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04篇“ 嗜多染红细胞“的相关文章
氢化二聚C18-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氢化二聚C18-不饱和脂肪酸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选择20只健康SPF级昆明小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按0.2 m L/10 g体重一次灌胃毒,观察毒后14 d小鼠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计算其半数致死剂量(LD_(50)),并进行急性毒性分类定级。选择40只健康SPF级昆明小鼠进行体内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设置受试物组(组1、组2)、阴性对照组(玉米油)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 mg/kg)。经口灌胃一次毒,受试物组分别于24 h和48 h后取材,阴性和阳性对照组24 h后取材、制片,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完整、着色适当的区域,计数200个红细胞所见的红细胞和正红细胞数,计算红细胞与正红细胞比例;计数2000个红细胞中的含微核红细胞数,计算微核细胞率。采用χ^(2)检验比较红细胞/正红细胞比例及微核细胞率差异性。结果氢化二聚C18-不饱和脂肪酸的小鼠急性经口LD_(50)>5000 mg/kg。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受试物组雌、雄小鼠红细胞/正红细胞细胞微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化二聚C18-不饱和脂肪酸属低毒物质,且未发现致突变作用。
袁辉郑思雨杨同金冯学庆滕晶晶王岩
关键词:急性毒性微核试验致突变作用
亚砷酸钠对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2018年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Na As O_2)对小鼠骨髓红细胞(PCE)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雌、雄性小鼠各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以Na As O_2灌胃处理各组小鼠,以100 mg/kg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镜检计算红细胞微核率,计算红细胞/正红细胞(NCE)比值。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5625,3.125,6.25,12.5 mg/kg Na As O_2各剂量组均能增加雌、雄性小鼠骨髓PCE细胞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效应。各剂量Na As O_2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的PCE/NCE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钠对小鼠骨髓红细胞具有较强的促微核形成能力,且无性别差异。
陈美意王逸琦狄春红洪玉王靖金乐红谭晓华
关键词:亚砷酸钠微核率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15部分: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
本部分规定了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为农药登记而进行的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氯化铟对大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氯化铟气管注入毒对大鼠造成的遗传损伤和氧化损伤。方法选取32只雄性健康成年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低、中、高剂量(0.065、0.65和1.3 mg/kg)氯化铟毒组],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注入法毒,HE色法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肺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对骨髓涂片进行红细胞微核计数,并采用ICP-MS法检测大鼠全血和肺组织中铟的含量。结果 3个剂量组大鼠血铟、肺铟含量和骨髓红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MDA含量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氯化铟毒后大鼠气管周围充血明显,肺泡间隔、细支气管壁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细颗粒状蛋白样物质。结论氯化铟气管注入法毒会引起大鼠血铟、肺铟蓄积,骨髓红细胞微核率增加,发生氧化损伤和组织病理学改变。
石英杰康惠文王可心朱睿常志敏刘楠关维俊李斌
关键词:微核
亚硒酸钠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评价亚硒酸钠的致突变性,进行了小鼠骨髓红细胞(PCE)微杭试验。结果表明:当受试物终浓度为2mg/kg,1mg/kg剂量组PCE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为阳性;0.5mg/kg剂量组PCE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阴性结果。结论:亚硒酸钠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性。
李元新刘来利王必成张鹏岳
关键词:亚硒酸钠PCE微核
西咪替丁对0.7Gy照射小鼠红细胞微核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选择辐射敏感指标(骨髓红细胞微核率)评价西咪替丁对单次低剂量照射小鼠的损伤防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00mg/kg WR2721组(阳性药组)及7.5、15、30mg/kg西咪替丁组(n=8)。西咪替丁组于照射前2h腹腔注射给药1次,阳性药组照射前连续腹腔注射给药2d,每日1次。单次照射剂量为0.7Gy,剂量率为5.83m Gy/min。照射后24h检测小鼠外周血象,血清和肝脏中的SOD活力与MDA含量,骨髓DNA含量和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后24h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P<0.01),除15mg/kg西咪替丁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骨髓DNA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照后24h各组小鼠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明显变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咪替丁各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DN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7.5mg/kg西咪替丁组红细胞微核率为0.027‰,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且剂量减低系数(DRF)值达到3.338。结论西咪替丁对0.7Gy单次低剂量照射小鼠红细胞微核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张俊玲何颖王庆蓉李娜蒋定文侯登勇刘玉明陈伟刘琼李珂娴宗杰李佳媚沈先荣
关键词:西咪替丁电离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经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相点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进一步完善微核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方法。方法 ICR雄性小鼠给予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每组4只,剂量分别为1.0、3.0和6.0 Gy,与照射后0.5、2、6和12 h取材;阴性对照组给予假照射;阳性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24 h后取材。结果 1.0 Gyγ射线照射后6 h,骨髓f MNPCE显著升高(P<0.01);而3.0 Gy及6.0 Gy照射后6 h,骨髓f MNPCE显著升高(P<0.01);2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均有较好的剂量、时间依赖性,并呈显著正相关性(r=0.962,P<0.05)。结论红细胞微核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客观,完全适用于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检测。
冯晓青杭学宇汪怡李冰燕张增利
关键词:Γ射线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流式细胞仪
流式细胞仪筛选环磷酰胺诱导骨髓红细胞微核的技术方法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利用单一荧光试剂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和简单的单激光流式细胞仪(FCM)计数骨髓红细胞的微核率,达到了解化合物诱导微核作用的目的。方法分别以环磷酰胺(CP)处理雄性KM小鼠和SD大鼠,采用AO荧光色和单激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和大鼠骨髓含微核的红细胞(MNPCE)及含微核的成熟红细胞(MNNCE)的微核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CP浓度的增高,骨髓中MNPCE和MNNCE也相应增,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实验结果同时和手工计数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AO_FCM自动化检测方法完全适用于小鼠和大鼠骨髓MNPCE及MNNCE微核率的检测。
刘仕杰方展强
关键词:微核嗜多染红细胞小鼠
穿心莲致小鼠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微核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动态观察穿心莲水煎液对小鼠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分别连续灌胃蒸馏水和穿心莲水煎液15 d,观察红细胞和成熟血细胞,比较细胞微核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红细胞和成熟血细胞微核率呈阳性,微核率≥5‰,但成熟红细胞的微核数量明显比红细胞低(P<0.05)。结论:穿心莲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潜在致色体断裂效应;外周血涂片是观察成熟红细胞微核简单、有效的方法。
王宗霞秦荣周成江闫少春高天阳刘冰雪
关键词:穿心莲微核嗜多染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林蛙油复方冲剂对X射线照射大鼠外周血及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林蛙油复方冲剂对X射线照射大鼠外周血及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复制X射线辐射大鼠模型,用林蛙油进行干预,给药组分别按200,100,50 mg/(kg.d)林蛙油复方冲剂进行灌胃,1次/d,连续7 d。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给予氯化钠溶液,观察各组大鼠外周血及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林蛙油复方冲剂可以显著提高外周血计数,降低大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结论林蛙油复方冲剂对X射线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曲保忠吕士杰徐俊杰沈楠
关键词:X射线照射林蛙油外周血

相关作者

曹佳
作品数:502被引量:2,317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微核 昆明山海棠 细胞凋亡 三峡库区 DNA甲基化
杨录军
作品数:65被引量:239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昆明山海棠 微核 总生物碱 硝酸羟胺 JURKAT
李丁
作品数:25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小鼠 六价铬 微核 嗜多染红细胞 脂质过氧化
李啸红
作品数:84被引量:511H指数:11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研究主题:微核 遗传毒性 桉叶油 精子畸形 菟丝子
李艳华
作品数:10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院
研究主题:甲基汞 汞中毒 大蒜 小鼠体内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