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88篇“ 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相关文章
-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内在机理与实证分析
- 2025年
- 基于2007—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用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集聚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新质生产力,且该结论通过工具变量法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人才创新要素集聚、技术创新要素集聚及资本创新要素集聚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高、政府干预程度低的城市中,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该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探寻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 栗洪伟
- 关键词:国家创新型城市
- 江门市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对比分析视角
- 2025年
- 本文在72个国家级创新城市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江门市创新能力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存在的差距。对影响江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从提升原始创新力等方面为江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对策建议。
- 李星星李卫忠何波
- 关键词:国家创新型城市
- 创新驱动政策能否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 2025年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提供了新动能。本文以2006—2023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创新驱动政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效应与机制作用。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分组下,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机制检验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
- 张广乐李海涛
- 关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调查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 2025年
- 东营市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于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来看,东营市还存在着投入较低、实力不强、环境不佳等问题。要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更新发展观念,准确定位,科学规划,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人才支撑,推进产业升级。
- 张祥庭
-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
- 长春市与合肥市创新能力对比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的指标分析
- 2025年
- 为使科技创新成为驱动长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的数据指标,文章对标合肥市科技发展情况,总结长春市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结果,提出长春市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长春市科技创新提供思路启示与借鉴。
- 扈书睿黄嘉俊庞嵌文
-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科技投入
- 创新驱动政策能否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微观证据
- 2025年
- 创新驱动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是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战略重点,创新驱动政策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通过“创新试验田”效能等实现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机会探索”与“韧性提升”有机统一的重要实践探索。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108家A股上市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该结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及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②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人才集聚效应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能提升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③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平抑高能源消耗规模、强环境规制力度城市中可再生能源企业波动性,提升低能源消耗规模、弱环境规制力度城市中可再生能源企业增长性;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波动性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增长性产生显著促进作用。④引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变量后,结果发现“双试点”创新驱动政策对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的提升存在协同效应,且“双试点”政策实施先后顺序对可再生能源企业韧性的提升绩效也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从协同视角完善创新驱动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 宋跃刚高雯
-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能力培育与经济韧性被引量:2
- 2024年
- 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分析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在行政级别高、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及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能力培育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效应,探寻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 惠献波
- 关键词:国家创新型城市
-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 2024年
- 基于2012—2020年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城市经济发展、生态友好及社会成果3个维度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创新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非创新型城市,说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建议持续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城市规模效应、深化对外开放格局,以及促进人才聚集等措施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 施晓丽李志鑫
- 关键词:国家创新型城市双重差分模型熵权法
- 创新型城市智慧专业化发展协同路径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的fsQCA分析
- 2024年
- 创新型城市智慧专业化发展对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创新型城市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的路径是地方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案例,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城市智慧专业化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单个变量无法构成创新型城市高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必要条件,但优质高效的市场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普遍作用。创新型城市高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驱动路径包括科技创新和市场环境联合驱动型,政府规模和绿色发展联合驱动型,政府规模、市场环境和基础设施联合驱动型三种,体现了创新型城市智慧专业化发展的多样化特点。产生创新型城市非高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六种组态说明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环境对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创新型城市高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驱动路径存在差异,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智慧专业化发展路径。
- 姚建秀钟书华
-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
- 南阳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路径研究
- 2024年
- 创新型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创新理论,旨在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南阳市通过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及科技创新,在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但与河南省个别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分析南阳市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现状,针对性提出相关措施,以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南阳市打造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支撑。
- 杨颖颖朱德乐
-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
相关作者
- 刘明广

- 作品数:95被引量:60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指标体系 差异演化算法 区域创新系统 群决策 环境规制
- 张志娟

- 作品数:44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研究主题:科技创新政策 公私合作 国家创新型城市 印刷 文本挖掘
- 许治

- 作品数:110被引量:1,601H指数:25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孵化器 技术创新 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 产学研合作
- 李高扬

- 作品数:62被引量:3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工程管理专业 差异演化算法 思政 演化博弈 创新型城市
- 钟坚

- 作品数:166被引量:61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经济特区 中国经济特区 粤港澳 经济发展 加工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