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61篇“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相关文章
细胞支气管炎
细胞支气管炎是一种以细胞润浸增加为特征的非哮喘型支气管炎,是慢咳嗽的一个重要原因。1989年,Gibson et al等首次确定了非哮喘细胞支气管炎是慢咳嗽的原因。临床表现为慢咳嗽,多为刺激干咳...
赵顺英江载芳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痰液检查气道反应性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治疗变异哮喘伴细胞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治疗变异哮喘伴细胞支气管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93例变异哮喘伴细胞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1例。A组使用小剂量布地奈德(400μg/d)、B组使用中剂量布地奈德(800μg/d)、C组使用大剂量布地奈德(1600μg/d)。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咳嗽症状及痰细胞计数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与C组,且C组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均下降,且B组评分比A组、C组低(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痰细胞计数均下降,且C组评分比A组、B组低(P<0.05)。结论对于变异哮喘伴细胞支气管炎患者采用800μg/d布地奈德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细胞含量,疗效更加显著。
王小华王丹乔奇伟
关键词:布地奈德变异性哮喘嗜酸细胞支气管炎
诱导痰细胞分类在细胞支气管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诱导痰细胞分类在细胞支气管炎(EB)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239例慢咳嗽患者,依据慢咳嗽中诊断标准,分为非EB组和EB组,分析两组诱导痰中细胞分类情况;同时给予EB患者进行8周治疗,观察经治疗后诱导痰中各细胞分类的改变情况。结果239例慢咳嗽患者中,非EB患者216例,占90.7%,EB患者23例,占9.3%,两组中共有121例(50.6%)患者诱导痰中细胞百分比升高;非EB患者组细胞总计数为(4.83±2.61)×10^6个/g、细胞比例为(4.56±10.07)%、中细胞比例为(50.32±26.12)%、淋巴细胞比例为(5.14±7.27)%、单核巨噬细胞比例为(40.30±16.70)%,EB患者组痰中细胞总计数为(5.46±3.07)×10^6个/g、细胞比例为(13.85±12.23)、中细胞比例为(46.16±16.89)、淋巴细胞比例为(4.83±2.98)、单核巨噬细胞比例为(35.91±16.35),两组间EB组细胞比例有显著的增多(P<0.05),在别、年龄以及其余细胞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患者组经治疗后,痰中细胞总计数为(4.07±3.89)×10^6个/g、细胞比例为(2.52±3.80)%、中细胞比例为(54.18±17.97)%、淋巴细胞比例为(5.59±4.33)%、单核巨噬细胞比例为(38.32±17.23)%,细胞较治疗前有显著减少(P<0.05),其余细胞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是诊断EB的重要方法,在其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作为EB治疗过程的监测指标。
王斌胡明冬徐静张椿陈华萍王关嵩徐智李琦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
普米克令舒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细胞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细胞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4年~2016年期间在本院治疗的细胞支气管炎患者中选取80例实施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1周,观察组患者给予普米克令舒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普米克令舒治疗。结果相比对照组患者75.0%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97.5%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细胞支气管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总体疗效,并促使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转归。
汪振杰
关键词:普米克令舒可必特雾化吸入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细胞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VI服泼尼松联合用药用于治疗细胞支气管炎(EB)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收治的115例确诊为EB患者的病历资料。以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7d。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E(IgE)、CD4+、CD8+、CD4/CD8+]和病情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5(IL-5)、呼出气体一氧化氮、诱导痰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治疗后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后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IgE、CD4+、CD8+、CD4+/CD8+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l(0.11±0.05)g/L比(0.24±0.18)g/L、(43.5±3.6)%比(36.7±3.5)%、(30.4±3.9)%比(36.7±5.1)%、(1.314-0.20)比(0.894-0.36)](均P〈0.05)。治疗后2组IL-5、呼出气体一氧化氮、EC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038±0.015)μg/L比(0.212±0.175)μg/L、(20±5)ppb比(33±5)ppb、(26±6)斗g/L比(43±10)g/L](均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33.209,P〈0.05),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9%(4/82)比42.4%(14/33)](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7±3)分比(66±8)分、(91±10)分比(71±5)分、(77±4)分比(51±7)分](均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EB较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疗法的效果更佳�
王馨平吴昭萍李光清亓占中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布地奈德泼尼松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对变异哮喘合并细胞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痰细胞计数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对变异哮喘(CVA)合并细胞支气管炎(EB)患者临床症状及痰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经确诊为CVA合并EB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40例。3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即为小剂量组(400μg/d)、中剂量组(800μg/d)、大剂量组(1600μg/d),对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痰细胞计数情况。结果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27/40)、97.5%(39/40)、95.0%(38/40),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剂量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及痰细胞计数分别为(1.42±0.57)分、(0.72±0.24)%,大剂量组分别为(1.48±0.56)分、(0.69±0.21)%,均显著低于小剂量组(1.84±0.62)分和(1.81±0.76)%,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及痰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及痰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1/40)、2.5%(1/40)、20.0%(8/40),小剂量组、中剂量组显著低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CVA合并EB患者咳嗽症状及痰细胞计数的改善效果不同,CVA合并EB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最佳剂量为800μg/d。
谭艳钟薇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布地奈德嗜酸细胞计数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细胞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细胞支气管炎(E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治疗的EB患者120例,采用随机配对法将确诊的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三组,A组:吸入布地奈得400μg/d,B组:吸入布地奈得800μg/d,C组:吸入布地奈得1600μg/日。结果 B组与A组、C组与A组在症状评分、痰细胞计数、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EB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治疗EB患者以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得)剂量800μg/日为最佳剂量。
丁宇
关键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
细胞趋化因子在哮喘、细胞支气管炎患者诱导痰中的表达及其与气道症的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气管哮喘、细胞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症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在两者间的区别。方法分别收集气管哮喘(A组)、细胞支气管炎(EB组)、单纯慢支气管炎(CB组)缓解期/稳定期患者13例、11例、12例和健康对照者(C组)9例。诱导痰并经处理后进行分类细胞记数,并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其诱导痰上清液中eotaxin浓度。结果诱导痰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Eos/Leu%)、eotaxin浓度A组[(19.2±9.7)%;(0.251±0.118)g/L]、EB组[(11.4±6.1)%;(0.146±0.079)g/L]分别与CB组[(0.9±0.6)%;(0.043±0.036)g/L]、C组[(0.8±0.4)%;(0.031±0.013)g/L]比较,差异有显著(P均<0.05);A组Eos/Leu%、eotaxin浓度与EB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P均<0.05)。结论 eotaxin可能通过对Eos的选择趋化作用参与了气管哮喘和细胞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症的发生机制,这种作用机制对于气管哮喘和细胞支气管炎在程度上可能是不同的。
付杰伟蒋明彦欧阳繁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诱导痰气道炎症嗜酸细胞趋化因子
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细胞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细胞支气管炎(EB)是1989年由Gibson首先提出并定义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慢干咳或晨咳少许黏痰,痰细胞比例≥3%,肺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AHR)的证据。本研究以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EB并随访观察临床效果,探讨EB患者最佳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
夏斌周阿旺陈升微徐静
关键词:支气管炎嗜酸细胞糖皮质激素
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检测在细胞支气管炎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对细胞支气管炎(EB)患者行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检测及血清细胞检测,评价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检查在EB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EB患者作为实验组及1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检测及血清细胞检测。结果实验组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比例为(23.1±11.3)%,而对照组为(0.261±0.23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在EB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且效果优于外周血细胞检查。
徐亚军宋新平曾勋枝吴春发易军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

相关作者

赖克方
作品数:368被引量:3,202H指数:3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慢性咳嗽 咳嗽 气道炎症 哮喘 咳嗽敏感性
陈如冲
作品数:153被引量:1,352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慢性咳嗽 气道炎症 诱导痰 咳嗽 咳嗽敏感性
罗炜
作品数:190被引量:1,433H指数:2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气道炎症 慢性咳嗽 诱导痰 咳嗽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刘春丽
作品数:143被引量:1,320H指数:19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慢性咳嗽 咳嗽 咳嗽敏感性 文献复习 神经源性炎症
钟淑卿
作品数:93被引量:1,156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耐药性 耐药性监测 慢性咳嗽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下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