 魏崇新
- 关键词:中国现代学术
- 《国际汉学》研究的旨趣:中华文明史之整体研究
- 2024年
- 本期最值得一读的就是沈卫荣先生的《再说汉学、虏学与中国学》一文,该文不仅在国际汉学研究领域是少见之好文,在整个中国人文学术研究领域也是难得的上层之作。首先,这篇文章基于对欧洲汉学发展历史的梳理,使我们看到西方汉学从诞生起就是对中华文明的整体之研究,而绝不是像一些所谓汉学主义研究的学者所理解的只是对汉文献语言文字、考古的研究。这对于我们理解西方汉学的历史十分重要。
- 张西平
- 关键词:西方汉学中华文明史汉学主义国际汉学语言文字
- 国际汉学视阈下许慎《说文解字》文献整理与研究
- 2024年
- 许慎《说文解字》在汉字文化圈乃至世界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海外学者研究《说文解字》已长达数 百年时间,成果颇丰;在国际汉学视阈下对《说文解字》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现状,能够为推动许慎《说文解字》 国际化发展传播提供帮助。
- 王丹
- 关键词:《说文解字》
- “一带一路”国际汉学的学理路径与价值维度
- 2024年
- “一带一路”国际汉学近年来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伴随着汉学学科内容的丰富、研究层次的深化、专业机构的设立,其已然成为国际汉学界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不同于以往欧美主流汉学研究,“一带一路”国际汉学有着特殊的发展路径与研究方式,在与中国的平等对话中形成的学术价值观,为海外汉学研究界带来新气象。多语种、各国别的“一带一路”国际汉学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以往学界在文献与视角上的空缺,呈现出远离西方话语的汉学研究态势,一定意义上摆正了当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学术解读。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学术根基,“一带一路”国际汉学研究持续助力域外中国形象构建,在全球文明互鉴、平等对话交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樊子琪
-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学研究
- HSK对国际中文教与学反拨作用的调查研究 ——以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为例
- 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是指某种语言测试对教师教学和学习者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反拨作用可以分为积极的反拨作用和消极的反拨作用。HSK考试作为国际认可的标准化汉语测试受到留学生们的广泛关注,HSK考试成绩不仅影响留学生们的入学机会...
- 陈梦圆
- 关键词:HSK考试反拨作用
- 国际汉学译丛 第3辑
- 本书设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两个栏目,收录了《纸张发明前用于书写的材料》《中国建筑之本质》《历史与比较视域下耶稣会士对的诠释》等文章。
- 张西平
相关作者
- 张西平

- 作品数:158被引量:65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汉学研究 海外汉学 中国文化 汉学 耶稣会士
- 李学勤

- 作品数:336被引量:3,200H指数:35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清华简 青铜器 铭文 夏商周断代工程 西周
- 李雪涛

- 作品数:58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雅斯贝尔斯 汉学研究 汉学 中国文化 全球史
- 刘国忠

- 作品数:30被引量:97H指数:7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研究主题:清华简 学术动态 历史学系 历史学 历史系
- 梁勇

-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道德经》 译介 译本 出版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