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篇“ 哲水蚤目“的相关文章
中国镖水蚤科(桡足类:水蚤)种类多样性、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本文根据文献记录及2012-2016年间中国各地区野外采样数据,对镖水蚤科现存种类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更新了镖水蚤科现存种类名录,共检测到19属56个种类,其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为荡镖水蚤属(10种),其次...
李慧明
关键词:生物地理学系统发育
文献传递
台湾复镖水蚤(甲壳纲:水蚤)重新描述及其生态学资料
1991年
1987年采白海南省琼海县的大量台湾复镖水蚤,经观察发现与定名人菊池(Kikuchi,1936)的描述主要有如下差异和补充:1、雄性生殖节左缘不仅隆起且分成两叶,右尾叉近基部腹侧有一距状刺;第5右胸足第二基节长度大于宽度,节中部有一圆形突起,背面有一长舌状突起;3、外肢第2节的侧刺在中部成直角弯曲;4、左足外肢第1节近末缘有一球形突起,上有细刚毛,第2节内缘有一片状突起,末端有一列小锯齿。还增补了此种复镖水蚤的一些生态学资料。
黄明显
关键词:生态学
南海北部冬季和夏季浮游水蚤类群落被引量:15
2010年
根据2004年2月10日-3月6日(冬季)和8月26日-9月6日(夏季)在南海北部的两个航次中用浮游动物大网垂直拖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海域的浮游桡足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水蚤类70种,冬季航次62种,夏季航次62种,种类的季节变化不大。在海洋站位,每个站位出现的水蚤类为4-41种,近岸的站位出现的种数少,向远海逐渐增多。水蚤总丰度冬季为10-353个/m3,夏季为13-205个/m3,从近岸到远海减少。水蚤生物量干重冬季为0.80-33.39mg/m3,夏季为0.64-5.81mg/m3,从近岸到远海减少。种类多样性指数采用香农-威弗指数,冬季为0.80-4.39,夏季为2.12-4.66,在近岸较低,远海较大。优势度大于2%的种被认为是优势种。冬季的优势种为:中华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狭额真水蚤(Subeucalanus subtenuis)、弓角基齿水蚤(Clausocalanus arcuicornis)、长尾基齿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达氏波水蚤(Cosmocalanus darwini)。夏季的优势种(类)为:微刺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小水蚤(Nannocalanus minor)、狭额真水蚤、亚强真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小拟水蚤、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柱形宽水蚤(T.stylifera)、异尾宽水蚤(T.discaudata)。这些种在各个站位占总丰度的15%-92%(平均为48%)。优势度大于5%的种有中华水蚤、小拟水蚤、狭额真水蚤、锥形宽水蚤、异尾宽水蚤,各种的丰度(除狭额真水蚤外)从近岸向远海降低。在远海深水的站位,出现了热带暖水种乳点水蚤属的腹突乳点水蚤(Pleuromamma abdominalis)、瘦乳点水蚤(P.gracilis)和粗乳点水蚤(P.robusta)。水蚤种丰富度、桡足类丰度、多样性指数、优势种丰度从近岸到远海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桡足类群落从近岸到远海的演替。
张武昌高尚武孙军陶振铖杨波孙松
关键词:哲水蚤目桡足类多样性
渤海湾天津、河北海区(产卵场)浮游生物监测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渤海湾是半封闭型的内海,是经济类鱼虾产卵索饵的场地。近年来,随着海洋污染的日益严重,海水富营养化,渔业资源逐年下降。浮游生物是海洋的食物链中基础环节,海洋污染及海水的富营养化造成某些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破坏了正常的群落组成,严重时形成海洋赤潮,直接危害了海洋渔业的正常发展。1999~2003年,我们对渤海湾天津、河北海区的鱼虾产卵场进行了定期的浮游生物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浮游生物的数量较以往大幅度增加,并且多次检测出可引发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现将监测结果报导如下。
林凤琴孙广明孙晓旺
关键词:索饵甲藻门多甲藻金藻门哲水蚤目
博斯腾湖水蚤种群消失与池沼公鱼的关系被引量:10
2009年
水蚤(Calanoida)是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主要种类组成之一,也是各种幼鱼和食浮游生物鱼类良好的天然饵料,其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动往往直接制约经济鱼类的丰度。水蚤摄食浮游藻类、细菌及腐屑,对藻类的生长、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自净起到重要作用,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有关方法,1984~2006年,以新疆博斯腾湖水蚤和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蚤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及对池沼公鱼生物学食性、种群数量进行长期观察,结果表明,在各种食物都比较丰盛时,公鱼摄食水蚤的出现率最高(41.6%),池沼公鱼种群数量的大量增加导致了水蚤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赖英
关键词:浮游动物池沼公鱼
东北季风对台湾海域、西北太平洋的中华水蚤其分布影响之长期研究
中华水蚤(Calanus sinicus)(桡足纲:水蚤)在西北太平洋海洋食物网中扮演关键的角色,此桡足类之族群对西北太平洋鱼类补充量也有重要的影响.中华水蚤之族群中心位于黄海、东海与日本沿岸等水域.为了解造成该...
黄将修
浮游微藻对不同生态类型桡足类的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分别研究了5种海洋浮游微藻对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和婆罗异剑水蚤(Apocyclops borneoensis)不同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发育时间,以及成体持续产幼数的影...
许婕
关键词:发育时间生态学效应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李慧明
作品数:9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研究主题:群落结构 浮游动物 热带 水文变化 演替
黄明显
作品数:10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饵料生物 养鱼 种群结构 浮游生物 虾类资源
孙广明
作品数:97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臭氧 水产养殖 无公害水产品 质量要求 水质净化
林凤琴
作品数:9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池塘养鱼 高产试验 畜禽粪 浮游植物 合理施肥
杨波
作品数:16被引量:176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母 丰度 生物量 浮游动物 水母类