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8 篇“ 嘉陵江流域 “的相关文章
嘉陵江流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路径研究2025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下,文化与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深度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文章主要探讨嘉陵江流域 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路径,包括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APP小程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幻影成像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进行再现等。 周金容 张海波 孙莉 唐天国 胡振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嘉陵江流域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基于SRI指数的嘉陵江流域 1982-2020年旱涝急转特征分析研究 2025年 以嘉陵江流域 为研究对象,基于北碚水文站1982-2020年月尺度径流数据,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径流指数(SRI),采用游程理论分析嘉陵江流域 的旱涝急转事件特征,并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标准化径流指数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 1982-2009年洪涝化趋势先减弱后增强,2010-2020年呈现短期增强趋势后又减弱.嘉陵江流域 1982-2020年的1、5、6、8、11和12月份呈现不明显的干旱化减弱趋势;7、9和10月份干旱化趋势增强,2、3和4月份干旱化趋势显著减弱.北碚水文站旱涝急转事件共发生39次,旱转涝事件急转点集中在4月份,对应旱涝事件的强度也较高.旱涝急转事件近40年发生频率逐步升高,并呈现逐步加重的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徐靖雯 姬广兴 张亚丽关键词:嘉陵江流域 旱涝急转 基于组合赋权的长江 上游山洪风险评估——以嘉陵江流域 为例 2025年 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和博弈论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嘉陵江流域 的山洪风险。结果显示,4种客观赋权法得到的洪水危险性分布总体相似,但不同方法的风险等级面积占比略有差异,CRITIC权重法识别出更多的高危险性区域。故选择CRITIC权重法、层次分析法和博弈论相结合,形成组合权重评估得到嘉陵江流域 山洪综合风险的空间分布。整体而言,嘉陵江流域 的山洪风险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高危险性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边缘,涉及四川、重庆等22个县区,而低危险性地区则主要位于流域 西北部山丘区。影响山洪风险的因素中,年平均降雨、径流深等致灾条件对山洪风险贡献最大,其次是人口密度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社会经济因素,而坡度、地形起伏度等下垫面条件的贡献最低。研究结果对包括嘉陵江流域 在内的长江 上游流域 的山洪管理和应对提供重要参考。 张文婷 廖婷婷 张行南 刘永志 张涛 曹雨农关键词:山洪 风险评估 博弈论 嘉陵江流域 嘉陵江流域 输沙量变异点分析2025年 嘉陵江 是长江 上游水系中流域 面积最大的支流,其水沙变化对长江 干流的水沙条件有重要影响。考虑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变异诊断方法原理的差异性,在2类诊断方法中各选取2种,即参数检验选取有序聚类法和滑动t检验法,非参数检验选取滑动游程法和Pettitt法,用4种检验方法分别对嘉陵江流域 出口水文站北碚站1954—2021年的年输沙量进行变异诊断。结果发现:参数检验得到的变异年份均在1984年,而非参数检验得到的变异年份均在1985年,由于北碚站年输沙序列存在自相关性,去除序列自相关后再次进行非参数检验,其诊断结果与参数检验诊断结果一致,4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均为1984年;1954—1984年北碚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45亿t,1985—2021年为0.42亿t,相较于变异点之前减少71.03%;嘉陵江流域 年输沙量的突变和减少受到泥沙来源、气候、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等物理背景的影响。 张皎 耿颖颖 王添 李占斌 李鹏 吴子怡 伍梓关键词:非参数检验 输沙量 嘉陵江流域 先秦考古工作与研究回顾2024年 嘉陵江流域 是先秦文明重要的分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交流融汇之地,在考古学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经梳理回顾发现,这一地域的考古工作并不理想,调查不够全面,发掘不足,学术研究也不够系统。为此,不同行政区划的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合作,上下联动,全力推动考古工作,不断拓展研究,积极为该地域考古事业的繁荣做出不懈的努力。 符永利 王海峡 莫宣怡关键词:嘉陵江流域 考古调查 考古发掘 嘉陵江流域 “三生空间”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2024年 为科学认识嘉陵江流域 “三生空间”时空演化过程和耦合协调特征,揭示嘉陵江流域 “三生空间”时空演化的影响因素,通过构建“三生空间”分类及功能评价体系,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了1990—2020年嘉陵江流域 “三生空间”时空分布和演化过程及耦合协调程度,并借助PLUS模型对“三生空间”动态演化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识别。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 “三生空间”整体和县域格局时空动态演化明显,1990—2005年和2005—2020年流域 整体“三生空间”综合动态度分别为0.10%、0.99%,1990—2020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发生动态变化的县域占比分别为79.82%、96.33%、62.39%;(2)“三生空间”相互转移较为剧烈,生产空间呈缩减态势;生活、生态空间扩张明显;(3)生产、生活空间分布和扩张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均较高,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低;(4)以农田生产潜力、平均坡度及NDVI为主的自然因素决定了“三生空间”的整体布局,人口密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财政支出及地区GDP等社会经济因素控制着“三生空间”的演化速度与方向。嘉陵江流域 “三生空间”分布呈明显极化特征,转移动态演化明显,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着“三生空间”的分异格局和演化过程。 虎瑞林 李卫朋 税攀恒 罗芳 敬楠 高艺琳 黄婷关键词:嘉陵江流域 影响因素 嘉陵江流域 骤发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究嘉陵江流域 骤发干旱可识别特性与时空演变特征,基于标准化蒸发胁迫比研究了1980—2020年嘉陵江流域 骤发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密度聚类算法提取骤发干旱斑块分析了斑块质心的轨迹变化,并探讨了骤发干旱暴发初期气象要素的异常情况。结果表明:流域 西北部骤发干旱强度更高且发展速度更快,流域 南部骤发干旱持续时间更长;流域 骤发干旱事件主要发生在4—11月,且骤发干旱事件的质心主要沿东北和西北方向迁移;嘉陵江流域 的骤发干旱主要由高温和降水共同主导。 孟长青 董子娇 刘柯莹 王远坤 张验科 钟德钰关键词:密度聚类算法 嘉陵江流域 嘉陵江流域 水质综合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嘉陵江 是长江 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由于其水域广,存在农业污染和跨界污染等问题,水质状况不够稳定。为深入分析嘉陵江 干流及涪江 、渠江 两个主要支流的水质变化特征,基于2021年总流域 48个水质断面5项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包括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最近邻法分析了流域 的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偏劣,最近邻法偏优,模糊评价法能更好地反映各指标对每级水质标准的贡献程度。②流域 有38个断面总氮劣于Ⅲ类,有1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为Ⅳ类,总氮污染较为严重,高锰酸盐存在超标问题,农业活动是这两个指标超标的重要原因。其余3个指标符合嘉陵江 水域功能控制标准;③空间上,干流劣Ⅲ类断面最少,水质相对最优,而涪江 最差;且Ⅴ类断面都分布在中下游,流域 上游水质优于中下游;④在年内,流域 枯水期的劣Ⅲ类断面相比汛期增加3个,枯水期水质相对更差;其中涪江 全年水质变化较小,而渠江 在7-12月Ⅴ类断面数降低,年内水质有变好的趋势;干流在7-12月Ⅴ类断面数增多,年内水质有变差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嘉陵江流域 的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提供支撑。 徐芬芳 乔宇豪 王康 朱焱 贾飚关键词:嘉陵江流域 土地利用 基于CMIP6的嘉陵江流域 径流及水文干旱预估 被引量:1 2024年 探究嘉陵江 在未来气候下径流及水文干旱变化,可为嘉陵江流域 水资源管理和水旱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嘉陵江流域 1980~2020年水文气象数据构建土水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型,使用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5个气候模式中的4个情景数据驱动SWAT模型,分析未来(2021~2100)气候变化下嘉陵江流域 径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 控制站北碚水文站月径流率定期和验证期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和纳什系数(Nash-Sutcliffe,NES)均大于0.8,偏差百分比(Percent Bias,PBIAS)小于±10,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目标流域 ;(2)基于历史时期统计降尺度后的CMIP6数据能够提供可靠的径流及干旱预估;(3)加权多模式集合形式能较好地提高模拟精度,降低单个CMIP6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4)与历史时期(1980~2014)相比,未来嘉陵江流域 最高、低气温、降水量、蒸散发均呈现增加趋势。(5)SSP1-2.6情景嘉陵江 未来径流显著增长,SSP2-4.5和SSP5-8.5径流非显著增加,SSP3-7.0径流非显著减少;夏季径流减少幅度最大。(6)未来流域 标准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SRI)呈增长趋势,流域 表现出湿润化,干旱事件集中发生于秋、冬两季;由近期至远期,SSP1-2.6、SSP2-4.5和SSP3-7.0情景干旱发生在秋季频率减少,而冬季频率增加。 吴明炎 倪福全 邓玉 岳紫莹 江楠 康文东 向军关键词:嘉陵江流域 水文干旱 径流 嘉陵江流域 旱涝急转演变规律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针对气象旱涝转换对流域 径流影响的问题,基于嘉陵江流域 逐日降水量和流量数据,采用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方法,揭示了旱涝急转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定量评估了径流变化对不同旱涝急转类型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977~2022年,嘉陵江流域 共发生了8次汛期旱涝急转事件,其中6次发生在2004年及之后;空间上,南部、中部以及西北部地区发生旱涝急转的频率较大,在17%以上;在月尺度上,6~7月发生旱涝急转的频率最大,超过了20%。当汛期发生涝转旱时,北碚、罗渡溪、武胜以及小河坝等站的前半汛期流量相比常年平均增长了57.52%,38.74%,85.50%和99.73%,后半汛期流量相对常年平均偏低了20.82%,49.83%,22.64%和14.53%;而在旱转涝影响下,上述站点前半汛期流量较常年平均减少了31.17%,45.77%,28.83%和26.16%,后半汛期流量较常年分别增长了31.45%,47.17%,24.31%和3.27%;月尺度上也表现出相似规律,表明旱涝急转对嘉陵江 径流有着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梯级水库科学调度、流域 水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李文晖 曹辉 任玉峰 刘新波 马一鸣 李文达关键词:旱涝急转 径流变化 嘉陵江流域
相关作者
冯明义 作品数:68 被引量:440 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旅游 嘉陵江流域 川中丘陵区 小流域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 苏智先 作品数:246 被引量:2,185 H指数:28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慈竹 珍稀濒危植物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生态农业旅游 严贤春 作品数:118 被引量:458 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农业旅游 嘉陵江流域 生态旅游 观光农业 植物配置 张行南 作品数:155 被引量:1,231 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地理信息系统 GIS 新安江模型 水文模拟 DEM 胥晓 作品数:131 被引量:1,081 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雌雄异株 青杨 雌雄 桑树 植被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