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1篇“ 国家政体“的相关文章
国家政体
严家其著
关键词:政治制度
缅甸独立以来国家政体变迁的历史轨迹
2024年
缅甸独立以来进行民主化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次政体变迁。由于国家建设的成果不足以支撑民主制度 的发展,缅甸的民主化之路屡遭坎坷。首先,独立后第一次建立的民主制度历经短暂的军事接管后恢复,但仍然以失 败告终。1948-1962年是缅甸民主制度的初步探索;其次,1962-2011年军人政权在缅建立和发展,其中又分为1962- 1988年缅甸式社会主义政权阶段和1988-2011年威权政体阶段;最后,2010年民主大选后,2011-2021年缅甸进入由 军队和文官政府共治的混合政权时期。2021年缅甸军方暴力接管国家政权让缅甸民主化转型遭遇重大挫折,至此缅甸 混合政权的尝试可以宣告失败。缅甸军队始终是缅甸政治最重要的角色之一,2008年宪法由军队主导制定,修改重要 宪法条款也需要争取军队的票数,因此军队始终能够保证自身的核心利益。
刘嘉雅
关键词:国家政体混合政体历史变迁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新危机:民主倒退
2024年
资本主义民主自诞生以来,其危机就不断涌现。最近10多年来,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体出现了新形式的危机,即民主倒退。与先前的因战争、军事政变等引发的民主危机或崩溃不同,这次的危机表现出渐进性、内生性等特征。西方学界就何谓民主倒退、民主倒退因何出现、民主倒退有何后果、如何在倒退中拯救民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争论。从本质上讲,民主倒退体现出来的危机为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民主理论和制度所固有,西方学者仅仅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体内部寻求策略性调适与改革,其作用非常有限。
李月军唐宇
关键词:行动者拯救
辽朝国家政体研究述评——兼论辽朝“一国两制”政体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2023年
关于辽朝政治体制,学界有三种基本观点。其中,“一国两制”说更加符合辽朝历史发展的实际脉络。对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演进,笔者认为:(1)胡、汉集团的斗争与妥协,是契丹“一国两制”政体产生的内因;(2)弱中心与强边缘的倒置局面,是契丹“一国两制”政体形成的外因;(3)“混置”与“兼治”是契丹“一国两制”政体的进一步演进。
郑毅张志勇
关键词:兼治
18世纪清朝国家政体变革再思考被引量:2
2021年
近年来,清朝因其特殊的历史时段、复杂的族群关系、极富特色的政治制度等问题,在学术界引发的争鸣不断,论著迭出,而这些争鸡大多关涉到学者们在“清朝是一个什么样的王朝国家”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故此,《清史研究》在2021年3月举办“清代政治史论坛”时,特设圆桌会议专场,就“清朝的国家性质”问题进行讨论。本组笔谈专栏文章,就是在此基础上,特邀郭成康、杜家骥、陈支平、刘小萌、常建华、赵世瑜等专家,从不同视角阐释清朝的国家性质,希望藉此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回应。
郭成康
关键词:专栏文章清史研究族群关系政治史清朝
合法性治理下国家政体构建探究
2020年
威权主义政体是一种较为温和的专制政体。威权政治作为一种政治形态在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在拉美、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在这些实行威权主义政体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以其威权主义政体发展的时间之长久、效果之显著而引发对其政体合法性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府绩效三个方面入手来探究新加坡威权主义政体合法性构建的过程,最后结合当今世界的发展局势探究其发展变化及未来前景。
刘媛媛
关键词:合法性
21世纪初后发国家政体变革比较:基于外部因素的影响
政体即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有多种类型,国家政体的选择既受国内条件的制约,也受国外因素的影响。本文专注于影响21世纪初期后发国家政体变革外部因素的研究,不仅因为现有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而且确实有一些问题值...
魏琪
关键词:后发国家地缘政治
文献传递
构建权威与民主有机结合的现代混合政体--风险视角下后发国家政体选择的反思与超越被引量:1
2018年
后发国家政体选择方面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大多数国家在威权与民主之间多次反复,人民备尝政体崩溃或治理失败的痛苦。无论在威权时期还是民主时期,后发国家建立的都是只包含单一政体元素的简单政体。简单政体是不稳定的,简单的威权政体或者民主政体都隐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后发国家要有效防控政治发展风险,需要超越威权政体与民主政体这种简单二分法,建立权威与民主有机结合的现代混合政体。现代混合政体兼容权威与民主两种政体元素,这使其既能够保持稳定而强大的政府,保护主权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消除政治极端化的隐患,避免政治转型付出巨大代价,为公共治理、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提供良好的秩序,防止国家治理陷入困境;又能够使政府权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促使政府改善民生,保障民权,开展选举训练,提高治理水平。
叶长茂
关键词:后发国家政治风险民主
19世纪中后期中国朝野对西方国家政体的认知
2018年
鸦片战争前后,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议会、选举、总统等制度做了初步的介绍和较高的评价,但尚未契合其实际,还属于初步了解层面。洋务运动时期的驻外使节实地考察了西方政体,政府官员在政治实践中提出设议院,他们对西方政体利弊之所在都有一定的研究。对西方政体既有推崇,也有批判,并对议会政体和共和政体做了分析比较。早期改良思想家思想最为活跃,言论最为激进,研究对象和内容也最为广泛,提出了明确的设议院目标,认识逐渐深化。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人士提出开国会、立宪法,并对之进行了适时的变通利用,认识上达到了吸收利用层面。纵观这一时期中国朝野对西方国家政体的认识,体现了从初步了解层面到深入认识层面再到吸收利用层面的进程。
王富聪
关键词:政体晚清议院
你知道唐朝县令有多忙——县制在唐朝国家政体和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县制是唐王朝国家政体最为基层的政府机构,处于基础和基石的地位,是王朝国家治理和社会控制的最前沿政权堡垒。王朝国家政令政务与各项制度最终能够落实,推行于基层社会,依托的正是县制官司的具体实施,从而实现社会基层治理,进而实现国家治理。
刘玉峰
关键词:县制唐朝

相关作者

黄松筠
作品数:21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认同 统一体 中华民族 藩属 流人文化
黄忠晶
作品数:120被引量:164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萨特 庄子 孟德斯鸠 斯宾诺莎 社会思想
卢丽安
作品数:5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研究主题:叙述手法 解构性 现实主义小说 笛福 《哈姆莱特》
金太军
作品数:23被引量:17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中国封建社会 村民自治 农村基层民主 乡镇人大 传统政治文化
秦延红
作品数:1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国家政体 脉络 马基雅维利 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